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批评孩子不但愿意听,还越来越优秀?

教育   2024-11-18 08:04   美国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让我感触特别深。


一位孩子因为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被家长批评了几句后,竟然一气之下跑离家出走,幸好后来被找回来了,有惊无险。



这件事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家长在批评孩子时,方式和方法究竟有多重要?

批评用对了,是“修路灯”,照亮孩子的前路;用错了,可能会变成“拔电闸”,让孩子在迷茫中自我否定。

尤其现在学期刚过半,孩子学得有点儿皮了,难免出现有点儿拉垮的状态,我们该如何适当地批评、给建议,才既不影响亲子关系,又能给到孩子改进提高的动力?

本周二早上,小半爸和逃妈会在“东一句西一句”直播间里和大家详细聊聊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家长朋友先约起来:


沟通是双向的,批评也是讲究方法的

你有没有发现,亲子沟通里常常是“家长单向输出”?很多家长一着急,开口就是:“你怎么回事!”、“这都考不及格,平时干什么去了!” 这些话说得急、重,甚至带点“刺儿”。我们一急,孩子就更不爱听了,甚至会直接“关机”——也就是你批评半天,孩子根本没听进去。
其实,沟通是双向的。家长会说,孩子愿意听,信息交流才会顺畅。批评孩子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想一想:我现在说的话,孩子能接受吗?

批评是为了激励,不是为了打压
我们批评孩子,大多是为了他们好。对吧?但问题来了,批评的初衷虽然是好的,方式错了却可能带来反作用。
错误的批评方式一:吼叫式批评
有些家长控制不住情绪,批评的时候容易“上头”。“怎么又粗心了?!”、“你就不能认真点?!” 这些批评词,听起来是说孩子的行为问题,但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是:“我不被爱了”。
我们再想想孩子的感受。当他因为考试没考好已经很自责了,家长再一通吼,他会怎么想?可能不是“下次努力”,而是“我就是不行”。如果孩子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里,很容易自卑甚至逆反。
错误的批评方式二:翻旧账式批评
还有一种很常用的错误方式——批评时顺带“翻账本”:“你上次不是也这样吗?怎么还不长记性!” 或者直接来一句:“总是这样,我都说了多少次了!” 家长觉得自己是在强调问题的严重性,但孩子感受到的是:“我好像永远做不到父母的期待。”
批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这次问题出在哪里”,而不是让孩子觉得“我就是一无是处”。

学会批评的“黄金法则”
其实,批评也有讲究的“黄金法则”,掌握了这些技巧,你会发现,孩子的接受度明显提高了。
法则一:聚焦行为,而不是批评人
批评时,不要上升到孩子的人格问题,比如“你怎么这么笨”、“你太懒了”。这些话很容易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而是要聚焦行为,比如“这次考试可能是复习不够充分,咱们看看具体哪里没掌握。”
这样一来,孩子会明白问题出在行为上,而不是我这个人不好。这种批评方式更容易让孩子正视错误,改进方法。
法则二:注意语气,平等沟通
批评时,语气决定了孩子是否愿意听。如果你用“说教式”、“命令式”的语气,孩子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抵触。但如果你用平和、商量的语气,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尊重了,更愿意倾听。
比如:“这次作业有点粗心,咱们来看看错在哪儿,下次可以怎么避免。” 这样说,孩子会觉得家长是在帮他,而不是攻击他。
法则三:批评要有分寸,不能“用力过猛”
“过猛”的批评很容易把孩子推向两个极端:要么逆反,要么自卑。你可以试试“肯定—批评—鼓励”的三步法: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最后给予鼓励。
比如:“这次你很多题目做得不错,说明基础掌握得挺好。只是阅读题的分析稍微欠缺,咱们可以多练练。下次一定会更好!”

批评的时机也很重要
批评除了要讲究“怎么说”,还要注意“什么时候说”。情绪管理专家常说:“不要在自己或对方情绪最激动的时候沟通。” 批评孩子也一样。
比如,孩子刚考完试,情绪还没缓过来,家长立刻开批,效果往往不好。正确的做法是,先让孩子冷静一会儿,再进行交流。

EASTWEST


关于批评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咱们可以聊的还有很多。本周二早上,小半爸和逃妈会在直播间和大家具体掰一掰这两个问题:
1. 批评说重了,怕孩子接受不了怎么办?
2. 批评再多也没用,反倒伤感情,该如何避免?
我们会结合心理学知识和具体案例,手把手教大家如何用批评激励孩子,而不是打压孩子。同时,也欢迎大家来直播间分享你们的故事和困惑,咱们一起探讨,找到更好的方式方法。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一路陪伴,而正确的批评方式,就像一面镜子,既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让他们看见未来的可能性。咱们周二直播间见!

东西儿童教育
地道的美国教育理念,靠谱的国内育儿实践,一群行走于中美两地的家长,只分享最走心的干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