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术后的内固定松动脱落移位,能跑多远?你想有多远, “它们”就能跑多远。

学术   2025-01-20 17:03   北京  
本文基于我科吴子祥教授处理过的一个病例,以及他结合该病例,查阅相关文献后做的讲课幻灯《脊柱术后的内固定移位-思想有多远,“它们”就能走多远》重新编辑整理而成。
2017年11月的一个病例,患者男性,41岁。该病例报告已于2021年3月26日发表在Br J Neurosurg杂志上。

Quan-Chang Tan, Jing Ren, Dai-Xing Zhong, Xiong Zhao, Wei Lei, Zi-Xiang Wu. Wandering rod: from lumbar spine into left pleural cavity with nerve irritated symptoms. Br J Neurosurg. 2021 Mar 26:1-4. doi: 10.1080/02688697.2021.1904131.

主诉左肩后部疼痛半月。

2004年底外院以“腰2-3椎体结核”行腹膜外入路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1月发现内植物松动移位,拒绝再次手术。随访至术后6年,内植物位置无变化。半月前出现左肩后部疼痛,诉心慌、恶心、头晕,外院测血压220/100mmHg。行胸片检查发现内固定脱落。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运动、感觉、反射正常。左下腹25cm长伤口。

图1. 原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切口。

图2. 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腰椎正位X线片,提示腰2-3椎间隙变窄,腰3椎体疑似骨破坏。

图3. 20050131术后1月内固定松动移位。

图4. 2017年11月初,因为左肩后部疼痛、心慌、恶心、头晕,高血压行胸片检查发现胸腔内有金属异物,遂来就诊。

图5. 20171116入院后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显示腰2-3病灶清除术后改变,腰1、腰4椎体钉螺钉固定,固定棒移位至胸腔内。

图6. 20171116入院后胸部前后位X线片,可见腰1椎体钉以及胸腔内移位的固定棒。

图7. 20171116入院后右侧屈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显示胸腔内固定棒移位。

图8. 20171116入院后左侧屈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显示胸腔内固定棒移位。

图9. 20171116入院后胸椎侧位X线片。

图10. 20171116入院后前屈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显示胸腔内固定棒移位。

图11. 20171116入院后后伸脊柱侧位X线片,显示胸腔内固定棒移位。

图12. 20171117入院后冠状面胸腹腔CT扫描二维重建显示胸腔内固定棒。

图13. 20171117入院后胸腹部三维CT扫描及重建显示胸腔内固定棒、胸腰椎肋骨情况、以及内固定物与肺脏的关系。

不同姿势影像学检查提示钛棒在胸腔内游走不定。

入院后,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后,在胸腔镜下行胸腔内固定棒取出术,术中未发现膈肌裂口。

图14. 术中体位。

图15. 术中操作。

图16. 术中胸腔镜下的内固定棒。

图17. 术中取出内固定棒。

图18. 取出的内固定棒。

下面分享22个文献中的病例。

病例1:男性,17岁,腰部、右臀疼痛伴右下肢放射痛6周[1]。

病史:6周前腰部及右臀部疼痛,放射至右下肢,4天前加重;6年前因脊柱侧凸行后路胸2-骶骨椎体卢氏棒固定融合术。入院后,患者出现进行性急性下消化道及腹部出血、感染,导致休克,急诊进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可见右侧卢氏棒松动移位穿破髂骨翼进入盆腔,刺破右侧髂动脉及肠腔,引起腹膜后出血及内固定周围大肠杆菌感染。

Ref01Fig1.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腹盆腔前后位X线片显示右侧卢氏棒远端松动移位穿破髂骨翼进入盆腔(箭头)

病例2. 男性,50岁,腰1骨折后路及侧前方复位内固定术后3月,侧前方内固定棒松动脱落移位至左侧胸腔[2]。

病史:3月前,高处坠落致L1爆裂骨折,无神经症状;“一期后路骨折复位固定;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钉棒固定术”。术后3月复查:内固定棒向上移位至胸腔。

