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很多人都曾经有下背痛的经验,甚至正在深受下背痛的困扰,
举凡长期久坐的上班族、需要大量劳动的工人甚至是怀孕的妇女都常常有下背痛的困扰。有些人疼痛持续超过三个月以上,却也无法找出疼痛的原因,这类型的下背痛可分类为『非特异性的慢性下背痛』。有些人下背痛一阵子,做了物理治疗,包含电疗、热敷、牵引等,甚至打针吃药之后,症状减缓,但往往每隔一阵子又再度复发,这样的周期不断循环,这种复发型的下背痛常常发生在青壮年身上。下背骨盆带的疼痛造成的原因很多,包括可用影像学确诊的椎间盘突出、椎体退化、椎体滑脱等症状,但大部分的下背痛是无法分类的!!!!这种无法确诊的下背痛可称为『非特异性的下背痛』,因为难以去做鉴别诊断,所以以动作评估的方式不但可以清楚的观察个案的动作模式,也能以动作模式的改变作为介入方式。在慢性下背痛的患者的动作上,可以观察到不同于健康族群的动作模式,这可能和这些患者的疼痛为何总是持续这么久或是症状总是一直复发有相当大的关联性。
广告
-----------------------------------------
以站姿下前弯为例:有下背痛的患者和健康族群在腰椎弯曲和髋关节屈曲的角度是没有差异的(如下图)这告诉我们,假如我们在静态下(站姿或是前弯)去看下背痛患者和健康族群腰椎屈曲和髋关节屈曲的角度是没有意义的。微信公众号:康复小南宁当然在下背痛患者身上可以利用触诊的方式发现腰椎活动度下降,和脊柱旁的肌肉的紧绷和僵硬。但是如果我们以动作观点来看的话,可以发现在下背痛患者前弯动作中,其在腰椎前弯的速度和加速度是显著低于健康族群的。(Alejandra Hernandez et,al. Clinical Biomechanics. 2016)这可能造成的的原因包括肌肉募集的改变,下背痛患者在做前弯动作时,常发生腹部肌群和背部肌群的『co-contraction』,微信公众号:康复小南宁,这种肌肉募集的模式容易造成腰椎僵硬和腰椎相对于骨盆的旋转程度下降,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慢性下背痛的人走路的步态也会较为僵硬。相较于健康族群,有下背痛的人除了脊柱僵硬的问题之外,也会有髋部肌群和背伸直肌群肌力下降的问题,这也都会影响下背痛族群在做日常生活的动作时动作模式的改变,除此之外,也是症状复发和疼痛持续很久的原因。有下背痛的族群,在很多生活动作包含:坐到站、上下楼梯、走路等等,都会有动作模式的改变,因此以动作观点作为评价下背痛症状的个案可以更快地找到问题的核心并施以矫正性运动和训练项目。当然,下背痛的症状缓解也同样非常重要,针对活动度与软组织先做的徒手治疗可有效地缓解疼痛和减轻失能。根据研究,在短期内的效果都非常好,尤其是针灸和按摩,但在长期来看,则建议加入动作控制运动作为主要的介入方式,包括:深层核心的诱发、呼吸模式的训练、胸腰椎伸直肌群控制训练…等等,不只要针对下背『痛』的症状做处理,剖析常见的动作失能更是治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