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干货】企业如何实现战略与执行的无缝对接?

职场   2024-12-08 09:37   山东  

引言

  

彼得·德鲁克曾言:“没有度量,就没有管理。”有效的经营分析会议,能够将企业的愿景和战略转化为可执行的行动,确保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健前行。


企业经营分析会议容易出现的问题梳理

1. 会议定位偏差:经营分析会议往往偏离了其初衷,变成了工作汇报会、诉苦会或邀功会,未能聚焦于核心议题。

 

2. 报告内容冗余:经营分析报告虽然内容繁多,但缺乏对主要矛盾的突出展示,往往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

 

3. 数据分析单一:经营分析报告仅依赖于财务数据的堆砌,缺乏从多维度深入分析差距,未能建立一个多层级研讨的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难以被识别。

 

4. 分析深度不足:经营分析未能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核心问题难以被准确识别和定位。

 

5. 报告倾向性问题:业务报告中存在报喜不报忧的现象,问题被有意隐藏,不愿揭开盖子。

 

6. 会议内容失衡:会议往往偏重于总结与评价,而忽视了对具体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寻找。

 

7. 缺乏前瞻性预测:会议未能对未来进行真实预测,无法有效挖掘潜在机会,推进战略实施,驱动业绩的达成。

 

8. 会议效果欠佳:会议往往流于形式,存在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导致决策难以落地执行。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可以更清晰地识别企业经营分析会议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以提高会议的效率和效果。


标杆公司“一报一会”案例


说到标杆公司的“一报一会”,华为绝对是个值得一提的例子。在华为,这个“一报一会”指的是精心准备的经营分析报告和高质量的经营分析会议。

 

华为把经营分析会看作是战斗指挥中心,他们不开会则已,一开会就直奔主题——如何赢得市场竞争。他们的目标很明确:预测并确保实现年度经营目标。如果目标达成了,华为会复盘成功的关键行动,并将其标准化,以便推广;如果目标没达成,他们会深入挖掘原因,并制定应对策略。

 

在华为,经营分析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更是CEO的职责所在。他们认为,虽然财务分析是CFO的职责,但经营分析则是CEO的工程。这个会议的目的是让所有关键人员聚在一起,审视经营状况,识别差距,深入分析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华为的经营分析会遵循一套严格的流程。他们从基层经营单元开始,逐级向上汇报,每一级都要对目标和行动做出承诺。因为真正了解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往往是最接近一线的员工。

 

总的来说,华为的“一报一会”是确保战略得以实施的核心机制。通过这些会议,华为确保每位员工都清楚自己的目标,知道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并且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以确保年度目标的顺利完成。

 

从财务分析到经营分析实现的跨越:经营分析=财务分析+业务分析,分析数据获取信息提供情报,具体如下:

 

1. 全面性是关键:经营分析不单是看看财务报表那么简单,它得涵盖财务和业务两大块。财务分析盯着的是钱的事儿,比如利润、资金怎么用;业务分析则更广泛,市场趋势、客户喜好、生产流程、日常运营等等都包括在内。经营分析把这两方面拧在一起,给企业一个更立体的自我认识。

 

2. 数据变信息,信息变情报:经营分析的起点是数据,但终点是情报。我们得从一堆数字里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再从信息里挖出能指导行动的情报。数据就像是原材料,信息是加工后的产品,而情报则是最终的精品,直接服务于决策。

 

3. 多角度剖析:经营分析得全方位扫描,不能只盯着财务数字。得建立一个覆盖各个层级的内部管理报告体系,这样才能深挖问题的根源。比如,生产线的效率、库存的多少、产品的质量,这些都是经营分析需要关注的非财务维度。

 

4. 深挖问题根源:经营分析讲究的是刨根问底,不能只看表面。我们得把财务数据和实际业务结合起来,深入探究背后的真相。比如,运输费用超支了,背后可能是因为销量上涨,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业务现场去理解数字背后的故事。

 

5. 支持决策:经营分析的终极目标是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它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机会和风险,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精准营销和客户服务,同时支持创新和新业务的发展。

 

总的来说,从财务分析跨越到经营分析,就是从单一的财务视角拓展到全面的业务视角,从单纯的数据分析升级到提供决策情报的过程。这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数字,还要深入理解业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决策。

