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解:关于桡骨远端骨折,很全很实用!

学术   2025-01-19 17:01   北京  
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桡骨远端骨折(Distal radial fractures)---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松质骨和密质骨的交界处,横截面呈四边形且骨皮质较弱因此力学结构较弱,骨折后容易发生松质骨的塌陷,皮质骨的粉碎及桡骨缩短现象。


01
腕关节三柱理论


桡侧柱由舟状窝和桡骨茎突组成。由于桡骨远端关节片存在尺偏角,手舟骨在关节面上的冲击在桡骨茎突处产生剪切力矩造成桡骨侧方皮质破坏。因此要稳定桡侧柱最好是支撑侧方皮质。


中间柱由月状窝和桡骨半月切迹组成,可以看作是桡骨的基石。因为它对关节面匹配及桡尺远侧关节功能起关键作用,中间柱破坏是由月骨关节面嵌压所致,伴有背侧粉碎性骨折,直接支撑桡骨尺侧背面能稳定此柱。


尺侧柱由尺骨茎突组成还应包括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和腕尺韧带。


三柱理论让我们从力学角度更深刻地认识桡骨远端骨折,将注意力更集中于月骨窝的中柱和尺侧柱的下尺桡关节。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背侧双板系统。


背侧双板的适应证是桡骨远端背侧移位骨折。实际上背侧双板的适应证与掌侧板有很大的重叠。中间柱和(或)尺侧柱损伤需要手术干预时最适合选择双板固定。


02
X线片参数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X线片参数是对骨折移位或成角程度进行量化的测定值。由于在特定范围内,大多数参数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常变异,因此常需要拍摄健侧腕关节的X线片以对比正常参数值。

中心参考点CRP( central reference point):桡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尺骨变异这三个参数可通过后前位X线片进行测量,通常以桡骨远端尺侧缘的最远端作为基准点,但这个“基准点”并非单一不变的解剖结构,可能会存在变异,它表示月骨切迹的背侧角或掌侧角取决于桡骨远端关节面是否存在掌倾或背倾。因此需要用中心参考点 作为基准点。CRP的定义是前后位像上,月骨切迹掌背侧角之间连线的中点。

由于桡骨尺侧缘最远端位于掌侧或背侧取决于关节面的倾斜情况,因此,这个标志对于尺骨变异等参数 而言并非可靠地参考点,而中心参考点 为月骨切迹的掌背侧缘的等分点,因此能更准确测量桡倾角和尺骨变异,中心参考点基本位于月骨切迹中心的冠状面,其不由掌倾或背倾来决定。

桡倾角
桡倾角(尺偏角),作为一个解剖参数是指自桡骨茎突至CRP的连线与桡骨长轴的垂线之间所成的夹角。正常腕关节桡倾角约为23°。通常,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桡倾角<15°具有相对手术适应症。



尺骨变异
尺骨变异是对桡骨远端骨折中桡骨的短缩情况进行定量的参数。它是指与参考线即桡骨干长轴 想垂直的两条直线的距离,一条垂线经过尺骨头远端,另一条经过CRP。负值表示桡骨长于尺骨,正值表示尺骨长于桡骨。尺骨变异正常为-0.6mm,标准差 1mm,短缩超过5mm具有相对手术适应症。

桡骨高度
桡骨高度作为另一参数 也用于评价桡骨的短缩情况。通过测量垂直于参考线即桡骨干长轴的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出具体 数值,这两条线分别为经过桡骨茎突顶点的垂线以及经过CRP的垂线。桡骨高度的正常值为11.6mm。

掌倾角
侧位像中,掌倾角用于测量关节面的成角情况。掌倾角是指桡骨干中轴的垂线与侧位像中掌背侧缘连线所称的角度 。正常腕关节掌倾角大约为11°至12°。

03
骨折分类及发病机制


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方法很多,但几乎所有的分类都是以受伤机制和骨折形态为依据,没有哪一种分类方法能包括所有的骨折情况。临床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人名命名的方法和AO分类方法。

Colles骨折
占前臂骨折的75%,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比为1.59:1,左57%;右43%;老年人:较小暴力就可造成粉碎性骨折。年轻人:损伤暴力较大,多见关节内骨折,往往关节面移位较大。多见坠落、交通伤。

