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懂人性

职场   2025-01-24 07:29   美国  
       

(关注“评说”,并点击“听全文”,听我为您读本文)


经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我定好的目标,落下去却总是一地鸡毛,团队总是完不成?

为什么自己花了很多钱做激励,怎么都无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为什么自己总是苦口婆心地跟员工讲道理,员工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为什么自己明明已经给高薪了,员工却还是推动不起来?

这些问题,其实都和人性有关。

人性是经不起挑战的,管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性的完满。

管理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懂人性。不懂人性,管理就很难进行下去。

如何懂人性?先讲个故事。


人性,就像硬币的正反面

1778年,英国政府雇佣私人船只运送犯人,按照装船的人数付费,多运多赚钱。


很快,弊端就出现了:罪犯的死亡率非常高。

英国政府就绞尽脑汁地思考,降低死亡率的方法,包括派人监督,限制装船数量等等,却都实施不下去。

最后,他们想出了一劳永逸的办法,将付款方式变换了一下:

由根据上船人数付费,改为下船人数付费。只有将人活着送达澳洲,才能赚到运送费用。

很快,死亡率就降到了1%左右。有的船家,甚至为了提高生存率,还配备了医生,只为确保这些犯人能够顺利抵达目的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事的背后,往往都是人的问题。

人性亦是如此,因为没有涉及到船家的利益,犯人只要上船,他就能赚到钱,对他而言,犯人的生命安全,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他不用承担风险,他自然不会把犯人放在心上。

而一旦英国重视起来,变换了付款方式,犯人在运送过程中出现问题,会涉及到船家自身的利益,故而他会想方设法去确保犯人的安全。

人性,就像硬币的两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它们是共存的,你是躲不开的。

员工有积极向上、追求成功的一面,也会有懈怠懒惰、逃避责任的一面。

贪婪、懒惰、趋利避害,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是人的本能。

在不涉及利益得失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就会原形毕露。

这跟人品无关,是人性使然。对管理者而言,难点就在这里。

如果你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就很容易在管理过程中走入误区。

比如有些管理者过于理想化,认为只要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员工就会自觉遵守。

然而,他们忽略了人性的复杂性。规章制度再完美,也会有漏洞可钻。

对人性的理解不够深刻,就很容易陷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困境。

所以,做管理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识人心,懂人性。



识人心、懂人性,是管理的必修课


我经常讲,做管理,你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人就会受到人性弱点的影响。

管理,本来就是逆人性而为,所以你需要用顺人性的手段,去满足人性。

举个例子。在日常工作中,你是怎么激励员工的?

是不是也是这样?你跟他说,签一单,就可以拿到一万元。

他就会拼命签单,特别容易心急,急着催客户快速成交。

他的心态,变成只有成交了,才能拿钱,对打电话、搜集名单等工作,就没有兴趣。

没有这些动作,最后成交的概率就会很小。

因为拜访客户这件事,从员工的角度,他们是不愿意去做的,特别是要拜访一些陌生客户,他们害怕被客户拒绝。

很多管理者,往往不了解这种状况,他们会逼着员工出去拜访客户,多数时候,员工心里会觉得很不爽。

但同样的事情,如果你换一种不同的说法,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比如,你可以对员工说:“小x,我看你最近工作没什么动力。

我给你算笔账,你看你成交一单,就有一万元奖金,你算没算过,你打一个电话,拜访一个客户能拿多少钱?”

这时,员工可能会蒙,因为打电话拿不到钱,那就要继续给他算账。

“你看,你平均打200个电话,拜访20位客户就可以成交一单,拿到一万元。

那你每拜访一位客户,是不是就相当于拿了500元,打一通电话就可以拿到50元?你的每一点努力都不会白费。”

多数时候,员工就会对过程充满动力,而不是只有在签单时才兴奋。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要让员工养成一种心态——“每一分努力,都会有回报”。

在过程中,你还可以跟他说:“这个月的业绩还差多少?我怎么才能帮你完成?需要我帮你做什么?”

这样,员工就会对你很感激,因为你所有的动作,都是顺人性的。

因此,作为管理者,你的核心职责,就是要挖掘员工背后的心理。

在逆人性的过程当中,需要做一些顺人性的动作,让他们慢慢地接受“被管理”。

你要识人心、懂人性,这是管理的必修课。忽略人性,把人当作机器,你是走不长远的。

如何在管理中,做到这一点?

有3个重点。

① 视人为人。把下属看成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赚钱机器。

作为管理者,你首先要想明白一个问题:“谁是我们的客户?”很多人会回答:“谁给钱,谁就是客户。

但其实,我们的客户,不仅仅是给我们钱的人,员工,也是我们的客户,因为你只有通过员工才能拿到好的结果。

现实中,有很多管理者,一旦坐上管理岗位,便“官瘾”大发。

管理团队,手段偏简单粗暴,经常忽略下属的真实感受。习惯用强压的方式解决问题,幻想通过权力,获得领导该有的“征服欲”。

事实上,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下属可以被约束,但绝不能被“压迫”。

做管理,千万不要有“爹味”,更不要把他们当“孙子”,要尊重每个人的差异和缺点。

管理,依靠的是一个个“成人达己”的行动。成为管理者以后,“聚光灯”应该照在员工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

② 洞察人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的心,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认知、兴趣爱好、内心需求都不一样。

同样的管理方法,运用到不同人的身上,也许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做管理时,一定要学会洞察人心,洞察员工的内心独白、工作的原动力、最需要什么——是收入、学习,还是成就感?

员工只有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获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才会不断努力。

不要期望员工单纯为公司而战、为你而战,这是不可能的。人只有为自己而战时,才是最有动力、最有积极性的。

每个人都是有欲望的,每家企业,都是欲望的集合体。任正非曾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人的欲望。”

你要做的就是,不断发掘员工工作的原动力,了解他为什么而战,把他的目标和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

两者目标一致,上下同欲,才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③ 体悟人性。人性,决定一个人对待一些事情的本源反应。

什么是体悟人性?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人在做工作汇报时,只愿意汇报好的一面,报喜不报忧,不愿意暴露问题。

管理者在追进度时,得到的数据,都是好的数据,不好的部分都被员工隐藏了,一直到项目收尾时,它们才暴露出来。

在追责时,多数人总是不自觉地找客观原因,找借口,逃避责任。

当你问他为什么执行有问题时,他会找很多客观原因。

这些其实就是人性使然。那该怎么解决?

首先,要理解这些人性使然的现象。

从人性的角度,每个人都喜欢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不好的一面,他会隐藏起来。

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包容和理解,人无完人,是人就会有缺点。

其次,要做到“山不过来,我过去”。主动迈出一步,主动检查、分析细节,发现背后的原因。

在阿里,我们会要求每位管理者,每周都要和下属进行深入沟通。

了解其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情况,和他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以及给予他帮助,及时解决员工的情绪问题

让对方感受到团队的温暖,明白在他背后有强大的团队,而不是孤军奋战。

最后,总结一下:管理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懂人性。如何懂人性?你要视人为人,充分地尊重下属;你要洞察人心,挖掘下属工作的原动力;你要体悟人性,包容和理解下属的缺点,帮助其成长。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年终总结,贵在这几个字:

千万别搞错了,管理永远是为经营服务的

如果下属的年终总结写成这样,你就直接给他撕了

领导,请再“慷慨”一点

不躬身入局,别当领导!

裁员?八成企业都做错了!



评说
和优秀者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