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评说”,并点击“听全文”🎧,我为您读本文)
对于职业投资人来讲,选对了投资的标的很重要。
这将决定这他的投资风险与收益;
对于企业领导人来讲,选对了团队管理者很重要,
这将决定着他的企业生存和发展。
通常来讲,选择,就意味着风险。
因此需要极其审慎,也需要使用很多科学有效方法和工具来做辅助。
但是对于普通的企业领导来讲,很难有这方面更专业的知识和工具,来进行团队领导人、中高层干部的遴选,一般都是用一些格式化的评价表、打分表。
那么有没有相对简单,但是有效的初选方法呢?
如果有的话,无论是选项目还是选人,都会节省大量的初期评价和甄选的工作量。
前几天和一位做投资的朋友徐总聊天,很受启发。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徐总是一位天使投资人。
我们都知道,投资有风险,尤其是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天使投资。在投资界,天使投资人的名字总是与高风险、高回报紧密相连。他们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眼光,在创业浪潮中挑选出最具潜力的项目,从而获取丰厚的经济回报。
但由于这些投资通常发生在企业成长的早期阶段,风险极高,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许多初创企业虽然拥有创新的想法和技术,但在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种种挑战。
因此天使投资的成功率并不高,这使得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而在我认识的朋友中,徐总却是这样一位投资成功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天使投资人。他投资的项目涵盖了AI人工智能、新能源、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大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为他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我曾很纳闷,为什么他能在多个不同领域中取得成功?要知道,完全读懂不同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一件很难得事情,因此很多投资机构是有不同专业赛道的专家来做不同领域的投资分析的。
有一次我坐下来向他认真请教投资的秘诀,他微笑着说:“投资这事儿,没有秘诀,只有眼光和经验。”
那么,他的眼光和经验又是什么呢?
他用两句话来回答我:
第一,需要科学、理性,从本质主义的角度去做逻辑推理和判断;
第二,初选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说白了,投资就是投人。
在他看来,一个企业能否成功,表面上看是取决于其产品或服务,但最终取决于其背后的团队和管理者。尤其是管理者。
选对人,投资的成功概率就会大增。
因此他在投资之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了解和考察创始人的基本素质,比如能力、品质和价值观。
我很认同他的观点,并且我认为,这其实和管理是一个道理的。
在招聘高层领导,或者从内部培养、提拔重要岗位管理者的时候,对于拟提拔者的基本素质的考察甚至比业务能力更重要。
选对人,用对人,就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
但是专业能力好评估,而个人基本素质等方面就比较难量化,因此很多领导往往很困惑,或者很偏颇,经常有招聘者入职不久领导发现了问题,“请神容易送神难”的情况。
那么,有没有简单却相对准确的“选对人,用对人”的方法呢?
有!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管理不好,他怎么能管理好别人呢?”大师德也就是说,如何才能“选对的人”,关键在于识别那些善于自我管理的人。
一句话,点醒了投资人和管理者。
什么叫“管理好自己”?
我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好自己的知识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是每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终身学习者。
他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保持和提升自己和企业的竞争力。
任正非就是一位终身学习的企业家。
他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合并为重庆大学),并在服役期间自学了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这些自学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就在华为已经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的今天,任正非也始终坚持阅读和学习,他的办公室和家里都堆满了书籍。他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各种书籍,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著作。
这种持续的学习习惯使他的思想始终保持高度开放和鲜活状态。我们现在从他的发言就能看出来,他的知识体系很新,认知水平很高。
此外,任正非还非常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学习。他经常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和教授到华为进行讲座和交流,以汲取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因此我们说,一个投资人对于一个企业的调研,一定是要包含对该公司管理者的学习能力的考察。
以前“一招鲜”很容易“吃”很长时间,而现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创新时代,知识陈旧却又固步自封的管理者带领的团队很难走远。
同样道理,一个领导者在选拔管理人才的时候,也应该把这一项列为重点考察项。
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时间对于管理者来说,是稀缺资源,因此有效的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
好的管理者,首先会对于工作进行合理划分,划分出“思考时间”和“执行时间”。思考时间用于战略和策略的思考和规划,执行时间用于具体的操作和管理。
其次,会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作出优先级划分和明确的时间分配。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的作者斯蒂芬·科维在他的时间管理理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四象限法则,将任务分为四类: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
对于管理者来讲,要将有限的时间重点关注重要和紧急的事情。但是当重要性和紧迫性发生矛盾时,应坚持重要性优先的原则。主要矛盾(即重要性)在许多矛盾中起支配作用,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也会迎刃而解。
第三,看他如何利用碎片时间。
好的管理者通常会在碎片时间为自己充电,读书,或者参加各种学习和交流,以提高自己的认知和专业水平。还有的人会培养一些小的爱好,比如健身、品茶等等,也都对于提神的提高有帮助。
另外,除了工作,还可以看一下这个管理者在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工作之余的生活过得更好的人,更能够在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时游刃有余。
因此我们说,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高效的时间管理者,他能够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将有限的时间用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在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各种压力下,作为一个管理者,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领导力和人际关系,还直接影响到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以及决策的正确性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一个容易情绪化的管理者在决策时可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导致决策不够理性,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
而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管理者则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更加准确、明智的决策。
正所谓“情绪稳定了,智商才会登场”。
而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管理者在处理问题、面对挑战和人际关系时,态度更加成熟,更能获得员工的尊重和信任,他们的领导力也会得到提升。
并且他们更加善于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使团队更有信心和能力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管理好自己的健康
古人云:“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创业、经营企业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都是一场考验耐力的长跑。在这场长跑中,健康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健康是一切的基础,良好的健康状况是保持高性能工作状态的必要条件。
管理者通常需要处理复杂的问题和做出重要决策,这需要清晰的思维和良好的体力。
而面对压力,健康的身心也是冲出困境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一旦健康出了问题,就会导致管理者工作状态低下,甚至频繁缺席,这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工作进度,还可能导致团队缺乏领导,影响团队士气和项目进展。
所以,无论是投资人在考察创业者,还是企业领导在考察管理者的时候,他的健康观和为了健康所做的努力就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我的观点是:
如果一个企业家对自己的健康都管理不好,很难想象公司会持续高速发展;
如果一个管理者对自己的健康都管理不好,很难想象他会对工作真正负责。
总结一下:
在当下的环境下,企业家和管理者都需要不断地学习、适应、蜕变和成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从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很优秀的管理者身上,我们看到的一个共性,就是他们都具备出色的自我管理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