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约4000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在2024年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 (IDFA)上,我们在不同单元看到了三部作品——新媒体单元 (DocLab) 的《饮用布莱希特:一场自动化的实验室表演》(Drinking Brecht: An Automated Laboratory Performance)、舞台单元 (On Stage) 的《感谢到场》(Thanks for Being Here)、大师单元 (Signed) 的《女囚犯们》(Reas),它们都通过不同的方式结合了戏剧与影像创作。
《饮用布莱希特》的导演 Sister Sylvester 从戏剧转向多媒体创作,这部作品最初为互动戏剧,在IDFA呈现的实验室形式是在IDFA DocLab策展人的提议下进行的改编。《感谢到场》是比利时先锋剧团 Ontroerend Goed 创作的互动戏剧,它将摄影机对准观众,对影像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一定的错位处理。《女囚犯们》的导演 Lola Arias 从事戏剧创作多年,影片始于她在女子监狱的系列戏剧工作坊。电影制作结束后,导演创作了影片的舞台剧版“续集”,讲述主角们出狱后的生活。
三部作品都关注当下社会的不同侧面,他们的创作者相信艺术的责任是对社会提出正确的问题,引导观众将目光投向正确的地方,并希望观众能积极地参与到社会讨论中去。它们处理的都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肃议题:科学与政策制定的关系,种族主义与狭隘民族国家主义的再度兴起,两极分化的世界观,被忽视的边缘群体,但它们的呈现方式并不沉重,让我们看到纪实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戏剧与纪实影像特辑”系列分为三篇,第一篇为👉戏剧与纪实影像特辑之一 |《饮用布莱希特》:我们提出的问题构建我们所处的真实,本文为特辑之二,将围绕《感谢到场》。本文采访内容来自纪录公社对主创 Charlotte De Bruyne 和 Karolien De Bleser 的专访、演出后IDFA与主创的对谈以及媒体对剧团艺术总监 Alexander Devriendt 的采访(来源在文末标出),采访文字内容有编辑与删减。
《感谢到场》是由比利时先锋剧团 Ontroerend Goed 创作的一部将影像与互动剧场结合的表演作品。Ontroerend Goed 剧团来自比利时的根特小镇,成立于2000年,创始成员都不是学习戏剧表演出身,他们最初只是小镇上爱写诗的年轻人,其中包括剧团的现任艺术总监Alexander Devriendt。自成立之初,剧团的创作形式就没有受到传统戏剧手法的限制,探讨的主题也都与我们所处社会息息相关,例如讨论民主与选举及对体制不信任的《打擂台》(Fight Night)、关于金钱与金融系统的《£¥€$金钱世界》、关于生死的《葬礼》 (Funeral) 等。近期影像也成为他们创作中常使用的媒介,包括《感谢到场》,以及2023年在乌镇戏剧节中演出过的《倒行逆走新世纪》(Are we not drawn onward to new erA)。
![]()
△ 《倒行逆走新世纪》剧照 ©Ontroerend Goed在剧团艺术总监 Alexander Devriendt 看来,当今时代的挑战已经转向信任与群体构建。误解或不试图理解他人会让人产生孤独感,而孤独是21世纪最大的疾病。观看不管在生活还是戏剧中都至关重要,不管是走在大街上,还是坐在剧场中,如果你望向四周,你会发现人们过着不同的生活,有着不同的想法。剧场是人与人见面的场所,《感谢到场》让我们将注意力放在“共同在场”上。
△ 《感谢到场》预告 ©Ontroerend Goed《感谢到场》将摄像机对准观众,对影像的时间与空间进行错位处理,从观众进入剧场开始,逐步营造出一种共同在场感,建构一种“此时此刻是美丽的”的信念感,并通过声音与表演强化这种体验。这种体验简单而温暖,它提供一个情境,帮助你打开内心与感官,去聆听,去观察,去感受。剧终时,当舞台上的电视机中出现“感谢你来到这里”的鸣谢字幕时,我被这种“共同在场”体验本身带来的情感共鸣所打动。在剧场中个体体验的集体总和有着某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美”,以一种柔和,而非强加的方式存在。![]()
△ 左:Karolien De Bleser 右:Charlotte De Bruyne从当下社会的具体问题出发进行创作
纪录公社:可以先介绍一下你们的剧团吗?我注意到你们剧团的作品形式及主题都非常多样。
Charlotte De Bruyne:我们的每个作品确实都有不同的形式,通常剧团的艺术总监Alexander Devriendt 会给出他希望探索的主题,而我们需要确保演出的形式可以很好地服务于主题。例如,如果我们想讨论民主,我们会让观众投票选出他们最喜欢的候选人;如果讨论金钱,我们会搭建一个赌场,演员会和观众一起玩一个关于金钱的游戏。而今天的《感谢到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强调“共同在场”的主题,庆祝这种集体体验。我们剧团非常重视形式与主题的契合,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形式。Karolien De Bleser:我们一直在创作新的作品,从来没有演出过现成的剧本。我们的创作永远从当下社会的具体问题出发,比如资本主义、女性主义,或者其他的“主义”,它们都是我们在当下生活中面临的挑战,我们亲身经历的议题。
从热爱诗歌的年轻人到先锋剧团
纪录公社:你们的很多作品都会选择用不同的形式邀请观众参与其中。在当今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你们是如何做到依然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并且触动他们呢?Charlotte De Bruyne:我们剧团成立之初就不是传统的剧场形式,这种非传统戏剧的元素深植于我们的DNA之中。剧团的演员最开始也并不是学戏剧表演的,他们只是在比利时根特小镇上爱写诗、志趣相投的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他们偶尔会把这些诗朗诵给彼此听。那个时候Alexander已经参与了,他现在是剧团的艺术总监。直到有一天,大家决定在咖啡馆表演诗歌,后来有人建议他们将表演搬上舞台。可以说,我们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没有受到传统剧场规则的束缚。这种自由对我们至关重要,我们希望始终能够忠于想表达的内容,而非形式。Karolien De Bleser:我们每次创作都会把自己当成一个“新手”去审视剧场,我们会质疑 “观众一定要坐着吗?” “舞台一定要是黑色的吗?” 通过质疑这些传统,会有新的想法迸发出来。![]()
