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听书,有声有色
作品演播 | 申振柱
高能就是强者吗?
经典的意义不是让人读
而是让人学以致用
文 | 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二辑
作者 | 雪漠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胜人者有力”,以力胜人的人很强悍。这个力,可以是暴力,也可以是能力、力量。无论以什么战胜别人,都是以力胜人。老子不提倡以力胜人,提倡以德服人,这就是老子了不起的地方。他永远不着力,永远注重柔弱胜刚强。他认为,天下最柔的是水,而水无坚不摧;还认为,舌头柔,但长存,牙齿硬,却早早地掉光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智慧。
我有个朋友人缘很好,谁都喜欢他,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示弱。他永远显得很弱,永远不显出强悍来,永远不用力量去战胜别人,永远不做别人眼中的强者。因此,所有人都向着他。当然,这不是刻意的。如果刻意这样去做的话,就成了一种“伪”。伪装的东西,谁看了都不舒服,也不会喜欢。所以,示弱是内心的谦和,也是一种不争的态度,而不是表现出弱的姿态。这也符合老子的思想。
按老子的眼光来看,总是战胜别人的人虽然有力,但不是真正的强者。总是战胜别人,也不是多好的事情。当然,世界和历史不一定这么认为。历史上很多“光辉”故事都是暴力故事,很多暴力故事都是“胜人者有力”。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成吉思汗,他太有力了,灭国四十。他十几岁就开始打仗,打到六十多岁去世,基本上整个人生都在战场上度过,而且,他攻打的很多国家都没有招惹他,但他还是要打。每次想到他,我总会想到这个问题:他为什么要这样?一辈子打来打去,有什么意思?蒙古帝国已经很大了,他还想要多大的江山?他这样做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他非要让每一块土地都血流成河?而且,蒙古人喜欢屠城,每次攻城,都会派使者去喊话,逼城里的军民投降,假如不降,蒙古大军就屠城。很多城市不肯投降,最后就真的被屠城了。整个城池有多少老百姓啊,就这样被杀光了。但你不能说成吉思汗是天性残忍,因为他收养了好多个战争孤儿,把那些被战争夺去父母的孩子养大,说明他也不是没有悲悯心的。
那么,他是在什么样的文化的推动下,一次又一次地屠城,一次又一次地侵略?他已经得到了那么多东西,早就不用在战场上拼命了,但他六十多岁时还是要上战场,为什么?为什么他不能像康熙大帝那样,看看圣贤之书,种种试验田,研究一下科学和数学?是什么造就了成吉思汗?又是什么造就了康熙大帝?当然,康熙大帝的光环背后同样隐藏着血迹。成吉思汗是“胜人者有力”的典型代表,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也许,构成了他的复杂的,除了人性,还有文化。中国文化本身就是复杂的,因复杂而包容,因复杂而博大,但我们不该——也无法——忽视其中那种暴力基因的罪恶。这种基因让一个本该很优秀的人征战了一辈子,永远在生与死之间较量,永远把恐惧和痛苦带给别人。
老子在《道德经》中不断地明确提出,暴力基因是不值得提倡的,真正的强者、智者和君子不会给人民带来灾难,只会战胜自己。反过来说,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不管属于哪个民族,不管继承了哪种血脉,不管拥有哪些知识,不管使用什么语言,人到最后都会认识到同一个事实:自胜者强。能战胜自己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智者永远跟自己较劲,永远不跟别人较劲。任何人只要跟别人较劲,就一定做不大,我没有见过哪个跟人较劲的人最终能成就事业。因为,最终能成就事业的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胸怀和智慧,他肯定认可老子所说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所以,我们不要跟人较劲,要把自己的心量扩大一些,让自己的格局尽量大一些,眼睛朝着更广阔的空间看,不要盯着你身边的人,更不要跟身边的人对立。否则,你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出息。
年轻的时候,我在床头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战胜自己”,那就是我的座右铭。我从小就时时提醒自己,生命宝贵,不要用它来跟别人较劲,要把它用在升华自己、跟自己较劲上面。这样,我才会一天比一天强大。人的强大和成功都需要积累,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
你们都知道我写了几十本书,但你们知道这些书是怎么来的吗?是一天一天地写出来的。我每天都写作,不管有没有时间都写作,日积月累,才有了这么多书。红军长征也是这样,一天走上若干步,经年累月之后,就走完了上万里路。所以,只要每天都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每天都让自己比昨天好一些,强大一些,你就做到了自胜,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今日阅读推荐
亚马逊北美站 ——《雪漠小说精选》链接
https://www.amazon.com/dp/752020278X?ref=myi_title_dp
雪漠作品 有声书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