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课标 衔接新教材 构建新课堂——实验小学与新兴小学联合教研活动(十三)

文摘   2024-11-23 20:21   河北  


践行新课标  衔接新教材  构建新课堂

实验小学与新兴小学联合教研活动(十三)

             携一缕冬阳

             赴一场教研

             共同期待

             那永恒的春天


冬始万物藏,蓄力共成长。在这融融暖冬,教研之花竞相绽放。为了深化区域教育融合,强化共同体学校间的紧密协作,实验小学与新兴小学于11月21日再度携手,开展了数学、语文两大基础学科的联合教研活动。


数学教研

为了有效落实新课标要求,紧密衔接新教材内容,两校数学教师不断深化学习,研讨提升,积极打造以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这次联合教研活动中,实验小学二年级和五年级数学教研组为两校数学教师呈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风貌。

课例展示

张雅晴老师执教的《7的乘法口诀》一课,基于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口诀的意义,知道7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在学生熟记和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张老师还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发现乘法口诀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张静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看、数、画、剪、拼的过程,逐步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及空间观念,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课例研讨

课例展示结束后,老师们围绕新课标下如何科学安排教学环节、巧妙设置学生活动等问题,展开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大家各抒己见,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实验小学丁艺高:本节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第二部分起始课,学生对编口诀的过程已经相当熟悉。通过之前2至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编制口诀的能力和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思考方法,并且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背诵7的乘法口诀。因此,在本节课中,张老师注重让学生在自主尝试编制7的乘法口诀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和理解口诀的具体含义。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张老师通过有序排列的图形与相应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以及乘法口诀进行对照,为抽象的乘法口诀提供了形象化的解释,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诀的意义。

新兴小学信梦雪:张雅晴老师在《7的乘法口诀》一课中,巧妙地利用一张学习单贯穿了整个课堂。学生首先补充了乘法口诀,然后老师以“三七二十一”为例,详细讲解了乘法口诀可以通过画图、文字描述、列算式等多种方式去表达,使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后,老师又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句口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老师还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孙悟空的故事等生动有趣的例子,帮助学生记忆7的乘法口诀,并通过与时间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明白珍惜时间的道理。

实验小学孙菲:张雅晴老师讲授的《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学环节紧密相连,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掌握了2至6的乘法口诀,对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以及乘法口诀的由来都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在这节课中,张老师采用了半扶半放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列算式的方式表示出“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的意义,实现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学生深入理解这句口诀的真正含义后,张老师则要求学生自主总结后续的口诀,并在全班进行集体订正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提升课堂效率

新兴小学刘琳:张雅晴老师的《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通过补充乘法口诀、利用图形、文字、列式等不同形式去表现乘法口诀,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老师还沟通了几种表现方式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了乘法口诀。在拓展环节中,老师巧妙地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珍惜时间的主题,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实验小学刘立娟: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张雅晴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主动探索,以理解和运用知识。张老师注重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不仅提出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如“几个星期共有多少天”、“七星瓢虫背上有多少个黑点”,还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掘数学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哪些场合、何时会运用到7的乘法口诀,在理解记忆乘法口诀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实验小学刘瑛洁: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鼓励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确保他们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能力也能得到全面发展。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者。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不应直接传授现成方法,而应教授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和主动探索中取得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张老师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学生利用已有的编口诀经验和生活中的常识,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巧妙利用学生的旧知迁移,引导他们独立编写口诀,并鼓励交流分享,集思广益。从后续口诀的汇报来看,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得比较成功,学生完全能够自主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并顺利理解口诀的意义

新兴小学敬学文:张雅晴老师的课堂氛围活泼,以七星瓢虫为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讲课过程中,张老师注重知识的迁移,将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巧妙地迁移到7的乘法口诀上。从探究“三七二十一”的乘法意义出发,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7的其他口诀。整堂课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述,以形成良好的数学表达习惯

实验小学张梅:张静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在小学数学平面图形面积的知识体系中,具备承上启下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承上,它是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类推而来的;启下,它所采用的转化思想,对后续学习三角形、梯形乃至圆的面积计算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节课以“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实践验证,推导公式;应用公式,解决问题;总结回顾,梳理提升”为主线,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活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同时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推理能力。