Ref02Fig1. 术后3月复查,CT扫描定位片显示脊柱内固定棒脱落进入左侧胸腔。

Ref02Fig2. 胸腰段脊柱正位X线片,显示内固定棒进入左侧胸腔。

Ref02Fig3. CT扫描显示左侧胸腔后壁金属异物。

胸腔镜手术取出内固定棒,术中未寻找到膈肌破孔。

Ref02Fig4. 术中所见内固定棒位胸腔膈肌顶部。

Ref02Fig5. 胸腔镜取出内固定棒。

Ref02Fig6. 90 mm长的钛棒。

病例3. 女性,30岁,1991年20岁时,外伤,胸8-胸9椎体骨折截瘫,行后路胸2-腰2切开复位,卢氏棒及椎板钢丝复位固定融合术。此后双下肢截瘫未恢复,轮椅出行,喜好残疾人运动,轮椅篮球比赛,未作定期随访。2000年怀孕后感背痛,2000年11月分娩产子。2001年6月5日就诊时,胸腰段可及一痛点,截瘫为Frankel B级。拍片显示双侧卢氏棒在胸腰椎交界平面断裂,部分椎板下钢丝断裂,右侧断棒向尾侧移位5cm(Ref03Fig1)。因照顾孩子,未做内固定取出术。16天后,自觉肛门内硬物,拍片发现右侧断棒穿过骶骨进入盆腔(Ref03Fig2)。腰骶椎CT显示断棒穿过骶管。经肛门及直肠手术取出断棒,术后无感染,无脑脊液漏,术后4年无任何异常症状[3]。

Ref03Fig1.胸椎前后位X线片(A);胸腰段前后位X线片(B);胸腰椎结合部双侧卢氏棒以及部分椎板下钢丝断裂,右侧断棒向尾侧移位5cm, 左侧断棒无移位(A-C)。

Ref03Fig2. 骶骨正(A)侧(B)位X线片显示右侧断棒穿过骶骨进入盆腔。

Ref03Fig3. 腰骶椎CT扫描显示断棒进入骶管(A-D)。

病历4. 男性,56岁。颈4颈5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异体腓骨移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11年螺钉自肛门排出[4]。

患者于45岁时,因颈4颈5椎体骨折及椎间盘炎,行颈4颈5椎体次全切除,异体腓骨移植颈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神经功能逐步恢复。11年后,患者因严重吞咽困难及发热就诊,拍片显示一枚螺钉松动脱出(Ref04Fig1)。3天后拍片复查显示螺钉脱落(Ref04Fig2),准备手术取出,术前拍片显示脱落的螺钉消失(Ref04Fig3)。腹部拍片显示螺钉位右下腹区域(Ref04Fig4)。钡餐造影拍片显示颈部食管无渗漏。与耳鼻喉科医生合作修复食道损伤,脱落的螺钉随后自行自肛门排出。

Ref04Fig1. 术后11年,出现吞咽困难及发烧症状后2天,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右下角螺钉松动部分脱出。

Ref04Fig2. 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右下角螺钉完全脱出。

Ref04Fig3. 颈椎正位X线片显示右下角螺钉缺失。

Ref04Fig4. 腹部平片显示脱落的颈椎固定螺钉位于右下腹区域。

病例5. 28岁,女性,腰椎脊柱侧凸侧前方矫形内固定术后13年,内固定棒断裂远段移位至左大腿远端后外侧[5]。

2007年7月,患者28岁,感左大腿远端疼痛就诊。查体左大腿后外侧压痛,拍片显示左大腿后外侧金属棒异物,予以局麻下手术取出9*5.5mm金属棒。追问患者,15岁时,曾因腰椎脊柱侧凸行腹膜后侧前方入路矫形内固定术,固定范围胸11-腰3。内固定棒于腰1节段下断裂,腰2、腰3椎体钉没有移位,腰1-2和腰2-3间未融合。因为无症状,因此腰部脊柱内固定物未作特殊处理,定期随访。

Ref05Fig1.左膝关节侧位X线片显示大腿后侧软组织内金属棒。

Ref05Fig2. 腰椎X线片显示腰1-腰2平面内固定棒断裂,断棒远端缺如。

病例6. 24岁,女性,腰椎脊柱侧凸侧前方矫形内固定术后8年,内固定棒断裂远段移位至左小腿近端后侧[5]

