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贝尔格莱德之前,我俩就决定,到贝尔格莱德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献花。
多瑙河与我们路线一致,从布达佩斯缓缓流到了贝尔格莱德,但从贝尔格莱德穿城而过的却是与多瑙河交汇的萨瓦河。萨瓦河东岸是贝尔格莱德的老城区,游客观光游览的所有景点都在这里,比如国家博物馆、塞尔维亚国会大厦等;河西岸是新城区,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便在这边。如果从布达佩斯自驾过来,会先到新区。
从进入贝尔格莱德新区开始,路两边多了许多十多层高的住宅楼。在欧洲,这么高的住宅楼其实非常少见,因为人口稀少,土地私有化,路边大多是低矮的独栋小楼。而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中国的影子。
自驾导航时,直接在google map里输入中文“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然而,到了目的地,我们却迷失在一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区里。现在,这里是中国文化中心。见有人经过,赶紧问路,中文脱口而出。在我们意识里,出现在这里的,肯定都是中国人。停车时,停车费问题也被我们忘到云霄之外,完全把这当成了我们中国自己的地方。
这次很容易找到遗址,我们中国同胞很贴心地在附近设了一个自助鲜花售卖点,66元一束菊花,扫码支付,鲜花自取。
“缅怀烈士 珍爱和平”的遗址纪念碑前放满鲜花,插着小国旗。
我俩献上一束花,鞠上三个躬,再整理一下那些歪倒的小国旗,把它们重新插插好。那段历史,所有中国人都不会遗忘。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北约轰炸,三名中国记者不幸遇难。
那时的南斯拉夫,实际上是塞尔维亚与黑山组成的“南联盟”,全称是“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只存续了14年(1992-2006)。2006年,塞尔维亚与黑山分别独立后,“南斯拉夫”这个名字也彻底消失。
而南联盟之前的南斯拉夫,那个二战后诞生,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曾是1970年代中国人学习的榜样。
70年代的中国,要啥没啥,物资紧张,肉和米都要凭票购买,而那时的南斯拉夫却经济富裕,不仅一半家庭有冰箱和电视机,甚至1/3的人拥有汽车,更别说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甚至连他们的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都在中国家喻户晓。
作为一个国家,70年代的南斯拉夫无比辉煌,但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它的内部又无比复杂。它有:
6个加盟共和国: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
5个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马其顿族和黑山族。
4种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和阿尔巴尼亚语。
3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
2种文字:斯拉夫字母和拉丁字母。
当国家快速发展,又有铁托这样强大的精神领袖,南斯拉夫内部所有的矛盾都隐而不发,直到1980年铁托去世,南斯拉夫内乱开始,不同民族不同势力争抢地盘,宗教矛盾、民族矛盾全面爆发。再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也随之剧变。
1991年6月25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同时宣布独立,9月8日,马斯顿独立,10月15日,波黑独立。5个月之内,4个加盟共和国分别独立。
仅剩下塞尔维亚与黑山还抱团一起,于1992年4月27日成立南联盟。
2006年,南联盟再一次解体,塞尔维亚与黑山,终成为两个独立国家。
但不管是过去的南斯拉夫,还是现在的塞尔维亚,首都却一直是贝尔格莱德。
离开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后,天已微黑,我们直接驱车去民宿。
民宿在贝尔格莱德老城区北边的一个小区内,小区很新很现代,楼下有咖啡馆、超市,还有儿童玩乐区,让我感觉像回到了年初在成都住过的某小区。
我们租的这个带阳台的一室户公寓,也是全新装修,还未散去的味道略显刺鼻,蟋蟀头皱着眉头,让我问房东是否有别的公寓可换。房东委屈地回复我,“不好意思,我们只有这一个公寓。”