经营分析的范围


经营分析是企业决策的多面手,它涵盖了企业运作的各个关键领域,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核心方面:

 

1. 财务分析:

    利润分析:衡量企业的赚钱能力。

    成本分析:审视并优化企业的成本结构。

    现金流分析:保障企业的流动性和财务稳健。

    资产负债表分析:评估企业的资产配置与负债状况。

 

2. 市场分析:

    市场份额:分析企业在市场上的立足点。

    竞争分析:洞察竞争对手的动向和市场策略。

    客户需求:识别并分析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3. 运营分析:

    生产效率:评估生产流程的效率和成效。

    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提高响应速度。

    库存管理:平衡库存,减少成本,避免积压或缺货。

 

4. 产品分析:

    产品性能:评估产品的功能和质量。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引入到衰退。

    产品组合:调整产品组合,以最大化利润和市场份额。

 

5. 客户分析:

    客户细分:根据客户特征进行分组,提供定制化服务。

    客户满意度:测量并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客户留存:分析客户留存率和流失率,制定保留策略。

 

6. 人力资源分析:

    员工绩效: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

    人才管理:规划并执行人才招聘、培养和留存策略。

    组织结构: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效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7. 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识别并评估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

    信用风险:评估客户信用,减少坏账风险。

    操作风险:识别内部流程中的潜在风险点。

 

8. 战略规划:

    长期目标:设定企业的长远愿景和目标。

    战略实施:制定并执行战略计划,实现目标。

 

9. 技术与创新:

    技术趋势:跟踪技术发展,评估对企业的影响。

    研发效率:评估研发项目的效果和投资回报。

 

10. 合规与法规:

     法律法规:确保企业运营符合法律法规。

     合规风险:识别并减轻合规风险。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领域,经营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助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业务表现。


经营分析常见问题


问题一:不开会或者时间不固定
有的公司压根不搞经营分析会,有的呢,虽然开,但是时间老是变来变去。这样大家就不会太当回事,准备也不充分,导致会议质量上不去。有的公司倒是月月开,但总拖到月中或月底,理由是数据还没出来。但这样一来,会议就失去了指导当月工作的作用,变成了走过场。如果每个月都这样,那开不开会其实没啥区别。


问题二:会议流于形式
不少公司开经营分析会就是走个过场,和和气气的,不深入讨论问题。业绩目标能不能达成,全靠运气。如果业绩全靠天意,那管理的价值就没了,公司的未来也变得不可预测。经营分析会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把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


问题三:只看眼前,不顾未来
做经营分析时,很多人只盯着眼前的KPI,没有中期规划,也不考虑管理上的改进。


问题四:只晒成绩,不谈未来
有些业务负责人在会上只谈成绩,成绩不好就抱怨环境不好,自己已经尽力了。对业绩不分析,对未来没预测,好在哪儿、差在哪儿都说不上来,不能围绕战略来推进工作。


问题五: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有的经营分析会开完了,啥结论也没有,领导不拍板,会议就没形成有效的闭环,白白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会议应该有明确的决议,有任务分配,有人跟踪。每次开会前,先看看上次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问题六:老板和高管不重视
经管部门不知道怎么开好经营分析会,老板和高管也不清楚这会的真正意义,结果就是会议变成了普通的例会。时间一长,大家都不重视了,觉得会议没效果,浪费时间,业务问题都知道,但就是解决不了。


要改善这些问题,公司得重视起来,把经营分析会真正当作提升管理、指导经营的重要工具。会议要定时定点,内容要实在,讨论要深入,决策要果断,执行要到位。这样,经营分析会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帮助公司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


经营分析会的定位和作用

企业从战略规划到执行的经营逻辑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框架,它涵盖了将企业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具体实践的全过程。这一逻辑链条可以细化为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战略制定:

    清晰界定企业的愿景、使命及长远目标。

    深入分析市场,包括竞争对手分析、客户需求调研、行业趋势预测。

    依据分析结果,精心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

 

2. 战略细化:

    将宏观战略目标细化为具体、可量化的短期和中期目标。

    设定关键绩效指标(KPIs),以跟踪战略实施的进展。

 

3. 资源配置:

    依据战略目标,对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确保资源配置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以支持战略的实施。

 

4. 组织架构优化:

