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最新模拟考试诗词鉴赏汇编
一、(2025届成都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黄若虚下第归湖南
韩驹
时人会傍高门走,独肯来游翰墨场。已有哲兄如叔度,定知吾子胜文强①。
长淮白浪摇春枕,故国青山接夜航。乞得功名归遗母,未应深羨绿衣郎②。
【注】①哲兄:令兄之意。叔度:东汉贤士黄宪。文强:东汉名臣黄香。②绿衣郎:指新科进士,唐代新进士例赐绿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黄若虚愿在“翰墨场”一试身手,这与当时人们热衷依附于达官贵人有所不同。
B. 颔联用东汉两位黄姓名人的典故来类比黄若虚弟兄二人,借此表达对黄若虚的赞誉。
C.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黄若虚求得功名的期待与祝福,劝慰他面对新科进士亦不必艳羡。
D. 本诗写于黄若虚落第后,诗人在着意渲染离别伤感的同时,也表达了勉励和期许之情。
【答案】D【解析】D.“着意渲染离别伤感”理解错误,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黄若虚人格的赞美、对黄若虚才华的推崇,也流露出对黄若虚未能高中,郁闷归家的同情,尾联表达了对黄若虚求取功名的期待与祝福,也劝慰他落第也不要去羡慕新科进士。全诗并未渲染离别伤感。故选D。
2. 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案】①动词生动传神,“摇”“接”两词写出故乡山水的亲切温柔;②色泽渲染恰宜,使用“白”“青”等清淡色调,既突显山水的明秀又暗含失意的落寞;③以虚景写真情,想象归乡途中所见,借故乡山水的柔情暂慰落第之愁。
二、(2025届深圳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老将一首
刘克庄
昨解兵符归故里,耳听边事几番新。偶逢戏下①来犹识,欲说辽阳记不真。
儿觅宝刀偏爱惜,奴吹芦管②辄悲辛。夜寒忽作关山梦,万一君王起旧人。
[注]①戏下:指部下,戏,通“麾”,②芦管:即芦茄,胡人卷芦叶而吹,谓之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将归乡后仍不时关注边关的新情况,他虽然已被解除兵权,却无法真正放下。
B. “欲说”表明老将想要倾诉,只可惜年岁已老,记性变差,空余无法言说的悲伤。
C. 宝刀、芦管这些事物能勾起老将对边关岁月的回忆,并触发他内心的多种情感。
D. 诗歌从多个角度刻画一个暮年英雄的形象,于落魄中见气节,于细微处见深情。
【答案】B【解析】B.“表明老将想要倾诉,只可惜年岁已老,记性变差”错误,老将是想要回忆戍守辽阳的岁月,表明对边关的关注;只是离开已久,记不真切。故选B。
2. 最后一联写出了老将的复杂心态。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①老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对边关之事依旧魂牵梦萦。②老将幻想着君王能重新起用旧人,忠君报国之志不改。③老将自知这只是“万一”,可能性极小,心生报国无门之悲。
三、(2025届陕西教育联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东归在路率尔成咏
(隋)孙万寿
学宦两无成,归心自不平。故乡尚万里,山秋猿夜鸣。
人愁惨云色,客意惯风声。羁恨虽多情,俱是一伤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概括地交代了自己因学业和仕途两方面均一无所成而带来的苦恼,为全诗奠定了愁的感情基调。
B.第三句“故乡尚万里”照应标题“东归在路”,交代了写作背景;一个“尚”流露出万里迢迢的旅途艰辛。
C.第四句“山秋猿夜鸣”一句简炼而语意丰富,交代地点、时间、环境,以猿鸣渲染气氛,衬托凄凉心境。
D.最后两句“多情”和“一伤情”构成对比,“虽”和“俱”暗中呼应,突出了“恨”和“伤”的感情内涵。
【答案】D【解析】“‘多情’和‘一伤情’构成对比”错,这里没有构成对比,而是构成转折。
2.请赏析第五、六两句。
【答案】①“人愁惨云色”一句,诗人把个人的愁情投射到云上,云色因人愁而惨淡,物我一体,借云来表达自己的伤感失落之情,造意新奇。②“客意惯风声”一句,一个“客”字,充满了游子漂泊之愁;一个“惯”字,表达了漂泊时间之久,漂泊路线之长;“风声”二字浓缩了漂泊旅途风餐露宿之苦。③这两句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在“学宦两无成”的失意之后,心中充满的忧愁、伤感和漂泊的孤独失意之情。
四、(2025届浙南教育联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苦雨初霁
李觏
积阴为患恐沉绵,革去方惊造化权。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
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注]初干果味全。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
