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贺军教授:脊柱微创技术的教育者与实践者!

学术   2025-01-11 17:01   北京  



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UBE技术正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逐渐成为治疗脊柱疾病的新趋势。在这万物冬藏,岁月沉香,虽寒风料峭但温暖相伴的美好时刻 ,作为推动中国UBE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员之一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田大胜主任团队联合国际UBE协会中国临床培训中心主办的“安徽省脊柱内镜联盟第四届学术会议,暨安医大二附院第十九期UBE培训班,暨第十二届全国UBE技术培训班”在安徽合肥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国内顶尖专家,共同探讨和展示UBE技术的最新进展。在这次盛会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多位脊柱内镜领域的专家教授,为大家分享脊柱微创领域的相关知识。本篇文章聚焦的采访对象为杨贺军教授,相信丰富的内容定会让大家受益匪浅。




骨今中外

1. 今年,您运用AR导航辅助下胸椎UBE微创技术成功救治了一名胸椎管狭窄患者。请问,在AR导航的助力下,UBE技术展现出了哪些独特的优势呢?

杨贺军教授

近年来,以脊柱内镜为代表的脊柱微创技术带动了快速发展,我们对UBE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扩展到腰椎、胸椎。对胸椎来讲,胸椎手术是一个高风险的手术,在AR导航辅助下,UBE技术展现出的独特优势包括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精准性,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性,并且提高了手术效率。AR导航系统减少了手术中需要反复透视确定位置的次数,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

此外,通过导航系统,医生能够实时监控手术器械的位置,快速反应,进一步界定手术的边界,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对于教学而言,AR辅助的导航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完全无菌的、可通过手势控制的三维影像查看方式,可以投射到大屏幕上,为教学提供了便利。

总的来说,现代化、智能化的导航系统与脊柱微创技术的结合,使得微创手术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

骨今中外

2. 您持续开展了UBE技术规范化手术直播、“脊” 遇 UBE直播等一系列活动。您开展这些直播活动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在直播进行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挑战?

杨贺军教授

脊”遇UBE直播活动目前已经举办了120多期了,开展“脊”遇UBE直播活动的最初目的是帮助更多的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和年轻医生,更快、更好地接触到UBE技术。

UBE技术在国内刚开始普及的阶段,大家的手术风格各不相同,我们经过实践逐渐得出一套流程化的手术方式,得到了相对比较满意的结果,如并发症较少、视野清晰等,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我们就想用这种流程去影响关注和喜欢UBE技术的医生,于是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通过病例分享、手术视频详细讲解、手术操作细节和流程介绍,以及线上讨论,旨在解决或提示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陷阱,推动UBE技术的流程化和规范化普及。

脊”遇UBE的含义一个是脊柱的“脊”,一个是机遇的“机”,对早期开展UBE的这些专家和年轻医生来讲,这是一种机遇。传统的外科手术,我们的老师已经做到顶尖,对年轻医生来讲,几乎不可能在这个领域里面有更大的突破,而微创技术是脊柱外科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年轻医生接触这个技术是可以超越你的前辈、老师的一种途径。

脊”遇UBE从开始到现在已经进行了120多期了,除特殊假日外,几乎没有中断过。我们也尝试让科里的年轻人参与讲解,从他们的角度解读手术,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讨论,共同借鉴经验。在直播过程中每周准备病例、视频和讨论牵扯了大量精力,但本着初心,坚持了下来。目前来看,大家的反响还是很不错的,也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脊”遇UBE直播活动的关注和支持。


骨今中外

3. 您原创的《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MOEA - ACDF)治疗颈椎病》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请您详细阐述该技术的创新点,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体现。与传统治疗手段相比,它在哪些方面为患者带来了更优的治疗效果?

