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黄金打造的“塔尔寺”

情感   2024-05-24 08:20   上海  


塔尔寺,大家可能不明白这个寺院的重要性,这么说吧,此寺院就如同耶稣降生在伯利恒马槽的圣诞教堂。

元朝末年,朝廷官员贪污腐败,吏行恶法,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军四起。朱元璋作为起义军的三雄之一,除了与元朝政府军对抗,还要与起义军的陈友谅、张士诚作战,争抢地盘。1356年,朱元璋在夺取南京后,仿元朝制度设立江南行中书省,开始有了正二八经的政府机构。

朱元璋的大业在中原徐徐展开之时,在远离中原的安多宗喀,也就是如今青海省西宁、湟中一带,1357年的秋天,藏历10月10日,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了。他的父亲叫鲁本格,蒙古人,是一位达鲁花赤,也就是当地最大的地方官,而母亲是一位叫香萨阿切的藏族女子,娘家就在附近的苏尔吉村。这对夫妻给他们这第4个孩子取名罗桑扎巴。

你可能会对罗桑扎巴这个名字感觉陌生,因为在他成名以后,藏族人民为了表示对他的尊崇,不再直呼他的本名,而是尊称他为“宗喀巴”。

宗喀巴降生时,母亲香萨阿切亲自剪断婴儿的脐带,脐带血落入土中,数年后,土里长出一棵高原罕见的白旃檀树(菩提树)。

中原即将因朱元璋的崛起而改朝换代,藏传佛教也将因这名婴孩的诞生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宗喀巴的父亲虽是当地主管军民政务的大官员,却也是虔诚的佛教徒。

宗喀巴3岁时,噶玛噶举黑帽系四世活佛乳必多吉,从西藏出发,经青海去北京。当他抵达青海时,鲁本格立即带着儿子去见了乳必多吉。乳必多吉给宗喀巴灌顶加持,授了近事戒。

宗喀巴7岁时,便被父母送到黄河北岸的一个小寺院甲琼寺,正式出家,师从甲琼寺的寺主,噶当派僧人顿珠仁钦。他不仅在西宁一带有名,在卫藏(西藏旧时的称呼)也是一位很有名望的高僧。

在向顿珠仁钦学佛9年后,17岁的宗喀巴出发去卫藏学经。

在藏族地区,这是传统,不论家乡在哪儿,学佛到一定阶段后,一定要去卫藏深造,也要去朝拜藏传佛教的圣地拉萨。

作为一名佛教徒,母亲送别宗喀巴时,心里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骄傲。只是,她没想到,宗喀巴这一走,母子便再没相见。

宗喀巴到卫藏后,便全力投入学经。先是到老师顿珠仁钦的母寺第瓦巾寺,拉萨西南郊的一座噶当派寺院学了2年,再到萨迦去投奔当时著名的萨迦派僧人宣奴罗追。

宗喀巴苦心求学时的卫藏,当时也是一团糟,局面不比中原好。元朝统一西藏时扶植的萨迦派,随着元朝的衰落而势微,被帕竹噶举武力取代。那时的萨迦、噶举等各教派不仅仅是宗教教派,也直接参与政治、经济活动,贪污腐败,争权夺利。而各教派的上层僧人更是成为特权阶层,狂敛财富,欺压百姓,蹂躏妇女。

看着当时的社会乱象,宗喀巴虽埋头苦读,但“宗教改革”的宏愿已在他心里生根。就如他后来所说,“如果僧人不受戒律的约束,那僧人和俗人又有什么区别?”

1379年,朱元璋创立的大明王朝已走过11年,遭受战争重创的中原正逐步恢复繁荣。思儿心切的辛萨阿却托人给宗喀巴捎去一封信和一缕白发,盼望儿子可以回家见上一面。

潜心修佛的宗喀巴,决意不回家,用刺破自己鼻子流出的血画了一幅狮子吼佛像,捎给母亲,并嘱托,“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和我见面一样。

(网图,侵删)

22岁的宗喀巴虽还没成名,却已有了信徒。收到儿子来信的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帮助下,依照宗喀巴的嘱托,在他出生的地方,把他寄来的狮子吼佛像和那棵白旃檀树作为塔内藏物,砌石建塔。这个塔包树被称为“莲聚塔”,是塔尔寺的缘起。

28岁的宗喀巴在受比丘戒后,开始在卫藏地区讲经传教,招收门徒。

31岁时,宗喀巴开始戴桃形尖顶的黄色僧帽。在他之前,藏传佛教史上只有两个人戴过黄帽,皆以重视戒律闻名。当宗喀巴戴上黄帽,便清楚地表明他对戒律的重视。

开始招收门徒的前十年,追随宗喀巴的人并不多,仅30多人。宗喀巴积极推进宗教改革,一边著书立说,一边提倡僧人严守戒律,这一项特别受人民欢迎,也极具号召力。

(网图,侵删)