Ref05Fig3.2007年5月25日,24岁女性,因为左小腿后侧硬结,疼痛就诊,拍片显示左小腿上段后侧金属棒异物,局麻取出。

追问患者,1999年1月曾因脊柱侧凸,行胸12-腰3侧前方入路矫形内固定术。

Ref05Fig4.1999年1月术后腰椎正位X线片显示内固定完整。

Ref05Fig5.2007年5月25日拍摄腰椎正位X线片,显示腰1-腰2平面远段内固定棒断裂缺如,腰2-腰3平面可疑未融合,因无症状,未作特殊处理,定期随访。

病例7. 21岁,男性,腰椎脊柱侧凸侧前方矫形内固定术后4年,一侧内固定棒移位至盆腔腹膜后近髂腰肌[5]。

Ref05Fig6.患者因腰椎脊柱侧凸于2003年行前路侧凸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矫形满意,内固定位置良好。2005年术后2年复查X线片显示内固定无松动及脱落。

Ref05Fig7.术后4年,2007年,腰椎X线正位片,显示盆腔内移位的内固定棒。

Ref05Fig8.术后4年,2007年,冠状面二维CT扫描重建及腰椎正位X线片显示内固定棒在髂腰肌间隙移位至下肢的通路。无症状,未行内固定取出,定期随访,密切观察。

病例8. 男性,38岁, 腰1椎体压缩骨折前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4年,固定棒松动脱落移位至左膝关节外侧[6]。

患者因左髋部疼痛2月,左膝肿痛活动受限10天就诊。查体膝关节外侧可及一质硬,可推动包块,无炎症表现(Ref06Fig1)。膝关节屈曲90度位,活动受限。

追问病史,4年前,曾高处坠落伤,腰1椎体压缩骨折,双下肢肌力下降,遂行前路胸12-腰2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神经功能逐渐恢复,但需膝-踝-足助行器助行。

膝关节X线片显示膝外侧可见一金属异物(Ref06Fig2),胸腰段X线片显示胸12、腰2椎体钉可见,但无固定棒(Ref06Fig3)。找到患者术后当时的X线片,可见椎体左侧的固定钉及连接棒(Ref06Fig4)。手术取出移位至膝外侧的金属棒(Ref06Fig5), 膝关节活动功能完全恢复。

Ref06Fig1.左膝外侧肿物,无炎性表现。

Ref06Fig2. 膝关节X正侧位X线片显示移位的固定棒。

Ref06Fig3. 因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就诊时胸腰段侧位X线片显示胸12、腰2椎体钉在位,固定棒缺失。

Ref06Fig4.术后当时腰椎正侧位X线片显示内固定位置。

Ref06Fig5. 手术取出膝外侧金属异物。

病例9. 男性,23岁,颈2齿状突2型骨折,后路颈1-2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固定棒移位至后颅凹[7]。

患者因车祸伤,导致严重颅脑损伤及颈2齿状突骨折脱位(2型),昏迷2个月后苏醒,行颈1侧块螺钉颈2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20个月后,因评残复查,拍颈椎正侧位以及颅脑CT检查时发现,右侧固定棒移位至颅内后颅窝,右侧小脑半球。患者仅有轻微枕部头痛头晕,拒绝取出固定棒手术。

Ref07Fig1A. 伤后术前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2型齿状突骨折及颈1-2失稳。

Ref07Fig1B. 伤后术前颈椎矢状面二维扫描重建显示2型齿状突骨折及颈1-2失稳。

Ref07Fig2A. 术后颈椎正位X线片,显示颈1侧块螺钉颈2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椎板下钢丝固定异体骨植骨融合。

Ref07Fig2B. 术后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颈1侧块螺钉颈2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椎板下钢丝固定异体骨植骨融合。

Ref07Fig3A. 术后6个月随访,颈椎正位X线片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

Ref07Fig3B. 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

Ref07Fig4A. 术后20个月,患者诉头痛头晕,颈椎正位X线片,显示右侧内固定棒松动移位至后颅窝。

Ref07Fig4B. 术后20个月,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右侧固定棒松动、脱落、移位至后颅窝。

Ref07Fig4C. 术后20个月,头颅CT显示,固定棒移位至右侧小脑半球。

病例10. 女性,65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30年,前后路颈枕融合23年,因口吐几枚螺钉就诊,前路钢板脱落进入结肠, 行结肠镜手术取出脱落的钢板[8]。