新兴小学王琦玉:张静老师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张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猜想面积公式、动手验证公式、总结面积公式、应用公式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有效地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老师还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验小学张凤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张静老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老师并未直接给出,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思考与操作验证,自主发现规律并得出公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兴小学敬学文:张静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明了,目标明确具体,重难点突出。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中,张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高度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有效渗透了转化思想。同时,练习形式多样且层层递进,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实验小学张在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对后续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张静老师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来理解其计算公式。张老师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效渗透了转化思想,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数方格、剪拼平行四边形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实验小学孙学:学生在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的过程中,通过视觉、触觉直观感知了形状转换而面积不变的过程,并通过交流与展示,获得了关于平行四边形底、高与长方形长、宽关系的直观经验。在此基础上,张静老师适时提出“转化前后的图形有何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使所有学生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经历了数学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思维活动经验。

实验小学焦秀凤:张静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在此过程中感受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到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整节课生动活泼、趣味盎然,教学思路清晰明了。数学教学的新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步步深入,重难点突出。

实验小学马艳辉:张静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采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多教学方式,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随后,通过精心设计的不同层次的习题,提升学生们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小学王凤丽:张静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以失窃案的故事巧妙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张老师让学生通过自主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一过程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实验小学张永启:张静老师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教学环节设置合理。张老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她还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知识,还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王珍表示,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敢于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为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学情,精心策划教学环节,并在关键之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索。通过不断的表达与修正,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逐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教师需注重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与把控,精炼教学语言,突出关键问题,并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拓展提升,确保教学环节的完整性。

实验小学教学副校长马洪新首先肯定了两个教研团队及授课教师背后的付出,同时指出:教师备课时要深入解读教材,正确理解编者意图,更加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这样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他还勉励老师们要进一步做到严谨治学,关注细节,课堂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语文教研

此次语文联合教研活动致力于深入探讨“古典名著导读”与“低年级阅读教学”这两大主题。通过生动的课例展示与深入的研讨交流,两校教师对于古典名著导读策略以及低年级阅读教学方法,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和把握。新华区名师工作室的一组老师们再次参与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课例展示

冯坤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第二课时,重点探讨为什么同样的天空,青蛙和小鸟的想法却不一样。通过创设情境,拓展想象,引导孩子们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的认识存在不同观点背后的原因。冯坤老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辨析,避免一味批判,以免学生形成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在授课过程中,她注重朗读指导,以读促悟,让学生们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明白道理。


孙榕泽老师执教的《西游记》导读课,从叩开名著之门开始,让学生识西游、话西游,了解章回体小说回目的特点,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通过“性格能否决定命运”这一核心问题,带领学生探寻孙悟空早期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性格和命运之间的重要联系。后续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西游记》,这样的阅读将会更具深度。


课例研讨

课例展示结束后,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崔璀主持了联合教研活动。围绕“如何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古典名著”与“如何优化低年级阅读教学”这两个核心议题,老师们展开了既深入又细致的探讨与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实验小学孙连芹:冯老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带学生理解“天大得很哪!”“天无边无际!”冯老师带着学生一起“飞”,边飞边说:“小鸟会飞过哪里?会看到什么?”“小鸟们”一边飞一边兴奋地描述飞过哪些地方,孩子们体会到飞了这么久,去了那么多地方,却依然没有看到天空的尽头,天真是太大了!学生们在玩中学,将原本抽象的语言转化为了生动的个人感受。

实验小学姚宁宁:冯老师的课堂充满活力,她与学生频繁互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阅读的训练,冯老师特别注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随后在交流讨论中给予指导和点拨。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学生在不断加深对文本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如何更好地表达人物对话的技巧,整个课堂氛围热烈且富有成效。

新兴小学闫凤仙:冯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设计巧妙,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条理清晰明了,极便于学生理解。整节课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有效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在讲解“渴”与“喝”这两个字时,冯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口诀识字法,显著降低了识字的难度,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此外,冯老师还通过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整篇课文。

新兴小学林亚楠:冯老师在《坐井观天》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掌握其寓意。她精心设置问题,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课堂上,冯老师充分利用分角色朗读和重点句对比朗读,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她还鼓励学生上台表演,以演促悟,让学生通过表演将理解具象化,使学习更加入情入境,课堂生动有趣。

实验小学王晴:听了冯老师的《坐井观天》,我收获颇丰。朗读在课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令我印象深刻。朗读不仅要求字音准确、流畅且富有感情,更关键的是,它能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入文本,体会角色心境,并启发他们将文章内容与现实世界相联系,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这将成为我日后教学的重要导向,我将努力在我的课堂上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

