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素问张医生。
中国女童性早熟的诊断标准已经提到7.5岁了。
疫情期间,很多儿童居家上网课,缺乏体育锻炼,体重指数水平较以前有所上升,导致性早熟的患儿人数也较以前飙升。可能有的家长听说过,医学记载最年轻的母亲是来自智利的琳娜·美迪娜,她在4岁多就被发现怀孕,5岁时就产下一子。
然而性早熟不同于一般的儿科感染性疾病,需要多种检验、检查设备进行综合评定,并且要排除一些特殊的疾病导致的性早熟表现。
对于很多性早熟的家长来说,手里通常会有好几张报告,包括性激素检查结果、超声、骨龄片等。有很多富有求知欲的家长,会想知道这个报告究竟要怎么看,现在就带大家来简单了解一下。
先来看一下我们在门诊上碰到的实例:
这是一张超声报告,可以看到这个小朋友左右两侧卵巢都有卵泡生成,并且>4mm了,还能看到增厚的内膜;乳腺区没有看到增厚的乳腺腺体,乳晕后也没有高回声区。
这是她的性激素的报告,她的性激素水平基本上已经进入性发育水平。
一般来说,性腺发育评估主要依赖于B超。子宫卵巢B超如果提示子宫长度大于3.4-4cm;卵巢容积在1-3ml(卵巢容积=长×宽×厚×0.5233),并可见多个直径≥4mm的卵泡,我们可以认为是子宫卵巢发育启动。此外,子宫内膜增厚也是非常具有特异性。
男孩子主要看睾丸B超,如果睾丸容积≥4ml(长×宽×厚×0.71)或睾丸长径大于2.5cm,那就表示他的第二性征开始发育了。
除了B超报告,我们还会拿到一张性激素的报告,我们家长如何简单的来分辨,自己的娃儿是不是性发育了呢?我们可以看黄体生成素这个指标,一旦发现LH>3.0-5.0IU/L可肯定已有中枢性发动,此时如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提前进入性发育阶段,那就要及时看诊进行干预。
当然以上种种,只是最粗浅的一些分析,性早熟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对于性早熟的儿童来说,分辨究竟是特发性性早熟还是继发性性早熟是尤其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性早熟的男孩,6岁以下发病的女孩,性成熟过程非常迅速或者伴随有其他中枢系统病变表现的孩子,这时,影像学的检查就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7.5岁以上出现性发育是诊断学意义上的“正常”,也许再过几年,14岁来月经的小孩儿会变成“跟同龄人不一样”的那个,但我衷心的希望,这一天能来的晚一点。
更多中医知识,更多疑问
扫码咨询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