房东只买了这个小公寓,甚至没买小区地下停车库的车位,于是,我们只能把车开出小区,停到2公里外的公用停车场。
一旦离开我们这个小区,时光仿佛立即倒退几十年。一切都黯淡下来。
贝尔格莱德市区停车不便,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city walk。
相比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又老旧许多。涂鸦肆无忌惮地出现在城市的角角落落。
外卖的身影,矫健地穿行于大街小巷。
偶尔瞥见的中文与中国元素,让我们倍感亲切。
连收旧家电的人,看我们是中国人,也会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
民宿距离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很近,仅700米,走路过去10分钟左右。
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
9世纪起,巴尔干半岛开始出现一些中世纪小国。12世纪,尼曼雅王朝建立了塞尔维亚王国。15世纪下半期,奥斯曼土耳其几乎吞并整个巴尔干半岛,其中也包括塞尔维亚。在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近5个世纪后,1878年,塞尔维亚打败奥斯曼土耳其,恢复独立。
恢复自由身的塞尔维亚,1884年决定建立一座国家博物馆,收集和保存塞尔维亚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建馆之初,博物馆并无固定场馆,几次迁址后,最终搬入这栋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大楼的前身是1920年修建的塞尔维亚抵押贷款银行,圆顶是二战后加盖。
博物馆前的共和国广场上,那位骑着铜马的雕像便是带领塞尔维亚与奥斯曼帝国战斗,并最终战胜奥斯曼的民族英雄米哈伊洛大公。国家博物馆旁边的步行街--米哈伊洛大公街,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我们买博物馆门票时,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博物馆门票,永久展300第纳尔(20元),如果包括特展一起,600第纳尔(40元)。我们打算一起看。我掏出信用卡付款,明明告诉工作人员,“two people”,她却只出了一张票。我递过信用卡,准备再刷一次,然而,刷卡的机器坏了!另一张票只能付现金。可是我们没有现金。
我原本就没打算在每个国家换当地货币,否则匈牙利用福林,塞尔维亚用第纳尔,波黑用马克,每个国家的货币没用完,又不能带到下个国家继续用。再加上到处都可刷信用卡,所以带点欧元备用即可,反正欧元在这几个国家都通用(克罗地亚和黑山都只用欧元)。然而,塞尔维亚不行,它的国家博物馆只接受第纳尔。
刷卡机器坏掉,也只发生在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据说,之前买票一直只收现金。
我们正打算离开,去外面换钱,排在我们后面的一个美国男人叫住我们,说他有现金,可以帮我们买票。话一说完,他便直接在窗口多买了2张600第纳尔的票,递给我们,我赶紧把10欧元递过去,他却摆摆手,坚决不收。
前一晚,我们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刚复习了一遍美帝国主义25年前对我们犯下的罪;现在,我们却被一个美国人帮助。只能说,老百姓还是善良者居多。
他不收我们的钱是一回事,但作为东大子民,我们的气度可不能输。所以我们给他留了邮址,告诉他如果来上海,一定联系我们,我们要尽地主之谊。
博物馆共有三层,一楼是塞尔维亚古代文物和修道院的湿壁画。
二、三楼则是美术藏品。
镇馆级别的经典名作有:莫奈的《鲁昂大教堂》。
毕加索的《head of a women》。
19世纪意大利雕塑家乔瓦尼的雕像《蒙着面纱的女人》,这个真的绝了!如果不是看到实物,很难想象,大理石竟可以将薄纱雕刻出如蝉翼般透明的质感。
逛博物馆其实很累,但如果能欣赏到非一般的艺术品,艺术之美真的可以抚慰所有疲累。用蟋蟀头的原话来说就是,“看得心里好舒服!”
在共和国广场喝完两瓶可乐,继续walk。
塞尔维亚国会大厦
气派非凡的国会大厦,还没走近,很远就能看到。作为贝尔格莱德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从南斯拉夫开始,直到现在的塞尔维亚,它一直是国会的办公场所。
国会大厦内部可以免费参观,但需要预约。15人以上的团队,可以直接发邮件给贝尔格莱德旅游组织预约:bginfo.knezmihailova@tob.rs。像我们这样自由行的,只有每月的第一个周六可以预约参观。我们当时是周三,所以只能在外面看看。
门口的一对青铜雕塑,非常有力量感,出自塞尔维亚本土雕塑家罗萨迪奇。
蟋蟀头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塞尔维亚喜欢绿色屋顶?”
那些绿色屋顶应该是青铜吧。经久耐用?