患者因口中吐出几枚螺钉就诊,但无吞咽螺钉病史,无吞咽困难及疼痛,查体神经功能未见异常。30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23年前曾因颈1-2失稳行颈枕前后路固定融合手术。前路使用钢板螺钉,后路使用钢丝螺钉固定(Ref08FigA)。接诊后,颈椎拍片显示后方颈枕融合螺钉钢丝环扎稳定,患者颈椎前屈后伸活动正常,但前方钢板螺钉缺失(Ref08FigC)。腹部拍片及CT显示右下腹可见脱落缺失的颈椎前路钢板及1枚螺钉(Ref08FigD)。喉镜检查咽部可见粘膜缺损,结肠镜取出结肠内的钢板螺钉(Ref08FigB)。3个月后复查(2010年8月),咽部粘膜已愈,已恢复正常生活,无其他不适。

Ref08FigA. 1988年术后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颈枕融合内固定术,前方的钢板螺钉及后方的钢丝螺钉。

Ref08FigB. 肠镜取出脱落进入结肠内的钢板及1枚螺钉。

Ref08FigC. 2010年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前方钢板螺钉缺失。

Ref08FigD. 盆腔X线片显示右下腹可见脱落的钢板及1枚螺钉。

病例11. 女性,65岁,吞咽痛,咽喉部异物感7天就诊。3年前曾因颈5-6椎间盘突出症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咽喉镜检查发现,环状软骨后区可见一金属异物(螺钉)(Ref09Fig1),周围粘膜轻度水肿。颈部拍片以及钡餐透视证实下咽部螺钉存在(Ref09Fig2)。显微喉镜取出螺钉(Ref09Fig3)[9]。

Ref09Fig1. 喉镜检查发现,环状软骨后区可见螺钉外露,位左侧梨状窦入口上。

Ref09Fig2. X线片及钡餐造影显示松动脱落移位的螺钉。

Ref09Fig3. 取出的螺钉,1.5cm长。

病例12. 女性,50岁,脊柱侧弯单侧哈氏棒矫形内固定术后35年,内固定远端脱落进入盆腔[10]。

患者患有脊髓灰质炎及严重脊柱侧凸畸形,15岁时行单侧哈氏棒矫形内固定,恢复良好。35年后,因进行性下肢麻木6周就诊。查体显示鞍区麻木,双下肢大腿近端以远感觉减退。腰2平面以远肌力下降。肛门括约肌正常。X线片(Ref10Fig1)显示哈氏棒远端脱落移位进入盆腔,CT怀疑刺破肠道。乙状结肠镜检查显示哈氏棒已穿破直肠,距肛门10cm处可见溃疡形成(Ref10Fig2)。肛镜辅助直视下髓核钳夹持,经肛取出哈氏棒(Ref10Fig3)。取出哈氏棒时无脓及其他液体流出。术后肠镜结肠造瘘引流,6周后闭合瘘口,完全恢复。

Ref10Fig1. 腹部X线片显示哈氏棒远端脱落移位。

Ref10Fig2. 乙状结肠镜可见远端哈氏棒及勾穿破直肠。

Ref10Fig3. 取出的哈氏棒及远端勾。

病例13. 女性,67岁,2012年9月因右小腿持续痛3月就诊,患者于2006年曾因腰5椎体退变滑脱于外院做腰5骶1后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正位X线片显示右侧固定棒脱落移位,侧位X线片显示一侧内固定棒脱落移位进入盆腔,腰4-5椎体前方(Ref11Fig1A, C). 腰椎CT显示脱落移位的固定棒位于右肾下极与右侧髂腰肌之间(Ref11Fig2C-E),右侧螺钉处固定棒缺失,内固定处未见融合。腰椎MRI显示腰5骶1滑脱,腰2-3,腰3-4椎间盘突出。轴位及冠状位CT扫描可见固定棒(Ref11Fig2A, B and Ref11Fig3)。翻修手术腰3-5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去除原有内固定钉棒,腰2-骶1后路重新固定自体骨融合(Ref11Fig1B, D)。移位的固定棒位于腰大肌前方,如要取出,需腹部前方辅助切口。后路腰椎翻修手术后,症状解除,移位固定棒未引起任何症状,且3年内,该固定棒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决定随访观察。