[注]林薄:茂密的丛林草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先写积阴为患,淫雨不断,使人唯恐沉绵阴雨不可摆脱,既照应题面的“苦”,又为下的“惊”蓄势。
B.次句中的“革”字既突出了大自然的巨大力量,也突出了诗人对“积阴为患”,必欲革之而后快的迫切心情。
C.颔联紧承“惊”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造化之功,把天地造化写活,写出了雨过天晴后焕然一新的景象。
D.尾联诗人寄语残云要懂得知足,不要靠着黄河汉水的水势再来油然兴云、沛然作雨,破坏这美好的晴光。
【答案】D【解析】“靠着黄河汉水的水势再来油然兴云、沛然作雨”错。“莫依河汉更油然”中的“河汉’指天上的银河。
2.久雨初霁是古人常作的应时写景题材,陆游也曾作《临安春雨初霁》一诗抒发情感。两首诗的颈联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但又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李诗用的是正衬(“以乐景衬乐情”)。(1分)颈联写出了雨后天晴,路上泥泞变少,车子跑得更加轻快欢畅以及树林中雨水被晒干,林中野果丰富,果味鲜美的景象。多角度描写,展现了久雨“初霁”后焕然一新的景象。(1分)每一个场景都令人心生欢喜,表达出久雨初晴之后作者心中的愉悦和欣喜之情。(1分)②陆诗用的是反衬(“以乐景衬哀情”)。(1分)面对明艳的春光,诗人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充满闲情逸趣。(1分)而实际上,这些生活细节只是诗人消磨时光的手段,反衬出诗人客居京华时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郁闷与惆怅、落寞与无聊。(1分)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3分。每一点中,手法1分,结合诗句解说1分,情感1分。第点中表达出久雨初晴之后作者心中的极度喜悦之情均对。第②点中若答“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不愿入京;不肯趋炎附势,急于回到山阴的心情”或“表达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能上前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悲愤心情”等均对。
五、(2025届长郡中学、南京师大附中、杭州二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游敬亭山
谢朓①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迴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多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②,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③。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④。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①南朝齐建武二年(495年),谢朓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由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该诗作于宣城太守任上。②纡组:系佩官印。③丹梯:指寻仙访道之路。④睽:违背。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诗开头两句写远眺敬亭山,采用简笔勾勒,总写其貌;随后两句采用虚笔,写神仙灵怪安居于此山,一实景一虚境,笔触多变。
B.谢诗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敬亭山蔓藤交错、独鹤鸣叫、饥鼠夜啼等自然景象,烘托了内心的迷茫和痛苦,与“兼得寻幽蹊”蕴含的情感呼应。
C.李诗写众鸟高飞远去,孤云悠闲自在地飘走,暗示诗人观望敬亭山时间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D.谢诗和李诗写法不同:谢诗对敬亭山作了全方位的“逼真”描写,李诗则并未着力于此,而是将景物拟人化,以抒写自己的精神世界。
【答案】B【解析】“烘托了内心的迷茫和痛苦,与‘兼得寻幽蹊’蕴含的情感呼应”错误。
2.谢诗末句的“无睽”和李诗末句的“只有”都流露了诗人对自身状况的认识和情感态度,请结合全诗作出理解。
【答案】谢诗:(1)诗人认为自己政治上受排挤,皇恩已薄,前途渺茫,选择畅游山水,寻仙访道于理无亏。(2)“无睽”也流露出失意的怅惘和一丝怨愤。李诗:(1)鸟飞尽,云飘走,客观上只有敬亭山陪伴自己:(2)深层看,“只有”委婉道出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无比孤独;(3)“只有”也流露出诗人对山的喜爱及以山为知己而获得的欣慰之情。