但距离国会大厦不远的这个建筑就不是绿顶了,甚至连一点绿色也没。
圣马克教堂
建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圣马克教堂,红砖外观,和我们以往看到的教堂都不太一样。因为这是一座东正教教堂。
塞尔维亚国民主要信奉东正教,而我们之前去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欧国家,信奉的是天主教。
印象里这是第一次参观东正教教堂,没想到的是,教堂外表壮观,内部却很简单,跟清真寺类似。像这样大片裸露的空白墙壁,对天主教堂来说根本不可能。天主教堂内部是要把富丽堂皇装饰到每一寸墙面。
好在圣马克教堂不收门票。不过,塞尔维亚的教堂都不收门票,包括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圣萨瓦大教堂。
圣萨瓦大教堂
圣萨瓦大教堂始建于1935年,刚建4年,二战爆发。希特勒于1941年4月20日占领贝尔格莱德后,圣萨瓦的建造完全中断。即使二战结束,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崛起,因为政府倡导无神论,圣萨瓦也没继续建造。直到铁托去世,1985年教堂修建才重新启动。随着后面南斯拉夫越来越乱,教堂修建时不时暂停,南联盟最终解散后,圣萨瓦的修建也彻底罢工。烂尾楼就这样矗立在贝尔格莱德市区,一晃14年过去。
直到2000年,教堂修建才又重新启动。现在,应该算是真正完工了。
教堂前那个张开手臂,一手拿着十字架的雕像是圣萨瓦,尼曼雅王朝的开创者斯特凡·尼曼雅的第三个儿子。作为塞尔维亚东正教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大主教,他用宗教的力量把塞尔维亚人民团结在一起,帮助哥哥斯特凡·尼曼雅二世建立起塞尔维亚王国,并为他加冕为第一任国王。
圣萨瓦大教堂便是为纪念他而建。
巨大的穹顶,在教堂外感觉不明显,进去后,仰头欣赏,才觉气势逼人。
走在贝尔格莱德市区,上坡下坡,如果没有路边停车牌下面的塞尔维亚文字,感觉像走在山城重庆。
博物馆并非为马斯克的特斯拉电动车而设,而是纪念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他发明了交流电系统,是现代无线电和无线通信的奠基人。也正是因为对他的崇拜,马斯克才给自己旗下的电动车品牌取名为“特斯拉”。
特斯拉曾为爱迪生工作,两人之间还爆发了一场著名的“电流大战”,但世人皆知爱迪生,却普遍不识特斯拉。
爱迪生主攻直流电,特斯拉却认为交流电更好更安全,但他仍然答应为公司重新设计直流发电机。爱迪生原本答应特斯拉,设计成功就给他5万美元,但真正成功后,爱迪生反悔,说只是个玩笑。特斯拉愤然辞职,开始单干,专攻交流电。著名企业家乔治·威斯汀豪斯站队交流电,邀特斯拉加盟他的西屋公司,成为爱迪生公司的强力对手。“电流大战”越演越烈,直到决战时刻到来。
西屋公司先是在1893年由芝加哥举办的世博会上中标,用交流电的电灯点亮整个会场,宣告“电流大战”的首轮胜利;接着在尼亚加拉水电站,建成世界上第一座10万匹马力的水力发电站,为35公里外的纽约州水牛城供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力民用化。特斯拉的交流电最终大获成功。
特斯拉拥有交流电的专利,原本每销售一马力交流电,他可收入2.5美元版税。然而,他却选择公开专利,把交流电的发明免费送给全人类使用。
令人唏嘘的是,这么伟大的一个人,最终的人生结局并不好。拥有300项专利的特斯拉,晚年穷困潦倒,无妻无子,孤独离世。
特斯拉出生在克罗地亚,工作在美国,终其一生也没在贝尔格莱德生活过,但他父母是塞尔维亚人,作为塞尔维亚裔,他被整个塞尔维亚引以为傲,不仅用他的名字命名贝尔格莱德机场,把他的头像印在货币上(100面值的第纳尔),还为他建了博物馆,把他的骨灰和研究资料、书籍、照片都保存于此。
我俩怀着巨大的崇敬心走进这座博物馆。
进去后才知,每逢整点才能进入,参观时间一小时,而且门票800第纳尔(52元)必须支付现金,不能刷卡。没办法,为了特斯拉,我俩决定出去换钱。这是我俩21天行程中唯一的一次换钱。
进博物馆后,正准备慢慢逛。工作人员示意我们先去看正在播放的电影,只能跟着解说人员参观,不能单独游览。
