这是我们分享的第65篇论文。本期小编和大家分享的论文是《国有资本入驻是否有助于民营企业减排》。文章于2024年第1期发表于《南开经济研究》,作者为张帆(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董松柯(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刘希章(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娜(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国资入驻;民营企业;污染排放;技术创新;社会责任
文章摘要
国有资本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国有资本入驻民营企业,不仅可以有效规范民营企业污染排放行为,还可以通过打破民营企业发展桎梏以赋予企业创新活力,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运用工业企业与绿色发展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国有资本入驻对民营企业减排行为的影响。作者发现,国有资本入驻后可有效减少民营企业污染排放,并且该减排效应在大规模企业、非战略性行业与财政分权水平较高的样本中表现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国有资本入驻既可以通过放松企业融资约束与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方式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还可以通过融入政策性社会目标以强化民企的社会责任意识,在“技术创新效应”和“社会责任效应”的共同驱动下实现污染减排。此外,国有资本入驻引致的“技术创新效应”还有助于推动民企实现生产效率与绿色化的兼容发展。作者的研究为完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优化环境治理与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新的视角和动力。
文章导读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践行环境污染治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求发展,强调了推动绿色发展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民营企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转型的主要力量,在促进环境优化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民营企业在治理污染排放中缺乏较强的创新激励与完善的监管机制,导致自身污染排放行为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国有资本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民生以及环境治理具有战略支撑作用,并且国有资本入驻民营企业的现象也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变得更为普遍。那么,国有资本入驻与民营企业污染排放水平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若有,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呢?
研究设计
1.样本与数据
作者选取2000-2007年发生国有资本入驻的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三步来筛选样本企业。第一,参考李文贵和余明桂(2017)的做法,当非国有资本占实收资本比重等于1时,该企业则被视为“纯粹”民营企业;当非国有资本占比由1降至小于1时,则认为企业发生了国有资本入驻。第二,作者选取在样本区间内以“纯粹”民营企业初次出现而后仅发生过一次入驻的企业。第三,依据聂辉华等(2012)的做法,剔除了职工人数少于8、累计折旧额小于当期折旧额、总资产小于流动资产或固定资产的样本。作者研究所需数据来自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绿色发展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以及CEIC数据库。
2.变量定义
(1)因变量
污染排放。借鉴韩超等(2020)的方法,作者选取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对数形式度量企业的污染排放。
(2)自变量
国有资本入驻。参考李文贵和余明桂(2017)的做法,作者以国有资本在实收资本所占的比例测度国有资本入驻水平。
(3)控制变量
作者还在回归中控制了企业规模、营业收入、出口强度以及政府补贴的相关变量。此外,为防止控制变量遗漏,作者还引入了个体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行业-时间固定效应以及省份-时间固定效应。
实证结果分析
1.基准回归
作者发现,国有资本占比越高,污染排放强度越低,表明国有资本入驻能有效抑制企业的污染排放水平。
2.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
首先,作者分别使用工具变量、Heckman两步法以及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国有资本占比对企业排污的负向影响依然显著存在;其次,作者考虑了模型测度偏误、不同层级扰动项相关以及样本区间选取等方面的潜在影响,并对其予以控制后,基准回归结果保持稳健。
3.异质性分析
作者从企业规模、行业类型和财政分权三个维度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企业规模越大、处于非战略性行业以及地方财政自主权越大时,国有资本占比对企业排污的抑制效应更明显。
4.机制及经济后果分析
作者分别从“技术创新效应”与“社会责任效应”两方面揭示了国有资本入驻抑制企业污染排放的作用机制。更具体地,国有资本入驻会以降低民营企业融资约束与提高风险承担能力的方式改善技术创新,进而减少企业污染排放,也会将自身所承担的政策性社会目标融入民营企业,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从而实现企业污染减排。此外,作者还发现,技术创新能缓解国有资本入驻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可见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实现“绿色”与“高质量”共同发展的关键。
研究结论
通过降低污染排放实现企业绿色转型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作者结合工业企业与绿色发展数据库,发现国有资本入驻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污染排放。这一抑制效应在运用工具变量、Heckman 两步法、PSM等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考虑模型测度偏误、控制不同层级的扰动项相关与变更样本区间后仍然稳健。同时,国有资本入驻对民企排污的抑制效应在地方财政分权较高、企业属于非战略性行业以及企业规模较大时更为明显。机制检验结果发现,上述减排效应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社会责任效应”两条路径得以实现,并且“技术创新效应”有助于推动民企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与污染下降的兼容发展。
文字:王晨宇
编辑:肖亦莛
责编:孙子谋
审核: 屈源育
GFBC 论文速递
GFBC论文速递旨在将国内外家族企业、财富管理等领域的前沿学术论文推送给大家,并持续更新学习笔记。论文版权属原作者与出版机构所有。本论文速递仅为学术交流之用,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欢迎小伙伴们公众号后台留言讨论、投稿,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