六、(全国T8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古意报袁功曹①
(南朝)江淹
从军出陇北,长望阴山云。泾渭各异流,恩情于此分。
故人赠宝剑,镂以瑶华②文。一言凤独立③,再说鸾无群。
何得晨风起,悠哉凌翠氛。黄鹄④去千里,垂涕为报君。
【注】①袁功曹:名炳,字叔明,任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②瑶华:美玉之称。③凤独立:指宝剑上刻下的文字。④黄鹄:天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从军出陇北”既点明了诗人的行程起点,也隐含了诗人对未知边塞生活的忧虑与期待。
B.三、四句运用地理、自然意象,巧妙地将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相结合,表达了别后的隔阂感。
C.友人赠以装饰精美的宝剑,并镂刻珍贵赠文的细节,透露出对即将到来的与诗人离别的不舍。
D.“瑶华文”与“凤独立”“鸾无群”相呼应,共同彰显诗人与友人这份深厚情谊的独一无二。
【答案】D【解析】D项,“共同彰显诗人与友人这份深厚情谊的独一无二”理解不当,“瑶华文”指的是宝剑上华美的纹饰,它象征着友情的珍贵;而“凤独立”“鸾无群”更多地是在表达诗人的清超卓越、独立于世的高洁之志,并不是强调与友人情感的独特性。
2.末尾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深切的离别之情。诗人以“黄鹄”自比,“千里”象征路途遥远,“垂涕”表现了离别的哀伤,透露出对友人的深切不舍。②对追求远大抱负的坚定决心。诗人以“黄鹄去千里”自喻,表明自己如黄鹄般志向高远,即便面临离别的挑战和伤感,也决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③对友情的珍视与坚守。“为报君”传达了诗人对与友人深厚情感的珍视,即使远隔千里,也承诺不会忘记这份情谊,流露出对友情的坚守。
七、(八省2025届高三适应性联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雪①
辛弃疾
书窗夜生白,城角晓增悲。未奏蔡州捷,且歌梁苑诗②。
餐毡怀雁使,无酒羡羔儿③。农事勤忧国,明年喜可知。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罢官闲居带湖(今江西上饶)时。②蔡州捷:用唐将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叛事。梁苑诗:指文人宴集赏雪赋诗。③“餐毡”句:用苏武牧羊事。羔儿:美酒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句的“角”声,与姜夔《扬州慢》“清角吹寒”类似,都有以声衬情的作用。
B. 第二联“未奏”“且歌”对举,表达了诗人既然不受重用,不妨暂且逍遥的豁达。
C. 尾联由下雪联想到来年农业的丰收,既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也丰富了诗人的形象。
D. 这首诗虽以“咏雪”为题,但不以咏物写景取胜,而是重在由雪生发,言志抒怀。
【答案】B【解析】B.“表达了诗人既然不受重用,不妨暂且逍遥的豁达”错误。“未奏蔡州捷,且歌梁苑诗”,意思是还没有奏报平定蔡州、淮西的胜利消息,权且以歌咏梁园的诗歌寄情。结合注释①可知,诗人罢官闲居,不受重用,此处“未奏”是暗指国事多难,山河破碎,诗人无能为力,“且歌”是无奈之举,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
2.“餐毡怀雁使”一句借苏武故事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苏武传》的相关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餐毡”写苏武在匈奴嚼雪吞毡毛的经历,暗含诗人不会因处境艰难而屈服的顽强斗志;②“雁使”写汉朝以大雁传书为由,最终接苏武回国之事,表达了诗人重回朝廷效力的渴望;③诗句借一“怀”字,用苏武困守北海、持节不失类比诗人闲居带湖、心忧国事,表达了诗人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
八、(2025届广东珠海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日次弋阳
(唐)权德舆
自叹清明在远乡,桐花覆水葛溪①长。家人定是持新火②,点作孤灯照洞房。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注】①葛溪:今江西省戈阳县。②新火:古代风俗每年清明节前一日或前二日为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至清明节重新生火,是为新火。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权诗写诗人漂泊他乡,因想到故乡的葛溪上桐花在水面漂流的美景而悲叹。