损伤机制
最多见于跌伤:手臂伸出,前臂旋前,腕背伸,以手掌着地。

典型X线表现特点: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移位,向桡侧移位,骨折块旋后,骨折向掌侧成角,桡骨短缩。掌倾角成负角,尺偏角变小。

Smith骨折
此类骨折多为跌倒,腕背着地,腕关节急骤掌曲致伤。但Thomas(1957)、FIandream、Sweeney(1962)等认为:更容易发生此种骨折的机转是跌倒时手掌伸展,旋后位着地而造成。即患者向后跌倒,上肢伸直且手掌面着地,向掌侧移位。

Smith骨折典型X线表现特点:桡骨远端骨折端以远向掌侧移位,向背侧成角,掌侧骨皮质常有粉碎骨折块,骨折块旋转,桡骨短缩。有时伴有尺骨茎突骨折。

Barton骨折    
约占桡骨远端骨折的3%。多见于成年男性,交通伤及坠落伤等高能量损伤。骨折部肿胀,疼痛,屈伸活动受限,损伤畸形没有类似于Cooles骨折和Smith骨折的典型表现。桡骨远端掌侧或背侧缘骨折,伴腕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04
AO分型


桡骨远端骨折共分A、B、C三大类,每类有3个组,每组又分3个亚组。
A类:关节外骨折   包括A1型:孤立的尺骨远端骨折;A2型:桡骨远端骨折,无粉碎、无嵌插;A3型:桡骨远端骨折,粉碎、嵌插。          
B类:简单关节内骨折  包括B1型:桡骨远端矢状面骨折;B2型:桡骨远端背侧缘骨折;B3型:桡骨远端掌侧缘骨折。               
C类:复杂关节内骨折  包括C1型:关节内简单骨折(2块),无干骺端粉碎;C2型:关节内简单骨折(2块),合并干骺端粉碎;C3型:粉碎的关节内骨折。

A型:关节外骨折 
A1(尺骨骨折,桡骨完整);A2(桡骨简单或嵌插骨折);A3(桡骨粉碎骨折):即colles和smith骨折。

B型:部分关节内骨折
B1(桡骨矢状面骨折);B2(桡骨背侧缘骨折);B3(桡骨掌侧缘骨折):即barton、反barton骨折和桡骨茎突骨折。

C型:完全关节内骨折
C1(关节与干骺端简单骨折);C2(关节简单,干骺端粉碎);C3(关节与干骺端均粉碎)。


05
治疗


“文献中常将不稳定骨折作为一个手术指征。稳定骨折与不稳定骨折的具体描述不同文献略有不同,我们归纳为以下几点:①粉碎:背侧:超过50%的皮质粉碎,掌侧:超过50%的皮质粉碎;②骨折原始移位:背倾≥15°,横向移位≥10 mm,桡骨短缩≥4 mm;③关节内骨折:合并尺骨远端骨折、茎突基底骨折;④严重的骨质疏松:不能通过外固定维持复位;⑤合并下尺桡不稳定。”


1、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

(详细操作可点击☞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技术

对于简单、稳定的关节外骨折及部分关节内骨折,通常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同定即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复位后需采用不同的体位予以固定:Colles骨折固定于掌屈5°~15°及最大限度尺偏位;Smith骨折固定于前臂旋后和腕关节背伸位。Barton骨折外固定不容易稳定,在不能采用内固定的情况下;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掌屈及前臂旋后位(如石膏固定上述位置固定2周后改成腕关节中立位同定至4周)。


Colles骨折固定于掌屈5°~15°及最大限度尺偏位

Smith骨折固定于前臂旋后和腕关节背伸位。

Barton骨折外固定不容易稳定,在不能采用内固定的情况下;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掌屈及前臂旋后位。

石膏外固定可以控制对位,但不能对抗轴向负荷,60%的复位丢失发生于1周内,因此,应在术后1周开始摄片复查。在复查随访中除了监测复位情况外,还要注意观察有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常见的并发症有皮肤压疮、骨筋膜室综合征、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骨量丢失加速、关节僵硬等。

