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

健康   2024-11-08 07:02   甘肃  

重要提醒: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内容,记得读完关注公众号,设置“标星”,点一下“赞”和“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如果你觉得文章好,请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按钮或者分享至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影像百科】推送的精彩文章。


影像文献检索

获取更多精彩



来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的影像诊断是一个综合多种影像学技术的过程,旨在准确评估患者的骨骼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以下是对DISH影像诊断的详细论述:

一、DISH的影像学表现

DISH主要累及脊柱,尤其是颈椎,其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以下是不同部位的影像学特点:

  1. 胸椎:胸椎是DISH典型受累区,异常钙化和骨化最常见于胸7至胸11,上胸椎少见,但也见于胸11至胸12连续钙化、骨化者。部分椎体上下缘骨赘形成,但椎间盘维持相对高度。骨赘多为刷爪形,并常与椎体前方骨沉积融合。韧带沉积骨与椎体前缘之间出现线状或半环状透亮带,为DISH特征性的X线改变。脊椎双侧骨化不对称,胸椎右侧好发,左侧骨沉积与骨赘少见。

  2. 颈椎:常见于颈5和颈6椎体前,颈1和颈2少见。皮质肥厚最初沿椎体前表面发生,前缘特别是前下缘出现骨赘。

  3. 腰椎:椎体前骨肥厚为最初表现,病情进展后,椎体边缘出现云雾状密度增高影和尖角状骨赘,特别是在椎体前上方。

  4. 骨盆:髂嵴、坐骨结节、股骨转子等韧带附着部出现胡须样骨沉积。骶髂关节下关节周围可见骨赘,髋臼旁、耻骨上缘骨桥形成。

  5. 足跟:骨下后表面骨刺,跟腱和跖腱膜增生,距骨背侧跗骨、舟骨的背内侧,股骨底后侧和第五跖骨基底发生特异性的骨增生,后者可表现为跖腱膜钙化或大的“距骨沟”。

  6. 其他部位:胫、腓骨骨肥厚常累及骨间膜的附着部位。髌骨上下缘骨质增生,特别好发于股四头肌腱的附着部位;肘部以鹰嘴骨刺最常见。

二、DISH的CT诊断

CT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DISH的病变范围及程度。在CT图像上,可以观察到椎体前后缘骨化的厚度、椎管内的占位程度以及骨化的具体形态。

在矢状位重建后,可以清晰地看到骨化的具体形态,这些形态被细分为多种类型:

  1. 连续型:骨化在多个椎体间连续出现,形成一条完整的骨化带。

  2. 间断型:骨化在部分椎体间出现中断,呈现不连续的骨化带。

  3. 钩型:骨化在椎体边缘形成钩状结构。

  4. 桥型:相邻椎体的骨化结构相互连接,形成骨桥。

  5. 混合型:以上多种类型的骨化形态在同一患者中出现。

这些形态包括连续型、间断型、钩型、桥型和混合型等。CT检查对于评估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三、DISH的MRI诊断

MRI检查可以显示DISH患者脊柱前后缘无信号或低信号骨化区,但无特异性征象。在T2WI上,脊髓受压处可能呈高信号影,这有助于评估脊髓损伤的程度。然而,MRI对于DISH的直接诊断价值有限,更多是作为辅助手段来评估并发症和脊髓状况。

四、鉴别诊断

在DISH的影像诊断中,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主要包括退行性椎间盘病和强直性脊柱炎(AS)。

  1. 退行性椎间盘病:往往有椎间盘受累,导致脊柱变短,椎体边缘可能出现硬化或真空现象。相比之下,DISH的椎间盘和椎间小关节通常是正常的。

  2. 强直性脊柱炎(AS):AS患者的椎小关节可能出现模糊、强直和骶髂关节的侵袭、硬化或融合。而DISH的发病年龄较大,骶髂关节通常是正常的,且与HLA-B27的关系不大。此外,DISH的X线表现与AS也有显著区别,如DISH的椎体前缘呈波浪样改变,而AS则可能出现竹节样改变。



往期公众号文章合集

1、肩关节影像 (点击前方字体进入)

2、膝关节影像  ←(点击前方字体进入)

3、踝关节影像  ←(点击前方字体进入)

4、肘关节影像  ←(点击前方字体进入)

5、腕关节影像  ←(点击前方字体进入)

6、髋关节影像 (点击前方字体进入)

7、神经影像  ←(点击前方字体进入)

8、腹部影像 (点击前方字体进入)

9、胸部影像  ←(点击前方字体进入)

10、骨肌影像  (点击前方字体进入)










商务合作

扫描二维码

加管理员微信

版权申明

本微信平台属于个人公益性医学影像类学习平台,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所有转载视频只用于基层教学使用,且明确注明授课专家姓名,不希望被转载的原作者及老师可与我们联系,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扫码关注

影像百科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MDT影像百科
MDT影像百科,汇聚各种医学影像资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