1409年,宗喀巴创建甘丹寺,并在拉萨发起一个大型的祈愿法会,这个不分教派不分地区的大法会,参加僧人多达一万多人,声势之大,远超历次法会。52岁的宗喀巴成为藏传佛教公认的领袖人物,格鲁派就此创立,成为藏传佛教各教派中最后兴起的一个大教派,也是如今藏传佛教的主导教派。

宗喀巴62岁圆寂于他创立的甘丹寺,自他17岁离开,便再没回过故土。而那个塔包树的“莲聚塔”,多次维修,在小石塔外又建了一个高12.5米的大银塔,却仍只是一座孤零零的塔,没有形成寺院。

直到1560年,清嘉靖年间,在大银塔外盖了一座大金瓦殿,用以覆盖塔身。再151年后,乾隆出生那一年,1711年,大殿屋顶用黄金1300两和白银一万多两,改为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大金瓦殿终于名副其实。

大金瓦殿初建后,先是禅师仁钦宗哲坚赞在塔的一侧建了一座静房修禅,之后,又在塔的南侧建了一座弥勒殿。

至此,塔尔寺初具规模。

1582年,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来青海,向仁钦宗哲坚赞及当地各藏族部落指示,扩建塔尔寺,并赐赠供奉的佛像。自此,塔尔寺迅速发展起来。

1612年,在四世达赖的指示下,创建大经堂,在此讲经开法,成为四大学院之一的显宗学院,历史鼎盛时期可容纳3600多僧人集体诵经。直到今天,每天早上都有800多位僧人集中于此诵经修行。

清康熙年间,朝廷对塔尔寺愈加重视,不断赐赠法器、佛像、经卷、佛塔等,康熙、乾隆都曾亲笔题字赐匾。

1692年,建护法殿,也被称为小金瓦殿,除了供奉宗喀巴师徒三尊、莲花生大师等塑像,这里最特别的是还供奉着野牛、羚羊、虎、黑熊等动物标本,其中有一匹白马标本,是第九世班禅大师却吉尼玛从扎什伦布寺骑到塔尔寺的马。

不过,塔尔寺不允许在殿内拍照,我们只能拍摄一下各殿的大门。

1711年,塔尔寺的十八任大法台在大金瓦殿附近建医明经院,培养了很多知名医师,成为塔尔寺的四大经院之一。这也是为何,现在塔尔寺外面会有一个藏医院。

1717年,因祈福当时住锡在塔尔寺的第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长寿而建的殿,所以被称为祈寿殿。

初到祈寿殿,我就感觉殿前那棵树不一般,特别优美。没想到,果然不是寻常树。

祈寿殿建成后,搞了一个开光火坛法会,开光洒花之处,后来长出了旃檀树,与大金瓦殿的旃檀树一模一样。

而树前供奉的那个竖立的石头,据说是宗喀巴的母亲香萨阿切背水时,靠着休憩的圣石。

以上介绍的只是康熙年间建的几个经殿,因为被上层重视,塔尔寺不断扩建、完善,最后成为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其余五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拉卜楞寺)。

在我看来,藏传佛教寺院从来不只是寺院,更像一个博物馆,供奉陈列着当时最贵重最有艺术价值的宝物。

2011年5月17日,塔尔寺通过自筹资金及僧俗供养捐款,动用黄金800公斤,耗资3.116亿元,对大银塔实施包金工程。大金瓦殿内供奉的大银塔从此变身为金塔,于632年间完成了从石包塔,到银包石,最后金包银的升级过程。

除了镇寺之宝大金塔,塔尔寺还有艺术三绝,分别是:壁画、酥油花和堆绣。

壁画不用介绍,我原以为酥油花不过就是酥油捏成的花而已,直到我在塔尔寺的酥油花馆见到那些酥油花,才知道我真是小看了酥油花。酥油捏塑的不止花卉,还包括佛经传记里的佛像人物、亭台楼阁,以及各种故事情节,以预示众生,人生难得,生命无常,人们当弃恶从善。 

(网图,侵删)

实际上,酥油花已有400多年历史,因宗喀巴在拉萨祈愿法会时提到他的梦境,“佛前供养花卉饰品,重现神圣庄严场景”,塔尔寺便于1612年开始供养酥油花,以怀念宗喀巴大师之梦。如今,塔尔寺酥油花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堆绣则是用各色绸缎、羊皮、棉花等在布幔上堆绣成佛、菩萨、罗汉、尊者、花卉、鸟兽等图案。

只是,酥油花馆内依然是只能看,不能拍照。我不明白,既然是杰出的文化艺术,为什么不允许拍照,让它传播得更远呢?

(网图,侵删)

蟋蟀头说,也许,就是为了让我们亲自来塔尔寺参观瞻仰。

Tips:

1、塔尔寺距离西宁市区27公里,车程半小时。

2、塔尔寺有东、西两个停车场,自驾请导航至东山门停车场,离塔尔寺大门近,不需要坐观光车。反之,如果是到西山门停车场,不仅距离大门远,而且还需要坐观光车(坑人车费35元/人)。

3、门票:70元/人。


--待续--


你的转发和分享


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请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再次感谢


两个人旅行
分享爱美丽和蟋蟀头的旅行故事和摄影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