    调整组织架构,以更好地执行战略,包括部门重组、职责明确等。

    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提升整体执行力。

 

5. 流程改进:

    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和效果。

    引入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等先进管理工具,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6. 行动计划制定:

    制定详尽的执行计划,明确时间节点、责任分配和资源需求。

    确保每个部门和个人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

 

7. 监控与调整:

    通过定期的经营分析会议等机制,密切监控战略执行情况。

    对出现偏差的计划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战略执行的正确方向。

 

8. 绩效评价:

    定期对个人、团队和组织层面的绩效进行评估。

    根据绩效结果实施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9. 反馈与学习:

    从执行过程中收集反馈,吸取经验教训。

    将有效的经验和改进措施反馈到未来战略规划中。

 

10. 持续优化:

     根据绩效评价和反馈,不断优化战略和执行流程。

     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

 

这一逻辑的核心在于确保战略目标与日常运营的紧密结合,通过有效的管理和领导力,将战略转化为行动,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企业的战略就是打仗的总体规划,告诉我们要攻哪个山头,怎么攻。但只有战略还不够,咱们得有具体的作战计划,这就是经营计划。经营计划就像地图,告诉我们每一步怎么走,啥时候冲锋,啥时候撤退。

 

那经营分析会是干啥的呢?它就是确保这些计划能落到实处的关键。就像打仗时的指挥官,得时刻盯着战场,看看咱们的计划执行得怎么样,哪儿出了问题,哪儿可以改进。所以,经营分析会就是让战略和计划真正落地的环节。


 

具体来说,经营分析会的作用有这么几个:
1. 问题诊断:在会上,大家得拿着数据来,看看哪儿做得好,哪儿做得不好,把问题找出来。

 

2. 原因分析:问题找出来了,还得分析为啥会这样,是不是战略不对,还是执行出了问题。

 

3. 决策支持:分析清楚了,就得做决策,是调整战略,还是改变计划,或者是改进执行方式。

 

4. 行动指导:决策做完了,还得告诉大家下一步具体怎么干,谁负责啥,什么时候完成。

 

5. 进度监控:执行过程中,还得定期回过头来看看,进度怎么样,有没有按计划走。

 

6. 持续改进:根据监控的结果,不断调整和改进,确保战略和计划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所以,经营分析会不是随便开个会那么简单,它是确保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能够落地的关键环节,是企业作战指挥的核心会议。通过这个会议,企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做出反应,不断前进。


通过滚动预测和一报一会促进战略落地和经营闭环


用滚动预测和“一报一会”来确保企业的战略落到实处,让经营活动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1. 滚动预测:滚动预测就是咱们在经营企业时,要不断检查自己的目标在哪儿,现在走到了哪一步,前面有没有障碍。这样就能及时调整方向,保证不偏离正轨,顺利到达目的地。

 

2. “一报一会”:这里的“一报”指的是经营分析报告,它就像地图一样,显示咱们现在的位置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一会”则是指经营分析会议,这个会议就像旅途中的休息站,大家聚在一起,看看地图,讨论一下路上的情况,然后决定接下来的行程。

 

3. 战略落地:战略就像指南针,指引咱们前进的方向。滚动预测和“一报一会”就是确保咱们按照这个方向前进,不迷路,不掉队。通过这些工具,咱们能把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步骤,一步步向前推进。

 

4. 经营闭环:这个闭环指的是从制定战略开始,到执行,再到检查结果,最后回到战略调整,形成一个循环。这样,咱们就能持续地检查、调整、改进,确保企业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

 

总的来说,滚动预测和“一报一会”是咱们确保企业战略能够落地,经营活动能够形成有效闭环的重要工具。通过这些方法,咱们能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做出调整,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实现战略目标。


经营分析会的关键点:三个暴露、三个聚焦


1. 三个暴露:

    暴露差距:看看咱们的实际业绩和目标之间的差距,哪里做得不够好,哪里需要改进。

    暴露问题:深入挖掘业绩差距背后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根因,不是停留在表面。

    暴露风险:识别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前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2. 三个聚焦:

    聚焦目标:所有的分析和讨论都要围绕年度经营目标展开,对照目标谈结果、差距和行动计划。

    聚焦问题:发现业绩的差距、经营的风险,并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案。

    聚焦机会:除了解决问题,还要寻找能够帮助实现年度经营目标的机会,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行动计划。