实验小学邓晓雨:聆听了冯坤老师的《坐井观天》,真是受益匪浅。冯老师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演示,展现了青蛙眼中的有限天空,直观地向孩子们解释了为什么青蛙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此外,冯老师还引导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和角色扮演中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领悟其中的道理。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趣味性又富含教育意义,让我深受启发。

     新兴小学刘甜甜:《坐井观天》一课设计角度独特,冯老师着重于在对话阅读中引领学生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在朗读指导环节,教师细致入微,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不断体会和感受,且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运用动画从青蛙视角展现天空的设计尤为巧妙。最后,课程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现从课堂到现实生活的跨越,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这篇文章的独特魅力。

新兴小学雷彦华:孙老师执教的《西游记》,聚焦回目分析孙悟空性格。教学中,孙老师着重剖析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节探讨石猴、美猴王的性格特点,并引出关键问题:性格与命运的关系。这种回目分析法,巧妙借助回目简洁而深邃的表述,使学生迅速把握关键情节,激发了对《西游记》深入探究的浓厚兴趣。

实验小学刘福伦:孙榕泽老师的《西游记》导读课以回目为抓手,为学生讲解回目的基础知识,同时又巧妙地将猴王出世的故事情节融入其中。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和思考,学生们得出了石猴、美猴王、猴子,直至孙悟空每个阶段的性格特征,并自然引出命运话题。这一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做到了“析猴王性格,探猴王命运”。

荣官屯小学朱明怡:孙老师的《西游记》整本书导读课,精准把握古典名著的章回体特色,引导学生回味那些激动人心的情节,同时耐心传授阅读技巧。在深入剖析第一章回时,孙老师以石猴称呼的变迁为引子,深入探讨孙悟空性格与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又引领他们深思后续故事走向,为学生的自主阅读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让人受益匪浅。

实验小学赵晓玉:孙老师执教的整本书阅读课例《西游记》设计精巧,环环相扣。作为名著导读课,孙老师设计了“性格决定命运”的活动主线,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探寻不同时期孙悟空的不同性格特点,以及这些性格特点所改变的命运轨迹。也正是这些性格特点,让这部名著充满了魔幻色彩。孙老师正是抓住这一点进行导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兴小学李雨喧:孙老师执教的《西游记》导读课,以第一回的内容为基石,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分析石猴的性格特点。通过石猴不断的成长变化,其性格特点也随之变化。抓住这种变化,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命运与性格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此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为日后学生自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激发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热情。

实验小学王孟尧:孙榕泽老师的《西游记》导读课设计巧妙。在“回目解读”环节,它恰似一把开启宝藏的钥匙,让学生初步感知全书的架构与故事走向,为深度阅读奠定了基础。而对于“猴王出世”中石猴性格的探究,则以点带面地引导学生体会名著人物塑造的精妙之处。孙老师引导得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为后续阅读名著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新兴小学尚琪润:孙老师的《西游记》整本书导读课,从猴王性格入手,巧妙运用“回目”作为课堂内容的组织框架,帮助学生清晰地理清原著结构,使学生在探寻猴王性格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猴王的成长与变化。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相较于单纯的阅读,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探究猴王命运的同时,也会被其他角色的故事深深吸引,进而对整部原著产生浓厚兴趣。

实验小学教学副校长马洪新全程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并对两位老师在不同学习任务群中加强思辨性阅读的尝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整本书导读课应立足学情,以激发兴趣为首要任务。导读课上抛出核心问题,并非要在课堂上直接寻找答案,而应如孙老师那样,引导学生在后续的阅读中自主探索答案,让阅读走向深入。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同样要加强思辨性问题的设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砥砺研思,勤深耕;致知力行,重实践。作为紧密融合的教育共同体,实验与新兴两校的联合教研活动正蓬勃开展。展望未来,两校教师将矢志不渝地在教学中践行新课标、衔接新教材、构建新课堂,持续深化学习与实践的交融,勠力同心,并肩共进!




沧州市实验小学
沧州市实验小学秉承“改革创新、打造人文实验;开放办学、铸就品牌实验”的办学目标。构建博雅主题文化,打造“清、正、雅、和”的教师队伍。培养“阳光自信、博学多才、举止文雅”的实验学子。使实验小学这所百年名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