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篇:高血压不是坏事?血压高的人更健康?医生提醒:这些因素同样关键!

职场   2024-12-09 19:52   安徽  

【编者按】安康乐者关注健康。其实健康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仅仅盯着某个指标。首先,正常血压范围其实是一个动态区间,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其次,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在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适量运动、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心理平衡,这些因素可能比血压数值本身更重要。摘录以下这篇文章与大家共享——

高血压不是坏事?血压高的人更健康?医生提醒:这些因素同样关键

来源:生活小课堂 的报道  2024-12-08


清晨6点,市一院心内科主任张志远正在查看一份特殊的病历。

这是一位87岁的老人王大爷的档案,让他困惑的是,这位老人30年前就被诊断出高血压,血压一直保持在150/90mmHg左右,但各项身体机能却异常良好,比同龄人都要健康。

这让他不禁陷入思考:难道高血压真的不都是坏事?

高血压不是坏事?血压高的人更健康?医生提醒:这些因素同样关键

带着这个疑问,张志远开始回忆起自己20年临床生涯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高血压患者。

他想起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病例:一个是45岁的房地产销售经理李明,血压160/100mmHg,天天焦虑紧张,生怕高血压会影响工作;

另一个是65岁的花艺师赵阿姨,血压155/95mmHg,但每天过得快乐从容,经常参加社交活动。

有趣的是,经过5年追踪,李明的身体状况明显变差,而赵阿姨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这些案例引发了张志远的深入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医学文献,他发现血压高低确实不是评判健康的唯一标准。

高血压不是坏事?血压高的人更健康?医生提醒:这些因素同样关键

首先,正常血压范围其实是一个动态区间,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

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收缩压在140-150mmHg之间可能更有利于器官供血,反而过分降压可能会带来晕厥等风险。

其次,他注意到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在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通过整理门诊数据,他发现那些保持规律运动、饮食均衡、心态平和的患者,即使血压略高于标准值,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反而低于那些血压正常但生活不规律、压力大的人。

高血压不是坏事?血压高的人更健康?医生提醒:这些因素同样关键

张志远进一步采访了一位中医专家陈老,获得了新的启发。陈老认为,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不能简单地认为血压高就是病。

他举例说明,有些人血压偏高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贸然降压反而会打破身体的平衡。

为了验证这一观点,张志远开始对他的患者进行全方位评估。

比如今年50岁的公交司机孙师傅,虽然血压一直在145/90mmHg左右,但因为坚持每天晨练,保持乐观心态,十多年来从未出现过并发症。

相比之下,38岁的广告公司创意总监吴小姐,血压才120/80mmHg,却因为长期熬夜、压力大,频繁出现头痛、心悸等症状。

高血压不是坏事?血压高的人更健康?医生提醒:这些因素同样关键

这些观察让张志远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血压管理要"因人而异"。对于中老年人,不必过分追求所谓的标准值;对于中青年人,则要更多关注生活方式的调整。

他总结出几个关键要素:适量运动、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心理平衡,这些因素可能比血压数值本身更重要。

最近,张志远在科室会议上分享了这些发现。

他强调,高血压治疗要走出"唯数值论"的误区,建议医生在诊疗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等多个因素。这一观点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和支持。

回到王大爷的病历,张志远微笑着在随访记录上写道:"继续保持现有生活方式,血压暂不调整。"

高血压不是坏事?血压高的人更健康?医生提醒:这些因素同样关键

他相信,对于像王大爷这样的患者,保持当前的平衡状态,可能比强行降压更有利于健康。

这个发现提醒我们,健康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仅仅盯着某个指标。高血压患者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过上平衡、规律的生活,而不是过分焦虑于血压数值。

毕竟,真正的健康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更体现在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上。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安康乐者之家
主要介绍和传递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