 

经营分析会不是简单的汇报会,它是一个目标导向的作战会议,目的是为了打胜仗。在这个会上,大家要客观地呈现数据,总结经验,暴露不足,并共同对焦如何解决问题并做好资源的调配。通过这样的会议,企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做出反应,不断前进,确保战略和经营计划能够落地。


经营分析报告怎么写(“一报”)——左脑管逻辑,右脑管美丽

经营分析报告的框架通常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经营主报告和业务报告。这两份报告相辅相成,共同为企业的经营分析提供全面的信息。

 

1. 经营主报告:

    提供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包括财务摘要、关键业绩指标(KPIs)的总体表现。

    评估企业战略的执行情况,包括达成的关键里程碑和战略目标的进展。

    深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利润、成本、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等。

    分析市场趋势、客户需求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动态。

    识别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潜在机遇,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对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和未来发展方向。

 

2. 业务报告:

    针对各个业务单元或部门,提供具体的业务表现和业绩数据。

    分析各业务单元的目标达成情况,以及战略执行的具体进展。

    深入分析各业务单元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以及市场占有率的变化。

    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表现,包括新产品的推出、产品线的优化等。

    分析生产、供应链、库存等运营方面的效率和效果。

    指出各业务单元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

 

这两份报告共同构成了经营分析报告的框架,它们帮助企业管理层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识别问题和机遇,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行动计划。通过这样的分析,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提升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专题选取方法论


在经营分析会中,专题的选取和分析是关键环节,以下是根据预算达成差距和风险严重程度提炼的专题选取方法论和专题清单示例,以及专题分析的要点:

 

 专题选取方法论:

1. 分析实际业绩与预算目标之间的差异,识别出哪些领域未达到预期目标,这些差距可能是专题研究的重点。

2. 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严重程度高的风险应当优先成为专题分析的对象。

 

 专题清单示例:

1. 如果销售额与预算目标有较大差距,可以设立专题分析市场需求变化、销售策略的有效性等。

2. 如果成本超出预算,专题可以聚焦于成本结构分析、成本节约措施的实施情况等。

3. 针对新产品开发进度落后或超支的情况,分析项目管理、资源分配等问题。

4. 如果客户流失率增高或满意度下降,专题可以探讨服务质量、客户关系管理等。

5. 针对供应链中断或成本增加的风险,分析供应链的脆弱性和应对策略。

 

 专题分析要点:

1. 每个专题分析都应有明确的目标和预期成果,确保分析的方向和重点。

2. 分析结论必须基于数据,避免主观猜测,确保结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 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4. 专题分析应导向具体的行动计划,明确责任分配和执行时间表。

5. 分析中应包含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提前规划应对策略。

 

通过这样的方法论和分析要点,企业可以确保经营分析会的专题选取和分析更加精准、有效,从而促进战略的落地和经营的闭环管理。

 

在进行经营分析时,确保广度意味着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的情况,这包括问题分析的全面性和数据分析的深度。以下是如何实现广度的两个关键点:

 

 问题分析不重不漏

1. 全面性:确保在分析问题时,覆盖所有相关的业务领域和流程,不遗漏任何可能影响业绩的关键因素。

2. 系统性:采用系统思维,识别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避免孤立地看待问题。

3. 历史对比:通过与历史数据的对比,识别新出现的问题和持续存在的老问题。

4. 行业比较:参考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表现,找出自身的独特问题和行业普遍问题。

5. 客户反馈:将客户反馈纳入问题分析,确保从客户角度考虑问题。

6. 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并评估它们对业务可能造成的影响。

 

 数据分析举一反三

1. 趋势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识别业务趋势,预测未来可能的变化。

2. 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理解一个变量的变化如何影响其他变量。

3. 异常检测:识别数据中的异常值,这些可能是问题的迹象或新机会的指示。

4. 因果关系:分析数据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不仅仅是相关性。

5. 多维度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分析数据,比如地区、产品线、客户群体等。

6. 假设验证:通过数据分析验证假设,排除不相关因素,聚焦于真正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广度:

