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学校教育科研,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水平,2024年9月18日,我校承办了初三一片物理教研活动——《自制杆秤》。本次活动主旨在于通过动手制作杆秤,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物理“杠杆原理”的理解,并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昆山市实验中学 金梦艳老师
本节课以杆秤悠久的历史为重要切入点,引领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模仿传统手工艺人精心制作杆秤的过程,逐步引导学生深刻知晓杆秤的作用原理。当秤盘内的质量不断增加时,可尝试增大秤砣与提纽之间的距离,在水平位置仔细读取杆秤的示数,如此层层递进,逐步突破学习难点。最后,金老师为每组同学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让他们真正学会使用杆秤,并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能够准确进行打假,识别那些“黑心秤”的不良手脚。
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学校 吴易恒老师
本堂课通过穿越到古代利用杆秤进行自主买卖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的简易杆秤上进行刻度的完善,进而使学生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对比发现不同杆秤的特点,方便之后对自己的杆秤进行再次改进。本堂课主要通过“实践+理论”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杆秤的制作原理,也让学生对杠杆的相关知识更加熟悉和掌握。
本堂课是物理学科的跨学科实践活动课,围绕着中华非遗文化——杆秤的制作,使得学生们在自己制作杆秤的过程中,不仅受到了民族文化熏陶和体验了技艺的传承,还进一步理解初三物理“杠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充分体验了物理学科“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皆物理”的属性。
昆山高新区吴淞江学校 虞思怡老师
本节课通过买苹果这个情境引入,引出杆秤的制作,通过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先组装杆秤雏形,找各刻度线刻度线位置,并观察发现刻度线分布是均匀的,然后学生利用自制的杆秤测量所给铜块质量以及在引入情境中苹果的质量,并对不同组制作的杆秤作出评价,从双提纽杆秤出发,讨论改进方法。最后老师总结杆秤不仅代表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更蕴含丰富的道德内涵。整节课思路清晰,教学内容丰富,环节紧凑,学生积极性高。
张青老师认为吴老师和虞老师的课重难点突出,学生参与度高,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两位老师的设计思路相似,但对于杆秤刻度均匀知识点的处理不同,吴老师采用的是先利用公式推导出相应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得出刻度均匀的结论,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虞老师则是利用50g、100g、150g的刻度位置进行规律的找寻,从事实规律得出刻度均匀的结论,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冯芸吉老师对吴老师和虞老师的课也做出了评价。其中冯老师对虞老师课堂中对杆秤历史发展的介绍进行了称赞,虞老师在课堂中融入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发展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
昆山教师发展中心
初中物理教研员 周希斌老师
基于目前的评价体系正倾向于将物理和生活相结合的趋势,周老师表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非常重视,并强调各位老师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钻研,将类似的课程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周老师也对《自制杆秤》这节课进行了思路的指导。他表示,本节课包含了动态问题等等综合性知识,是对杠杆知识的一个总结和考察,在课堂上有多种授课的可能性,但是几位老师的课堂上大多缺少了学生的评价过程以及杆秤的双量程问题,这是各位老师可以改进和补充的部分。
本次初三物理片活动中,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受到了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的物理课,老师们看到了物理教学改进的方向,希望能有更多这样学习和观摩的机会,引领我们在接下来的物理教学中不断创新,展示物理学科的魅力,让我们继续沐光而行,潜心向学,问道远方。
“青芒”新媒体工作室策划
文案:吴易恒
图片:李益娟
编辑:吴易恒
一审:於佳毓
二审:董 华
三审:沙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