Ref11Fig1. 翻修术前(A,C)术后(B,D)腰椎正(A,B)侧位(C,D)X线片

Ref11Fig2.MRI显示低信号移位固定棒并位于右肾附近 (A, B)。腹部CT显示高密度固定棒影以及右侧螺钉头部固定棒缺失(C-E)。

Ref11Fig3. 腰椎MRI显示腰5骶1滑脱,腰2-3、腰3-4椎间盘突出(A)以及低信号固定棒 (B, C)。

病例14. 女性,24岁,外院特发性脊柱侧弯行后路胸3-腰3微创矫形固定融合术后3年, 主诉背部及右臀部疼痛,活动及坐姿时加重。无下肢麻木,刺痛以及感觉障碍,右髋关节屈伸受限。双下肢肌力感觉正常。既往术后1年随访X线片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及脱落,矫形满意(Ref12Fig1)[12]。

Ref12Fig1. 矫形术前站立位脊柱全长正(A)侧(B)位X线片显示特发性脊柱侧凸,无内固定影。术后1年站立位脊柱全长正(C)侧(D)位X线片显示矫形满意,内固定位置良好。

术后3年拍片可见腰椎左侧凸29度并旋转,顶点位腰3水平,右侧断棒向远端移位至右髋部(Ref12Fig2)。胸腰椎正位(C)X线片显示右侧棒于胸11-12平面断裂,远段缺失,左侧棒于腰2平面断裂,移位不明显。椎弓根钉及钉帽无移位。骨盆正侧位X线片显示断棒向尾侧移位至右臀部软组织内(Ref12Fig3)。

Ref12Fig2.术后3年站立位脊柱全长正(A)侧(B)位X线片显示右侧断棒向远端移位至右臀部区域(*)。胸腰椎正位(C)X线片显示右侧棒于胸11-12平面断裂,远段缺失,左侧棒于腰2平面断裂,无移位。

Ref12Fig3. 骨盆正(A)侧(B)位X线片显示断棒向尾侧移位至右臀部软组织内。

手术取出移位的断棒,考虑到断棒平面存在假关节形成,建议翻修手术,但患者因要结婚生子,且断棒取出后无其他不适,拒绝翻修手术,选择定期随访观察(Ref12Fig4).

Ref12Fig4. 断棒取出术后站立位脊柱全长正(A)侧(B)位X线片显示移位的断棒已取出。

病例15. 女性,32岁,右大腿急性疼痛,活动及碰触右大腿前内侧时疼痛加重。追问病史,患者12年前曾因脊柱侧凸外院行矫形手术。拍片及超声检查显示腰2-4前路矫形内固定术后表现,固定棒脱落移位,导致疼痛(Ref13Fig1)。

Ref13Fig1. (a)术后腰椎正位X线片显示内固定在位。(b-c)接诊时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显示椎体钉在位,固定棒缺失。(c-d)右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见脱落移位的固定棒。

CT显示移位固定棒未累及股血管(Ref13Fig2)。

Ref13Fig2. (a-b)CT扫描与重建。(c)棒接近股血管,但未累及。
2012年8月31日,手术取出移位棒。术后无并发症(Ref13Fig3)。

Ref13Fig3.(a–c)透视下取出移位棒。(d)大腿前侧小切口入路。(e)取出的移位棒。

移位棒取出术后1年,患者诉慢性腰痛,经查体、X线片及MRI检查,诊断为腰椎侧凸45度,骨不连(胸12-腰5),腰5骶1 Modic 1型改变,翻修,胸10-髂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腰4-骶1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Ref13Fig4)。

Ref13Fig4. (a-b)翻修术后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显示胸10-髂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表现。(c-d)翻修术后腰椎正侧位X线片

病例16. 女性,24岁,特发性脊柱侧凸胸2-腰4矫形固定融合术后(Ref14Fig1)8年双下肢无力(ASIA D级)就诊。CT及MRI扫描显示CD固定棒移位进入椎管并椎板重建(Ref14Fig2-3)。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10-20mg/L)。X线片显示凸侧棒进入椎管。手术取出移位进入椎管的固定棒,术中发现,凸侧固定棒自胸5-胸10节段完全进入椎管,表面骨化组织覆盖,被侵蚀的椎板完全重建闭合(Ref14Fig4-5)。沿固定棒全程松解减压,取出固定棒,脊髓减压,细菌培养结果显示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术后2个月完全恢复[14]。