  1. 定期审查业务流程和业绩指标,确保没有遗漏任何关键领域。

  2. 鼓励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以获得更全面的视角。

  3. 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如数据可视化、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以深入挖掘数据。

  4. 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和最佳实践,更新分析方法和工具。

 

通过这样的方法,经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覆盖各种情况,确保问题分析不重不漏,数据分析能够举一反三,为企业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经营分析中,深度意味着能够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以下是如何实现深度分析的两个关键点:

 

 根因探索抽丝剥茧

1. 通过反复问“为什么”五次或更多,追溯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2. 使用鱼骨图(Ishikawa图)来识别问题的所有可能原因,并逐步缩小到最可能的根本原因。

3. 运用统计和数据挖掘技术,如聚类分析、决策树等,从大量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和关联。

4. 不同部门的专家共同分析问题,从多个角度探讨可能的原因。

5. 研究类似情况下其他企业是如何处理的,提取可行的解决方案。

6. 直接到问题现场进行观察和调查,获取第一手信息。

 

 解决方案高瞻远瞩

1. 确保解决方案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相一致,支持长期目标的实现。

2. 在提出解决方案时,评估可能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缓解措施。

3. 鼓励创新思维,寻找非传统或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4. 考虑现有资源和能力,提出最有效利用资源的方案。

5.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责任分配、预算等。

6. 解决方案应包含反馈机制,以便持续监控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深度:

  1. 对团队进行根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培训。

  2. 利用专业的分析工具和软件辅助分析。

  3. 组建由不同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的团队,以促进创新思维。

  4. 与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保持对话,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信息。

 

通过这样的方法,经营分析能够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持续改进和长期成功。


根因分析5步法


根因分析5步法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1. 打开分类:

    这一步要求我们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更小、更具体的子问题。通过分类,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识别问题的各个组成部分,为后续的分析打下基础。

 

2. 量化数据:

    在这一步,我们需要收集和分析与问题相关的数据,用量化的方式来衡量问题的影响。这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理解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3. 归因于内:

    这一步是关于识别问题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探究内部因素,如流程、人员、政策等,这些因素可能是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

 

4. 解剖麻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一步,我们通过深入分析一个具体的案例(麻雀),来理解问题的全貌。这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的细节和深层次的原因。

 

5. 建流程机制:

    最后一步是建立或优化流程和机制,以防止问题再次发生。这可能包括制定新的政策、改进流程、培训员工等措施,从而从系统层面解决问题。

 

通过这5步法,我们可以从宏观到微观,从表面到深层,全面地分析问题,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不仅仅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能够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问题。


三个差异三个清单,五个一致性闭环管理


“三个差异三个清单,五个一致性闭环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用于确保企业战略的有效执行和经营活动的闭环管理。:

 

1. 三个差异(3 GAPs):

    GAP1:目标差距,即目标与预测之间的差异。这要求我们在预测范围内狠抓执行,在预测范围外寻找机会。

    GAP2:执行差距,即预测与实际之间的差异。这需要我们加强对差异的分析与管理。

    GAP3:预测变动,即本期预测与上期预测之间的差异。通过提升机会赢取能力,将预测外转入预测内;加强风险管控能力,提升业务把控能力。

 

2. 三个清单(3 LISTs):

    LIST1:确定性机会,关注那些几乎可以确定会发生的机会,狠抓执行,重视效率。

    LIST2:风险性机会,关注那些存在风险的机会,识别隐患,清除风险。

    LIST3:线索性机会,寻找那些尚不明确但可能带来机会的线索,转化机会,赢得市场。

 

“五个一致性”闭环管理要求企业在机会、目标、策略、行动计划和资源配置五个要素之间保持一致性,确保战略的有效执行:

1. 机会与目标的一致性:机会清单决定了目标的设定,目标背后是机会。

2. 目标与策略的一致性:对准机会和目标,制定相应的策略,明确要什么,不要什么。

3. 策略与行动计划的一致性:让策略落地,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包括执行的具体事项、预期结果和时间节点。

4. 行动计划与资源配置的一致性:行动计划需要匹配相应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

5. 资源配置与机会的一致性:资源配置要能够有效支持机会的把握和目标的实现。

 

通过这种管理方法,企业能够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并对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整,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管理系统。


各种通用分析方法介绍


在经营分析中,会用到各种分析方法来帮助理解数据、识别问题和制定策略。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通用分析方法:

