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区域医疗现状和规划(2024-2035)

健康   2024-04-17 20:45   上海  

上海市是我国经济卫生事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区域卫生规划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卫生事业最高水平


上海区域医疗现状:

一是城市功能定位再升级对卫生健康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对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卫生健康工作全方位匹配城市发展定位。一方面,要着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品质和保障能力,创造宜居宜业环境,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魅力风范增姿添彩。另一方面,要把提升卫生健康服务的世界影响力能级作为重要目标,紧紧围绕“聚焦疑难杂症、聚焦前沿技术、聚焦科技创新”要求,强化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占领医学科技发展制高点,扩大国际影响力。要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对卫生健康服务供需格局带来新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健康服务需求大幅增长。城市老龄化程度加深,慢性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形势、新要求,对解决好“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提升人口健康水平、统筹人口发展和人口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区域一体化加快发展,上海是规模最大的就医流入地之一。这些都迫切要求加快卫生健康供给侧改革,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卫生健康服务和保障政策。

三是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客观存在对卫生健康体系带来持续压力。上海作为超大型国际化城市,人口高度密集、流动性强、国内国际交往频繁,增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风险。传统重大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传播的风险交织,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公共卫生治理面临多种传染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形势。

四是加快形成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日趋紧迫。“聚焦关键领域发展创新型产业,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上海亲自点题的发展方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市级医疗机构是临床研究的主阵地,是助力生物医药等先导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承担着大国重器厚积薄发、新赛道出奇制胜、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历史使命。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面向未来产业发展,超前布局变革型新技术、新路径,加快形成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已刻不容缓。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上海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还有较大完善空间,城乡医疗资源布局还不够均衡,康复、护理等专科资源配置,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分工协作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强化,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卫生健康设施布局、结构、品质和运行效能等有待进一步优化。


主要规划情况如下:

1、中心城区原则上不再新增市级医院(院区),市级医院新建院区、新增床位原则上位于郊区。将中心城区部分市级医院床位转化为临床研究床位,优化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研究型病房。推动有条件的市级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型,依托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打造4-6家世界级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形成优势学科集聚、引领效应显著的研究型医院集群。进一步推进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上海临床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设施建设,提升医学科研创新和转化能力。

2、加强新城等承担节点城市功能区域的市级医院布局,每个新城至少设置1家三级医院,其中1家为综合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按照每个机构服务30-50万人均衡布局。优先考虑通过三级乙等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和中医综合医院按照区域性医疗中心标准进行功能提升和调整布点,来满足区域性医疗中心增设需要。对于未能成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区级综合医院,鼓励引导其功能转型、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补齐康复、护理等资源短板。按照人口规模和服务需求,合理布局区级专科医院。

3、推进区级中医资源的提质扩容。以深化中医内涵建设和提升服务能级为核心,将部分区级中医医院打造成为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中医药特色鲜明的服务型、应用型中医医院。在五个新城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设一家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院,优先支持崇明、金山等远郊地区中医医疗资源配置。开展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虹口、杨浦、浦东、闵行、宝山等区级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新建和改扩建,提升中医药服务能级。

4、市级综合医院和区域性医疗中心均应设置妇产科。新城可根据健康服务需求设置妇产科专科医院,提升区域妇产科诊疗服务能力。鼓励妇产科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毗邻建设。

5、推进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分别牵头的东、南、西、北、中五大儿科医疗联合体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置儿科,提供儿科门急诊、住院服务。

6加强市老年医学中心建设,提供老年人群疾病预防、诊治和康复等服务,针对老年医学重点问题开展临床研究,促进本市老年医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达到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推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鼓励建设区域老年医疗中心,发展老年医学专科医疗联合体,提高老年病和失能、失智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康复和护理的能力和水平。

各区至少设置一家200张床位以上的康复医院,区级综合医院和中医类医院康复床位数总量不少于100张。重点加强浦东、宝山、金山、奉贤、崇明、普陀、虹口、长宁等区的康复床位配置。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区域的部分区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疗设施。

 ——内容摘自《上海市卫生健康设施专项规划(2024-2035年)》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上海市卫生健康专项规划非常详尽,对未来十年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投入才能做好该项事业。个人认为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持及规划外,以下几个方面也不容忽视:


1、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具备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医护人员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2、科技创新与应用:科技创新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推动医疗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3、健康教育与宣传: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


4、跨部门合作与社会参与:卫生健康事业需要跨部门合作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建立卫生健康工作协同机制,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5、应急管理与疫情防控: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和疫情防控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健康安全。


综合以上因素,卫生健康事业的全面发展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又快又好的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华影传声
医学影像科普知识,有温度的影像之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