Ref14Fig1.胸2-腰4后路CD棒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1年复查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

Ref14Fig2.术后8年,双下肢无力,CT:a矢状面重建,b轴位扫描显示凸侧棒移位进入椎管。

Ref14Fig3.T2加权相MRI: a矢状面,b轴位扫描显示棒压脊髓。

Ref14Fig4.术中可见凸侧棒进入椎管,椎板融合骨化重建覆盖固定棒。

Ref14Fig5.术中沿凸侧固定棒全程打开椎管。

病例17.女性,16岁,后路颈1-2钛缆固定融合术后10年断裂进入颈椎管,进入颈脊髓[15]。

患者6岁时因颈1-2脱位行后路颈1-2钛缆复位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手术(Ref15Fig1)。术后10年,感颈枕部疼痛、四肢麻木无力3个月就诊。拍片及CT显示颈1-2钛缆断裂,颈2-3后方自发融合,断裂的钛缆向前移位进入颈椎管进入颈脊髓。遂行后路减压取出断裂钛缆,术后1年随访,神经功能完全恢复。

Ref15Fig1. 颈1-2后侧钛缆复位固定融合术前(A)及术后1个月(B)X线片。

Ref15Fig2.颈椎侧位X线片及CT显示颈2-3后方自发融合,钛缆断裂,并向前移位进入脊髓(箭头) (A-D)。

病例18. 女性,60岁。腰4腰5滑脱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左侧固定棒脱落向上移位进入腰2-3椎管导致神经损伤[16]。

患者50岁时(2005年),在外院做手术。当时诊断为腰4、腰5椎体峡部裂滑脱(均为2度)、腰椎管狭窄(腰4-骶1, 腰4-5严重)、腰椎间盘突出(腰4-5、腰5-骶1,左侧)。行后路左侧腰4-腰5椎板间开窗减压,椎间盘切除,使用6钉2棒(双侧腰4、腰5、骶1椎弓根钉,Moss Miami SI System; DePuy)复位腰4腰5椎体滑脱,腰4-5、腰5骶1椎间异体骨植骨融合,右侧腰4-骶1椎板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左小腿间歇性跛行以及腰痛消失。术后1个月,因为腰5骶1椎间植骨融合的一小骨块压迫骶1神经根,出现左小腿后侧放射痛。再做第二次手术去除骶1神经根压迫的骨块,症状消失(Ref16Fig1A,B)。1年后(2006年),复查X线片显示,左侧固定棒松动并向头侧移位,因为没有症状,患者拒绝手术处理(Ref16Fig1C,D)。

术后9年,患者出现久行后左小腿后侧痛麻,间歇性跛行加重,行走距离逐渐缩短。术后10年入院前1个月,久坐后会阴部疼痛麻木,X线片显示左侧固定棒移位较10年前加重(Ref16Fig1E,F)。CT(Ref16Fig2)及MRI(Ref16Fig3)显示左侧固定棒向上移位进入椎管,压迫腰2-3平面硬膜囊。翻修手术,后路左侧进入,替换左侧3颗螺钉及固定棒,腰5骶1左侧隐窝减压,腰5骶1椎间融合(TLIF) (Ref16Fig4),术中留取标本送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

Ref16Fig1. 2005年术后1天腰椎正侧位X线片显示内固定(A, B)。术后1年腰椎正侧位X线片,显示左侧固定棒已松动移位(C, D)。11年后,腰椎正侧位X线片,显示松动移位的固定棒进入椎管(E, F)。

Ref16Fig2. CT冠状面重建(A) 及轴位扫描(B)显示进入椎管的左侧固定棒。

Ref16Fig3. MRI矢状面(A)及轴位扫描(B)显示移位进入椎管的左侧固定棒。

Ref16Fig4.术中显示左侧固定棒进入椎管并被融合骨质覆盖(A); 左侧固定棒自腰5椎弓根钉完全脱落(B)。

病例19. 男性,55岁,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固定融合术(Ref17Fig1),术后X线片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Ref17Fig2),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年半,突发眩晕、四肢瘫痪、昏迷,未再苏醒。CT显示左侧固定棒经枕骨大孔进入右侧小脑(Ref17Fig3),急诊手术取出进入小脑的固定棒。术后第8天患者因心肺衰竭死亡,尸检证实固定棒移位进入右侧小脑导致损伤(Ref17Fig4)[17]。