 

1. SWOT分析:

    评估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这是一种战略规划工具,用于识别和评估企业内外部环境中的关键因素。

 

2. PEST分析:

    分析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因素,以了解这些宏观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3. 5W2H分析法:

    通过回答“什么(What)”、“为什么(Why)”、“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How)”和“多少(How much)”这些问题,全面分析问题。

 

4. 鱼骨图(Ishikawa图):

    用于识别、分类和展示导致特定问题的各种原因。它帮助团队系统地分析问题,并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案。

 

5. 波特五力模型:

    分析行业的竞争状态,包括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买家的议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和行业内的竞争程度。

 

6. 平衡计分卡(BSC):

    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评估企业绩效,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7. 杜邦分析:

    通过分解净资产收益率(ROE),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效率和财务杠杆,以评估企业的财务表现。

 

8. ABC分析:

    根据价值(通常是销售额或成本)将产品、客户或业务流程分类为A、B、C三类,以确定哪些是最重要的,并集中资源进行管理。

 

9. 敏感性分析:

    评估不同变量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程度,常用于财务建模和风险评估。

 

10. 基准分析:

     将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与行业最佳实践或竞争对手进行比较,以识别改进的机会。

 

11. 决策树分析:

     通过图形化的决策模型,评估不同决策路径的潜在结果和相关概率,帮助做出最优决策。

 

12. 聚类分析:

     在数据分析中,将数据点分组,使得同一组内的数据点相似度高,不同组之间的相似度低。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适应不同的分析需求和解决复杂的商业问题。通过运用这些分析工具,企业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业务状况,制定更有效的策略和决策。

经营分析会议怎么开(“一会“)

会议流程是确保会议效率和效果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会前准备、会议组织、会后跟进和落实四个主要部分。

 

1. 会前准备(会前会):

    目标明确:确定会议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议程制定:制定详细的会议议程,包括讨论的主题、时间分配和发言顺序。

    资料准备:准备相关的数据、报告和分析材料,确保与会者能够获得必要的信息。

    通知与邀请:提前通知与会者会议的时间、地点和议程,确保所有关键人员都能参加。

    预会议:在主要会议之前,可能需要举行预会议,讨论议程、分配任务和协调立场。

 

2. 会议组织:

    开场致辞:会议开始时,主持人简要介绍会议目的和议程。

    议题讨论:按照议程逐项讨论,确保讨论有序且高效。

    时间控制:严格控制每个议题的讨论时间,避免拖延。

    互动与参与:鼓励所有与会者积极参与,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

    问题解决: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形成共识或明确的决策。

 

3. 会后跟进:

    会议纪要:记录会议中的关键讨论点、决策和行动计划,并在会后分发给所有与会者。

    行动计划:明确分配任务和责任,制定具体的执行步骤和时间表。

    反馈收集:收集与会者对会议的反馈,评估会议的效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 落实与监督:

    任务执行:按照会议纪要中的行动计划执行任务。

    进度监控:定期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确保按计划进行。

    问题解决: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沟通和解决。

    结果评估:评估任务完成的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差异。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流程和策略进行调整,以实现持续改进。

 

通过这样的会议流程,可以确保会议不仅仅是讨论的平台,更是行动和决策的起点,最终实现会议目标和企业战略的落地。

 

在经营分析会中,选题聚焦是确保会议效率和效果的关键。以下是一些策略和要点,用于帮助企业在经营分析会中进行有效的选题聚焦:

 

1. 聚焦年度经营目标:

    经营分析会的目标是准确预测并达成年度经营目标。会议应该围绕这个核心目标展开,讨论如何完成目标、分析未达成目标的原因,并制定应对措施。

 

2. 聚焦问题解决:

    会议应该集中讨论业绩的差距、经营的风险,并找出问题的根因及行动方案。这包括对业绩不佳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

 

3. 聚焦机会获取:

    除了解决问题,会议还应该识别和讨论未来的机会清单,这些机会能否支持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以及如何对准机会制定策略和行动计划。

 

4. 三个差异三个清单:

    通过分析实际业绩与目标/预算之间的差距(3 GAPs),以及机会清单(3 LISTs),来识别和聚焦关键议题。这有助于企业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5. 五个一致性闭环管理:

