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4年10月27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代表心内科结构团队,应邀参加2024 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年会(TCT),发言题为“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的自膨胀瓣膜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NCPI技术策略 (NCPI-2研究)”的演讲。本次报道扩大样本量且更深入分析NCPI-2临床研究,应用TAVR治疗近百例PAR患者,归纳总结了NCPI优势,以及成功应用NCPI的关键因素。
潘文志教授的报告引起现场国际主持专家热烈讨论,大家对这一技术非常感兴趣,并表示这一技术非常富有想象力,询问了一些技术细节。
潘文志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山医院87例PAR患者的基线数据、TAVR手术以及术后情况。在87例PAR-TAVR患者中,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2023年2月之前和2023年2月之后的PAR-TAVR手术患者。后组(2023年2月之后)患者年龄较前组(2023年2月之前)更年轻,主动脉峰值流速更快,两组患者的其它基线、术前心超、冠脉CTA数据无显著差异。前组包括45例,仅17.8%患者达到NCPI效果,器械成功率为73.3%,瓣中瓣+起搏器植入率为48.9%,MACE发生率为51.1%。2023年2月之后,我中心争取为每例PAR-TAVR患者达到NCPI效果。在43例手术患者中,90.5%患者达到NCPI效果,器械成功率为92.9%,瓣中瓣+起搏器植入率仅为14.3%,MACE发生率仅为19.5%(图2)。再将87例患者分为NCPI效果组和非NCPI效果组,器械成功率分别为92.7%和70.7%,瓣中瓣+起搏器植入率分别为13.0%和53.7%,MACE发生率分别为17.4%和56.1%(图3)。应用Logistic分析得出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因素包括NCPI(风险比 8.10,95% CI 0.03-0.50,P=0.003)和瓣环角度(风险比 0.93,95% CI 0.87-0.99,P=0.028)(图4)。
图3
图4
次日(北京时间2024年10月28日),潘文志教授发表题为“Challenged Case of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ment for Pure Aortic Regurgitation Using Self-Expanding Valve"的演讲,通过一例经导管自膨胀瓣膜Taurus Valve植入治疗超大主动脉窦合并显著升主动脉扩张的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展示NCPI方法(图5)。
图7
专家介绍
潘文志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心研所二党支部书记、结构性心脏病亚专科主任, 上海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中国结构周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结构学组秘书,中国心血管医师创新俱乐部(CCI)研发部部长,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2017年),上海卫计委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2017年),上海市青年卫生人才最高奖银蛇奖获得者(2021年),2021年晋升为上海心研所最年轻的主任医师,2023年入选上海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专注于结构性心脏病尤其是经导管心脏瓣膜治疗(TVT)方面临床工作及器械研发,个人完成TAVR手术1500余台,TEER手术200余台,起草TVT中国专家共识8部。授权中国专利26项、国际PCT专利2项,转化23项,在葛均波院士指导下作为第一发明人研发了世界首个经心尖二尖瓣夹合器ValveClamp(已上市,在多国应用)、世界首个可穿刺封堵器ReAces(已完成上市前临床试验)、国内首个不阻断血流主动脉瓣扩张球囊RunFlow。首创应用于TAVR手术的NCPI及三明治法、应用于TPVR手术的PASS技术、应用于TEER手术的二尖瓣反流介入分型等新术式及新理念。主编了国内首部TVT的专著《经导管心脏瓣膜治疗术》,发表SCI论文70余篇,中文论文180余篇,成果被引用2000余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自然面上项目等5项课题。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