Ref17Fig1. 颈椎MRI显示后纵韧带骨化。

Ref17Fig2. 术后颈椎正位X线片显示侧块螺钉内固定位置良好。

Ref17Fig3. 颈及颅骨CT扫描显示左侧固定棒经枕骨大孔进入右侧后颅窝。

Ref17Fig4. 尸检显示固定棒导致小脑损伤的棒道以及出血。

病例20. 女性,62岁,颈1-2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固定棒脱落移位至胸椎管蛛网膜下腔内[18]。

患者精神发育迟缓,患有小儿脑膜炎后遗症痉挛性四肢瘫痪,因颈1-2失稳,脊髓软化(Ref18Fig1)就诊,于2011年6月20日行颈1后弓切除减压,颈1-2侧块螺钉固定后侧植骨融合(Ref18Fig2A)。术后患者症状缓解,无神经损伤表现。术后第3年末,患者诉头痛,颈痛,行走困难。拍片显示左侧固定棒缺失(Ref18Fig2B)。胸部X线片及CT显示胸7平面椎管硬膜内可见2cm长金属棒影(Ref18Fig3)。上颈椎内固定手术探查,骨融合已愈,左侧固定棒松脱移位缺失,螺钉位椎旁肌肉内,颈1平面上硬脊膜缺损,去除内固定,修复缺损。于胸7平面切开,胸7全椎板切除,取出移位至该平面的固定棒(Ref18Fig4)。术后3年随访,恢复良好,无其他神经损伤并发症(Ref18Fig5)。

Ref18Fig1.术前颈椎T2加权相MRI显示颈1-2失稳脊髓软化。

Ref18Fig2.颈1后弓切除,颈1-2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后X线片(A)。术后3年拍片复查,左侧内固定棒缺失(B)。

Ref18Fig3.胸椎X线片(A)及CT显示胸7椎管内2cm长的内固定棒(B, C)。

Ref18Fig4. 术中显示移位至胸7平面硬膜囊内移位的固定棒。

Ref18Fig5. 内固定去除术后3年随访颈椎T2WI MRI。

病例21. 女性,39岁,高处坠落伤,腰1爆裂骨折,微创胸12-腰2经皮固定间接复位骨折。术后3个月诉背部疼痛,神经功能正常,X线片显示左侧固定棒向远侧外侧移位,螺钉无松动移位[19]。

Ref19Fig1. 术前X线片显示腰1爆裂骨折。

Ref19Fig2. 经皮微创间接复位内固定术后腰椎正侧位X线片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

Ref19Figure3. 术后3个月,腰椎正侧位X线片显示左侧固定棒脱落向尾侧外侧移位。

病例22. 男性,33岁,进行性左膝外侧疼痛3周,无外伤。患马凡综合征和脊柱侧凸。查体左膝后外侧可及包块。拍片(Ref20Fig1A, B)及MRI(Ref20Fig2A-C)显示该包块为金属棒。追问患者,于17年前曾因脊柱侧凸行单侧腰1-5矫形固定融合术。膝关节进一步做CT检查(Ref20Fig3A, B)和腰椎X线片(Ref20Fig4A,B)检查,腰椎X线片显示腰2椎体下平面棒断裂,远段缺失。2周后,手术取出移位至左膝后外侧的固定棒。术后随访膝关节关节无痛,活动正常。

Ref20Fig1. 左膝关节(A)正位及(B)侧位X线片显示后外侧金属棒异物。

Ref20Fig2. 左膝(A) 冠状面及(B, C)矢状面MRI扫描显示后外侧少量积液,低信号金属棒影。

Ref20Fig3. 左膝关节(A, B)轴位CT扫描显示后外侧金属棒。

Ref20Fig4. 腰椎(A)正位及(B)侧位X线片显示腰2椎体下平面固定棒断裂,远段缺失。

骨今中外
中国骨科新媒体的领跑者,专注服务于32万+ 中国骨科医生及从业人员。聚焦于骨科实用手术技术的传播,免费学术资源的分享,互联网思维的结合创新与应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