    确保机会、目标、策略、行动计划和资源配置五个要素之间的一致性。这种闭环管理有助于企业将机会转化为实际的业绩。

 

6. 会前准备和预审机制:

    在会议前建立预审机制,确保汇报内容聚焦、决策点清晰,并抓住核心问题,提升会议的质量和决策效率。

 

7. 跨部门讨论和互锁问题:

    在会议前,跨部门讨论和解决互锁问题,以减少会议中的内部争议,确保会议能够集中精力解决关键问题。

 

8. 任务令的发布和跟踪:

    根据会议决议,将决策转换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令,并建立任务令的跟踪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决策得到有效执行。

 

通过上述策略,企业可以确保经营分析会的选题更加聚焦和高效,从而更好地支持企业的战略执行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任务令的关键要素和闭环跟踪机制是确保企业战略执行和落地的重要管理工具。
1. 任务令需要明确指出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以及预期的结果。
2. 明确指定责任人,确保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
3. 为每个任务设定具体的时间节点,确保按时完成。
4. 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执行程序和标准。
5. 根据任务需求,合理分配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 
6. 任务令应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成(Achievable)、相关性(Relevant)、时限性(Timebound)。

 

 闭环跟踪机制:

1. 建立闭环管理制度后,需要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 将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根据偏差进行调整和控制。
3. 应用PDCA(PlanDoCheckAct)循环,即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确保管理的规范性和持续改进。
4. 所有任务的执行情况、结果和经验都要有完整的记录和信息反馈,以便于分析和持续改进。
5. 将闭环管理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以激励员工执行任务。
6. 根据反馈结果,对流程和策略进行调整,实现持续改进和优化。

 

通过这些关键要素和闭环跟踪机制,企业可以确保任务令得到有效执行,并且能够及时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战略目标的达成。这种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和竞争力。


经营分析会的组织和运作

企业经营分析会的组织和流程保障是确保会议有效性的基础。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确定会议的具体目标,比如评估业绩、识别问题、制定策略等。

  2. 提前规划会议议程,包括讨论的主题、时间分配和预期成果。

  3. 确保所有关键决策者和相关业务部门的代表参与会议。

  4. 要求与会者提前准备相关数据和报告,以便在会议上进行深入讨论。

  5. 明确会议主持人、记录员和其他关键角色的职责。

  6. 确保提供的数据准确无误,以便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决策。

  7. 主持人应控制会议节奏,确保讨论不偏离主题,并给予每个参与者发言的机会。

  8. 记录会议中的关键讨论点、决策和行动计划,并在会后分发给所有与会者。

  9. 明确每个行动计划的具体负责人和完成时间表。

  10. 定期检查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11. 收集与会者对会议的反馈,用于改进未来的会议组织和流程。

 

经营分析会的运作机制涉及会议的流程和规则,以确保会议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1. 设定固定的会议频率,如每月或每季度,以保持经营分析的连续性。
  2. 每次会议都应有明确的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KPIs)。

  3. 基于数据和事实进行讨论,避免主观臆断。

  4. 鼓励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和制定解决方案。

  5. 高层管理人员的参与可以确保会议的决策得到执行。

  6. 营造一个鼓励开放讨论和坦诚交流的氛围。

  7. 会议应能够做出决策,并转化为具体的执行计划。

  8. 确保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和完成期限。

  9. 建立跟踪机制,监控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在下一次会议中反馈进展。

  10. 根据会议的效果和反馈,不断优化会议流程和内容。

  11.  对参与经营分析会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决策技巧。

  12.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数据分析软件、项目管理工具等,提高会议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这些组织和流程保障以及运作机制,企业可以确保经营分析会能够高效地进行,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洞察,并推动企业战略的实施。

 

经营分析指标和报告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涉及到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可量化、可监控的指标,以及建立相应的数据规范治理机制。以下是构建经营分析指标体系和报告体系的关键步骤:

 

 1. 构建基于企业战略的经营分析指标体系
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长期和短期战略目标,这些目标将指导经营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流程,建立一套能够衡量企业经营结果的指标体系和稳定的分析结构。

指标体系应具备灵活性,能够根据市场环境、企业战略调整等因素进行动态优化。

 