杨贺军教授

颈椎的前路手术在前些年几乎是年轻医生成长的天花板,由于在裸眼或使用直接看着目镜的显微镜且没有屏幕的情况下去操作,除了主刀和助手,其他人看不到手术的操作情况,所以它就成了很神秘的一个技术,甚至对于早期的脊柱外科医生来讲,如果会做颈前路手术,那就是一个很高水平的医生。从其他角度来讲,颈椎的裸眼手术由于没有清晰的手术视野,相对来讲风险较高,后来有了显微镜手术后,在放大的情况下,能看到更清晰的手术视野。而内镜技术源自传统的开放手术,它解决了视野、清晰度、切口大小等问题。

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MOEA-ACDF)是一种创新技术,它结合了传统开放手术、显微镜手术和内镜手术的优势。该技术通过内镜提供清晰的视野,不受空间的限制,使得切口可以更小,手术更微创。在处理复杂的颈椎病例,尤其是狭窄程度重或伴有后韧带骨化或椎管狭窄的病例时,保证手术过程安全性无非两点,一是视野清晰,另一个是操作过程对神经的无侵袭操作。

与传统的裸眼手术或显微镜手术相比,MOEA-ACDF技术能够借助内镜的方式提供更清晰的手术视野,且操作空间不受内镜通道限制,术野暴露范围广,仍可以使用常规颈前路手术器械,如使用磨钻磨除致压因素、利用30°内镜更好地进行椎间隙后缘的潜行减压等,减少对神经的侵袭,使得手术更为安全。对患者而言,这种技术带来的是更小的创伤、更确切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MOEA-ACDF技术在国内已被多位专家采用,并被认为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技术。

骨今中外

4. 在脊柱微创治疗领域,新技术和新理念不断推陈出新。您是如何始终保持对前沿知识的学习热情,并有效掌握这些新知识的呢?同时,您又是怎样将所学的前沿知识巧妙地应用到日常实际工作当中的呢?

杨贺军教授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从前辈那里学了很多知识、经验,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始终保持对前沿知识的学习热情和有效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包括阅读大量文献,了解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和优缺点,然后分析哪些技术对患者最有益。在此基础上,逐步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始终以患者利益最大化为初心,不断精进技术。在技术推进或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通过文献、会议交流和专家间的讨论碰撞获得新的感悟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以患者为中心,寻求以最小创伤、最安全的方式解决问题,是持续学习和技术提高的重要驱动力。


杨贺军 教授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国家重点临床专科(脊柱微创) 第一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外科学组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双通道脊柱内镜学组委员

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研究型医院协会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研究型医院协会骨科学分脊柱微创学组组长

河南省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加速康复学组委员

河南省物理医学学会椎间盘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脊柱学组委员

河南省脊柱脊髓损伤学会委员

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脊柱畸形分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

河南省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微创治疗各类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胸椎管狭窄症等脊柱退行性疾病;擅长脊柱微创技术包括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OLIF、Mis-TLIF和 Delta内镜技术等;并且原创技术《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MOEA-ACDF)治疗颈椎病》。

着重研究UBE技术的规范化、流程化和神经微侵袭或无侵袭理念在临床的应用,并致力于UBE技术的规范化普及和推广。 


田大胜 教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骨科主任兼脊柱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安徽省首届卫生健康杰出人才

社会任职:

安徽省脊柱内镜联盟理事长

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常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委会第二届委员会双通道脊柱内镜学组副组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骨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

安徽省微创医学会第二届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安徽省预防医学会骨与关节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

安徽省康复医学会脊柱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安徽省康复医学会脊柱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工作组副组长  

安徽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主编《单侧双通道内镜实用技术手术图谱》,主译《脊柱内镜手术技术》,副主译《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参编中英文书籍3部,获专利3项


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发表中英文论文55篇,其中SCI 26篇(中科院 1区Top期刊4篇,IF≥10分 3篇),主笔撰写《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临床专家共识》

《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安徽医学》特约审稿人,《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

骨今中外
中国骨科新媒体的领跑者,专注服务于32万+ 中国骨科医生及从业人员。聚焦于骨科实用手术技术的传播,免费学术资源的分享,互联网思维的结合创新与应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