B. 王诗写诗人在清明节却没有花和酒,贫穷让自己的处境像一个野僧般萧瑟。
C. 两首诗都写是清明节,氛围都较为消冷萧瑟,但抒发的情感却有所不同。
D. 权诗借景抒发动人之情,王诗借事抒发隽永之感,有较鲜明唐宋诗之别。
【答案】A【解析】“因想到故乡的葛溪上桐花在水面漂流的美景而悲叹”说法有误。“桐花覆水葛溪长”是诗人在他乡看到的实景,并非想象的故乡之景。
2. 两首诗都提到清明节的“新火”风俗,但却借此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①权诗通过想象家人在家中点新火照亮室内,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②王诗写诗人向邻居借新火来读书,直接表现了在贫寒中依然刻苦求学的品质。
九、(2025届浙江宁波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瑞鹤仙
【宋】张枢
卷帘人睡起。放燕子归来,商量春事。风光又能几 减芳菲、都在卖花声里。吟边眼底,被嫩绿、移红换紫。甚等闲、半委东风,半委小溪流水。
还是,苔痕湔雨,竹影留云,待晴犹未。兰舟静舣,西湖上、多少歌吹。粉蝶儿、守定落花不去,湿重寻香两翅。怎知人、 一点新愁,寸心万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移红换紫”运用借代手法生动展现了繁盛春色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消散的景象。
B. 上片写到卖花声里减却芳菲,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着笔,引发了读者丰富的联想。
C. 雨水打湿了双翅,依然守着落花不愿离去,以此细节描写展现了粉蝶的一片痴情。
D. 下片描写雨后初晴作者泛舟西湖,欣赏热闹的歌吹之声,生动展现了某种文人雅趣。
【答案】D【解析】D项。“雨后初晴”错误,原文为“待晴犹未”。
①通过写卷帘与归来的燕子商量春事,表现了自己无人诉说的孤独寂寞;②通过写繁花对自身凋零的不在意,任其付与流水和东风,反衬词人的伤春惜时;③通过展现西湖上热市的歌吹,暗写自己的孤单落寞;④将粉蝶儿守定眼前花与词人的“寸心万里”进行对比,表达了思念远人之情。(写出任意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2. 这首词构思新颖,情感深沉蕴藉,请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满怀愁绪的。
【答案】①通过写卷帘与归来的燕子商量春事,表现了自己无人诉说的孤独寂寞;②通过写繁花对自身凋零的不在意,任其付与流水和东风,反衬词人的伤春惜时;③通过展现西湖上热市的歌吹,暗写自己的孤单落寞;④将粉蝶儿守定眼前花与词人的“寸心万里”进行对比,表达了思念远人之情。(写出任意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十、(合肥一中2025届11月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巫山
张乔①
溪叠云深转谷迟,暝投孤店草虫悲。愁连远水波涛夜,梦断空山雨雹时。
边海故园荒后卖,入关玄发夜来衰②。东归未必胜羁旅,况是东归未有期。
[注]①张乔,晚唐诗人,一生漂泊困顿。②伍子胥,春秋末期楚国人,因受到楚王陷害,逃亡吴国,东过昭关,被官兵追捕,忧心忡忡,一夜白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联在渲染幽深冷寂的栖宿环境的同时,透露出悲愁交织的情感世界,为后面直抒胸臆做了充分的铺垫。
B. 诗人在陈述夜宿孤店的情状时,调动了视觉、听觉以及内心感受等多种感知方式,属于典型的“以我观物”。
C. 张乔善于炼字,首联着一“迟”字,在描写步态沉重的同时,透露出抒情主人公内心的落魄之状,很有神韵。
D. 颈联暗用伍子胥故事,抒写家园变故带来的心理冲击,为了强化忧怆之情而进行夸张,强化了情感抒发的力度。
【答案】D【解析】D.“为了强化忧怆之情而进行夸张”说法错误,这里是用典,并不是夸张。故选D。
2. 有人评论张乔的诗在抒情方面具有悲怆奇崛的美学特质,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答案】①尾联的抒情曲折回转,层层翻新,悲怆一以贯之,抒写却如奇峰迭起,呈现独特新奇之美。②尾联先是突发惊人之语:回乡未必比漂泊更好。这种有违常情的“奇谈”包含着特有的无家可归的个人之痛。③接着翻进一层,说连东归回乡也是了了无期,机会不知何时才有,说明诗人渴望东归已非一日,更为东归无期而悲哀。一经反转,就把漂泊回乡的两难之情写得特别深刻痛切。
十一、(湖北高中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测评)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山中
方岳[注]
半坞幽深近物情,一筇老健惬山行。月于水底见逾好,风打松边过便清。
鹤睡不惊舂药臼,鸟啼时作读书声。山翁两手浑无用,只把犁锄做太平。
[注]方岳,南宋诗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仕途坎坷,此诗即被黜居家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蛰居幽深的山间,却以亲近自然、杖竹出游为乐,足见其闲适、乐观的心态。