 2. 建立企业经营分析指标字典
建立一套通用、认可的指标字典,将公司常用的一些指标进行有组织、有秩序的整理,形成公司内各个业务部门均统一认同的标准化体系。

指标字典可以理解为是一维的、打平的,通过指标(或者维度)为索引进行检索内容。

 

 3. 基于指标字典进行数据规范治理
 及时性: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即数据能够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支持快速决策。

 准确性: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的分析偏差。

 一致性:确保不同部门和系统间数据的一致性,避免因数据口径不一致而导致的误解和错误决策。

 完整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即收集的数据能够全面覆盖企业的经营活动,不留死角。

 

通过上述步骤,企业可以构建一个有效的经营分析指标体系和报告体系,这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应对当前的挑战,还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经营分析人员的能力提升是企业优化经营分析流程、提高决策质量的关键。以下是几个关键方面的能力提升路径:

 

 1. 建立经营分析指标体系

首先,经营分析人员需要深入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流程,以便建立一套能够衡量企业经营结果的指标体系。
基于企业战略目标,提取核心的经营分析指标,构建稳定的分析结构。

从历史、期望/预算、同行/市场等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明确机会和业绩差距,锁定经营中的关键问题。

 

 2. 培养数据化管理思维

 经营分析人员应培养数据化管理思维,即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以数据为依据进行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强调用事实说话,注重量化指标,发现深层次规律和趋势,做出科学、准确且具有前瞻性的判断与决策。

 

 3. 掌握分析技巧

经营分析人员应掌握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如漏斗分析法、RFM模型、矩阵分析法等,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对数据敏感,能够通过数据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学习管理会计的能力,尤其是建模的能力,将复杂的业务流程抽象成模型,以便总结和预测。

 

 4. 沟通协调能力

经营分析人员需要与公司多个部门和不同层级的人员打交道,因此沟通协调能力至关重要。

 

 5. 保持好奇心

对于业务中出现的差异和变化,经营分析人员应保持好奇心,深入探究原因,而不仅仅是执行指令。

 

通过上述能力的提升,经营分析人员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高层、中层各级管理者,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分析数据与经营分析报告,从而推动企业的战略执行和业务增长。

最后,通过一个示例来具体说明如何优化企业的“一报一会”(经营分析报告和经营分析会议):

 

 企业背景

假设我们是一家中型制造企业,目前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成本上升和产品创新需求增加的挑战。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市场份额、降低成本和加快新产品的研发速度。

 

 (1)企业一报一会现状诊断

 

现状问题:

 经营分析报告过于复杂,缺乏针对性,难以快速识别关键问题。

 会议效率低下,常常偏离主题,决策制定和执行缓慢。

 数据更新不及时,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信息孤岛。

 

 (2)企业一报一会待改进点和行动计划

 

改进点:

1. 简化经营分析报告:

    行动计划:设计更为简洁的报告模板,聚焦关键业绩指标(KPIs),如市场份额、成本控制和研发周期。

    责任人:财务总监和IT部门负责人。

    完成时间:下个季度初。

 

2. 提高会议效率:

    行动计划:制定明确的会议议程,限制讨论时间,并确保每个议题都有明确的决策点。

    责任人:CEO和运营经理。

    完成时间:下个月。

 

3. 加强数据管理:

    行动计划:建立数据治理框架,确保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准确性。

    责任人:IT部门和数据管理团队。

    完成时间:三个月内。

 

4. 促进业财融合:

    行动计划:定期举办跨部门工作坊,加强业务和财务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责任人:人力资源总监和财务总监。

    完成时间:下个季度。

 

5. 优化决策支持:

    行动计划: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提高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

    责任人:财务分析师和市场研究团队。

    完成时间:六个月内。

 

监控和评估:

 建立定期的监控和评估机制,以确保行动计划的执行,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责任人:项目管理办公室(PMO)。

 完成时间:持续进行。

 

通过这些具体的行动计划,企业可以逐步优化其“一报一会”的流程,提高经营分析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更好地支持企业战略的实施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记住:有效的决策,往往源于充分的讨论和正确的执行


推荐阅读

不躬身入局,别当领导!

裁员?八成企业都做错了!

什么样的中小民营企业能“活下去”?

动不动就“跨级管理”的领导,别再胡来了

评说
和优秀者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