2、可塑性腕关节支具外固定
树脂绷带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外固定材料,具有热塑冷固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肢体形状制造出与肢体相贴合的支具,从而实现稳定的固定。

优势:可塑性腕关节支具具有确实的固定稳定性、良好的塑形性、方便的松紧度及长短度可调性、防潮性、透气性好、轻便等优点,值得临床广大推广。

3、经皮穿针固定
优势:具有手术简单、取出容易、较少影响肌腱功能等特点。
适应征:
  • 既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外固定方法,也可以作为石膏外固定和外固定架的有效辅助措施。单独应用时,适用于关节外骨折,闭合复位后早期出现再移位的骨折,以及一些能闭合复位但无法靠外固定维持位置的关节内骨折。

  • 年龄<65岁的关节外骨折、伴有干骺端轻微粉碎的骨折或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禁忌证:骨质疏松,严重移位粉碎的关节内骨折。

4、外固定器固定
详细操作可点击☞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技巧:外固定架固定
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的原理称之为“韧带牵拉复位”,即外固定支架通过牵拉骨折段两侧的周围正常软组织如肌腱、支持带、骨膜、韧带等提供的张力和外固定支架所提供的适当牵引力与牢固稳定,使得骨折处组织恢复正常解剖结构。

外固定支架常见并发症:骨穿针松动、针道感染、针部骨折、晚期塌陷及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最近,还有研究显示外固定支架过度牵引引起骨不连和骨折延迟愈合。单纯外固定支架治疗,属于微创治疗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其疗效越来越被认同。

术前;术后

术前

术后

5、切开复位内固定

详细操作可点击☞手术技巧: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内固定

对于骨折类型复杂且对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建议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对移位的骨块进行支撑固定、对骨缺损区进行植骨、早期进行辅助的主要功能活动,尽早恢复伤前的功能状态。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指征有:
①不稳定骨折;
②保守治疗失败;
③陈旧、畸形愈合,不愈合。

6、腕关节镜技术
在腕关节镜下对桡骨远瑞关节内骨折进行复位及内固定是发展不久的一项新的技术,它作为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辅助手段,有许多优点。桡骨远端骨折关节镜下复位或与克氏针撬拨相结合,可以在镜视辅助下将骨折块复位,达到关节面平整,复位后用克氏针固定,如固定强度不够可加用石膏外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并且还可以通过关节镜对可能同时存在的腕关节韧带损伤、腕关节不稳定、关节软骨损伤或TFCC损伤等进行探查、修补和清理。尽管关节镜还有其局限性,但把其与AO的内固定原则结合起来,无疑是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新方向。

7、骨或骨替代物移植
对于严重的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或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的患者,都伴有骨缺损,骨或骨替代物的植入可为塌陷提供支撑,促进愈合,减少外固定时间,为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创造条件。骨替代物的开发近年得到较快发展,如骨水泥、陶瓷衍生物、珊瑚性羟基磷灰石及生物活性玻璃等。当前研究最多的是可注射的磷酸钙骨水泥(CPC),它是近年来研制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非陶瓷羟基磷灰石,由于其骨化时不发热,固化时间长,且易塑型,可产生足够的抗压强度和能被骨组织逐渐吸收的特性等特点,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个新选择。

07
小结


1、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是否存在潜在的不稳定。
2、对于无移位的稳定骨折或有移位复位后可维持稳定的骨折,宜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
3、骨折原始移位存在掌倾角向背侧倾斜>20°~25°,骨折端背侧缘粉碎,桡骨缩短5mm或更多,关节内粉碎骨折,关节面移位>2mm多提示骨折不稳定,应考虑手术治疗。 
4、若从AO分类角度讲, A型和B1型骨折首选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对B型和C1型骨折在手法复位不满意的情况下首选切开复位斜T形钛板内固定;对C2型和C3型骨折首选切开复位斜T形钛板内固定,干骺端粉碎无法进行钛板内固定时,采用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术,并视术中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克氏针内固定 。
5、对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具体视骨折的骨缺损情况及骨质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骨移植。

骨今中外
中国骨科新媒体的领跑者,专注服务于32万+ 中国骨科医生及从业人员。聚焦于骨科实用手术技术的传播,免费学术资源的分享,互联网思维的结合创新与应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