B.此诗移情于物,山中风月、鹤鸟既是自然美景,其状态也是“惬”字的生动注脚。
C.“鸟啼时作读书声”指鸟啼也如读书声一样婉转动听,暗含鸟雀妙解人意的意蕴。
D.诗人对山中老人埋首躬耕、不问世事的态度不甚认同,侧面反映了他的用世之心。
【答案】D【解析】山翁两手浑无用,只把犁锄做太平”中的“山翁”是诗人自指,这两句指自己有才无处施展,只能在山中隐居务农,安于宁静的生活。
2. 方岳主张“诗须放淡吟”,追求清新恬淡的风格。请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答案】①意象清新。诗人通过月、溪水、清风、松林、山鹤、鸣鸟等意象,充分营造了山中宁静清新、淡雅幽美的意境。②形象清雅。诗人隐居山中,却不以仕途坎坷为意,沉浸于山中风物之中,享受闲逸的生活状态,展现了清雅脱俗的形象。③情感疏淡。尾联诗人有感于自己怀才被黜的处境,发出了无奈的叹息,但感伤而不激烈,自伤而有度。评分参考:每点2分。如从语言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十二、(2025届山东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①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②。
【注】:①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②《吕氏春秋》中有:“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子期不在久矣,伯牙之琴自染尘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在坐中被惊动,“惊”的情感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惊”的情感相同。
B.颔联承接“思悠哉”,既实写风吹竹动之景,又虚写故人来访之事,绘声传神,引人入胜。
C.颈联描绘入夜之景,枝叶上的露珠不时滴落下来,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也有。
D.全诗多用、巧用动词,如“开、动、滴、沾、入、拂”,处处暗合题目,赋予风以动感神韵。
【答案】A【解析】A.“情感相同”错。听到鸟鸣,竟觉得那叫声也很揪心,“惊”的情感在杜甫诗中是因“感时”“恨别”而触发的心惊;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响声惊动,临窗冥想思绪悠然远飘天外,李益诗中是因微风拂动而被惊动因而有所思。二者情感不同。故选A。
2.结合全诗分析“风”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①“风”是全诗的线索。诗歌以“风”贯穿全篇,首联“坐于微风”,颔联“微风动竹”,颈联“风吹滴露”,尾联“风拂绿尘”,把所见所感贯穿在一起。②“风”是作者情感的触媒(或者:“风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借风寄托作者的情感”都可以)。诗人的内心感情随风而起。微风骤至,引起怀念故友之情;独坐风中,又是无友的孤独寂寞;风拂绿尘,则表达奏琴以慰知音的愿望。
十三、(2025届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秋日寄满子权①
王令
楼前暮霭暗平林,楼上人愁意思深。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
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②先断泪盈琴。
【注】①满子权:为王令少年时的至友,两人皆有治国安民之志。②直弦:琴的主弦。旧时以琴弦断绝比喻失去知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点明地点和时间,下句写此时此境诗人的思绪,从而为全诗奠定基调。
B.颔联诗人触景生叹,薄云未必降雨,秋日从来多阴,暗含了诗人对人世的感喟。
C.颈联诗人向友人倾诉自己境况,表达了即便怀才不遇,志向也定会实现的信心。
D.本诗中所选的意象如“暮蔼”“平林”“秋日””“西风”等,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
【答案】C【解析】“表达了志向也定会实现的信心”错误。“一夜西风老壮心”抒发怀才不遇的哀怨,吐露将从此而无法实现政治抱负的愤慨)
2.首联写道“楼上人愁意思深”,作者有哪些“愁意深思”?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①羁旅他乡的凄凉:诗人漂泊他乡多年难以归去,抒发了自己独在异乡的无奈凄凉。②壮志难酬的苦闷:西风一夜壮心已老,面对无可奈何的处境,诗人深陷壮志难伸的哀怨苦闷。③知音难遇的悲慨:尾联写诗人知音难觅、无人理解的处境,表达出内心的悲怆。(评分细则:1点2分,答对3点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