△ 《感谢到场》剧照 ©Ontroerend Goed始于量子力学
IDFA:《感谢到场》这个作品最初的灵感来源是什么?Ontroerend Goed:那个时候我们正在策划一部关于量子力学的作品,我们阅读了很多关于量子力学的理论书籍。在彩排的某个阶段,我们谈论量子力学,谈论宇宙,信息量巨大似乎要爆炸了,在某个瞬间,很奇妙地我们产生了一种“此时此刻共同在场是多么特别”的感受,于是我们就决定创作一部关于这种感受的作品。我们决定在作品中运用观众,最开始我们的想法非常复杂,如何使用不同层次的时间之类的,我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每次尝试之后,我们发现,最动人的时刻都是当我们感受到作为一个集体共同在场的时候,是我们不带任何评判的眼光去观看彼此的时候,于是我们决定基于此进行创作。△ 《感谢到场》剧照 ©Ontroerend Goed
简单的形式可能最有效
纪录公社:《感谢在场》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在创作中,你们做了哪些重要的决策?有什么你们尝试过,但是不成功的做法吗?Karolien De Bleser:在我们想出将摄影机对准观众的想法之后,我们做过很多尝试,希望增加不同的层次,但是我们发现,如果我们的做法太过“聪明”(自作聪明),观众并不会愿意接受。Charlotte De Bruyne:我们意识到如果我们让演出形式过于复杂,观众不容易投入,也很难产生情感共鸣。Karolien De Bleser:影像的玩法有很多种,你可以转换视角、加上特效等等,没有尽头。所以,我们决定设置一个清楚的界限,就是简单地呈现 “共同在场”。有一次,一位观众在问答环节说:“我其实不太知道这场演出讲了什么,但仔细观看台下的每个人真是太美了。” 那一刻,我们明白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感觉——人们会被现场的气氛与集体体验所打动。△ 《感谢到场》剧照 ©Ontroerend Goed为不爱互动的观众创作互动戏剧
voidspace:你曾说过 Ontroerend Goed 为不爱互动的观众创作互动戏剧,可否解释一下你具体指的是什么?
Alexander Devriendt:对于我而言,创作戏剧需要有非常好的理由,因为戏剧所能触及的人群远远少于电影或者书籍。戏剧决定了你必须到场,而其他许多媒介都可以通过电子的方式进行传播。就我而言,在21世纪创作戏剧作品互动性几乎是必要的,因为它是一个如此“不方便”的媒介,重要的是你需要考虑将这种“互动”推向哪个方向。亲身在场本身就是一种美,如果你将这种 “在场” 体验作为你作品的核心,戏剧就能实现其他任何媒介无法做到的事情。我记得曾经和一些年轻的学生讨论过戏剧的形式以及如何改变它。那次对话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如果你对戏剧形式有所质疑,你就可以打破它,可以改变它。这种思考可以超越戏剧本身。我认为,为了找到一些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去质疑那些我们从未质疑过的东西。△ 《£¥€$金钱世界》剧照 ©Ontroerend Goed
艺术是从混乱的真实中抽取出一条线索
纪录公社:你们是如何理解剧场中的“真实”呢?在你们的表演中,真实是什么?Charlotte De Bruyne:对我来说,剧场中的 “真实” 是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互动。当演员站在观众面前,观众能够感受到我们所传达的情感,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让我感到非常真实。这与电影和电视的虚拟性是不同的,剧场是最古老、最自然的一种表演形式,它依然能触动人心。Karolien De Bleser:对我来说,真实是混乱的,因为事情常常是同时发生的。无论是纪录片、电影,还是戏剧,它们都会从这种混乱中抽取出一条线索,让观众能够集中注意力。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观众处理他们周围的混乱。Charlotte De Bruyne:对,这就是我们在舞台上所感受到的 “真实” ——一群人,身临其境地体验当下的每一刻。△ 《打擂台》(Fight Night)预告 ©Ontroerend Goed
剧场的责任是提出问题
“无论是变革传统剧场,还是做互动剧场,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出问题。我希望艺术能够促进讨论,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这就是我进行戏剧创作的责任。” Ontroerend Goed的艺术总监 Alexander Devriendt 说,“为什么我们要提问?因为社会需要。剧场就像一个黑匣子,在这个空间里你可以向宇宙的规则提问,向剧场的规则提问,向国家的规则提问... 我们需要一个可以思考这些问题的隐喻,而剧场就是那个隐喻。” Alexander Devriendt:《感谢到场》这部作品感谢每一位到场的观众,试图展示创作始终是一种集体体验。两极分化成为一种显而易见的世界观,而我想挑战这种世界观,让人们意识到,也许我们依然有着某种连接。我认为当下挑战人们的世界观的方式,需要学会信任他人,而非质疑。当下 “礼貌” 几乎成为一种新的 “朋克”,而善意似乎成为让人感到不安的事情。
1. Philip Bither, Every Action Matters: Alexander Devriendt on Participation and Politics
https://walkerart.org/magazine/every-action-matters-alexander-devriendt-on-participation-and-politics/
2. VOIDSPACE IN CONVERSATION: ALEXANDER DEVRIENDT - ONTROEREND GOEDhttps://voidspacezine.com/voidspace-in-conversation-alexander-devriendt-ontrorend-goed/网址:https://jilucommu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