那段介绍特斯拉的电影大概播放了20分钟,放映厅里挤满人。我俩站在最后,好不容易看完,解说人员开始带着一大群人参观,不仅详细介绍每个物品,还带着大家一起做实验。
一想到特斯拉就是用这些简单的器材,发明交流电技术,就更觉得他好伟大。
我俩挤在人群最外圈,想着必须在天黑前去下一个地方,这样下去时间肯定不够,于是中途离开,最后也没去博物馆的二楼。
走过这个小广场时,天空中飘起小雨点,我们加快脚步,很快我们就会看到25年前那长达78天的轰炸,给贝尔格莱德留下的巨大伤疤。
北约空袭遗迹Kneza Miloša 101
还没走到Google地图定位的“Kneza Miloša 101”,路边一栋拦腰被毁的大楼突然闯入视线,周围还有几栋同样惨状的大楼,看得出,它们并非烂尾楼,而是被炸弹所毁。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和平与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起空袭,8个国家的轰炸机从各基地起飞,对南联盟狂轰滥炸,说是只打击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实际上在长达78天的轰炸中,摧毁了南联盟的医院、学校、电视台、住宅等大量民用设施,其中也包括我国的大使馆。
轰炸的起因往前溯,源于科索沃危机。科索沃原本是南斯拉夫的一个自治省,但科索沃主要是阿尔巴尼亚族,起初只是自治,后来想要独立。1991年,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独立后,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搞了个全民公投,之后宣布科索沃为独立国家。南联盟不同意,科索沃在外来势力支持下,与南联盟政府军开始干仗。科索沃危机全面暴发。背后支持科索沃的北约决定要教训一下南联盟,于是开启了那场轰炸。打得南联盟最后只好妥协,同意从科索沃撤军,联合国维和部队入驻科索沃,轰炸才最终结束。
为铭记那场人道主义灾难,贝尔格莱德将当时一些被炸建筑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其中最有名的有南斯拉夫国防部大楼、内政部大楼以及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就在我们要去的这个地址附近。然后,那段废墟被围墙围了起来,不让进。
马路对面,三栋拔地而起的高楼,亮铮铮的玻璃幕墙,在黑压压的天幕下透着倔强的光。
现在的塞尔维亚,终于恢复宁静。但这个世界,战争从未远离。比如现在的加沙、叙利亚和乌克兰。
斯卡达利亚步行街Skadarlija Street
这条街被LP称之为“贝尔格莱德版的蒙马特””,“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波希米亚艺术的腹地,可爱的咖啡馆和餐馆是当地艺术家和名流的汇集之地”。
我们去这条街吃晚饭。
步行街不长,漆黑的夜色下,鹅卵石铺就的路面上泛着淡淡的光。
餐馆生意很好,尤其是那种有乐队弹奏的,显得特别热闹。
后来才知道,这些乐队并非驻场,而是在餐馆间流动表演。乐队如果遇到热情的游客,那就是皆大欢喜。
蟋蟀头却选了一家极低调的餐厅。沿着路边,几张铺着蓝色布的餐桌,只有一对老夫妻在用餐,其余冷冷清清。
我们经过时,蟋蟀头朝他们桌上多瞟了几眼,想看看他们都点的什么菜,老爷爷暗暗竖了一个大拇指。什么都没说,我们懂了。
其实这条街上的三顶帽子(Tri Še šir)、两只小鹿(Dva Jelena)都是百年老店,但蟋蟀头仍坚持这家餐厅。谁知刚落座不久,旁边桌就来了一位喜欢唱歌的男人,乐队围着他,热热闹闹地唱了一晚上。
临走时,我去餐厅里面看看,顿时愣住。这才是19世纪吧!
时光,安安静静,波澜不惊。
Tips:如果坐公交,可下载APP“BeogradPlus”买车票。用邮箱注册,APP里点TICKET买票,信用卡付款。单次车票50第纳尔(3.26元)。
----
你的转发和分享
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请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