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雪漠 选文|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身心坚守,外息诸缘
传说,有个修道者活了几百岁,人们几乎从来没有见他睁过眼睛。他走路也闭着眼睛,给弟子们上课也闭着眼睛,始终闭着眼睛。他之所以这样生活,就是从“只为腹不为目”中得到了领悟。他知道,人活着,只需要满足基本的生存,其他的享受都可以不要。有一天,弟子实在好奇,因为他们从来没见过老师睁眼睛的样子,就请求老师睁开眼睛,让弟子们看一看。他就把眼睛睁开了,睁开的一刹那,大家看到了一道闪光,还听到了霹雳声。这个故事中是这么说的,也许是真的,你也可以当成一个神话、一种象征。但它最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修道者对眼目享受的拒绝,这是修道者独有的生活方式。不修道的人可能很难理解。
日本有个禅师也是这样,一次,一个朋友送了他一幅画,把画挂在他的墙上。过了一段时间,那个朋友问禅师,画怎么样,你喜欢吗?禅师却说,我没看过那幅画。画就挂在他房间里的墙上,为啥他没看过?因为,他从来不东张西望,那幅画在他的视线以上,所以,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不知道画里有什么,也不知道它画得怎么样。
我在前面也谈过自己的一个生活习惯,所有我要吃、要用的东西,都必须放在我眼前。为什么?同样因为我专注于当下的世界,既不去想别的事,也不去看别的东西。所以,如果东西不放在我眼前,我就忘掉了,想起来的时候,很可能已经坏了。这是对眼睛、包括对思维的一种控制,它训练你永远只关注当下的东西,不去管当下之外的东西。这就是老子的一个观点:不该看的,就不要看。
这里面还有一个戒律的问题。佛教的戒律,就是让人远离一些会勾起欲望的东西。老子和孔子也是如此,他们都不赞成毫无选择地接触世界。比如,儒家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无言”,就是不该看的不要看,不该听的不要听,不该说的不要说。要求你禁语、不乱看也不乱听。它有它的道理。
为什么?因为,你可能会因为眼贪美色而忘记世界的虚幻本质,耳贪美声而听不见真理的声音,鼻闻美味、舌尝美食、身受妙触、想入非非也是如此,都会扰乱你心灵的宁静,让你忘掉真理,认假为真。最后,你就会失去辨别能力,行为失去约束,心也慢慢地发生变化。所以,佛家将眼耳鼻舌身意称为“六贼”,也就是盗取你快乐、自由的贼。
所以,达摩教禅定时,这样教授:“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外息诸缘”,就是不要让眼耳鼻舌身意在你心中投射的信息干扰你,让它们在你心中自然平息,不要进入你的心,不要在你的心中留下痕迹,不要引诱你去攀缘;“内心无喘”,喘代表心的波动,不要有杂念,让心像墙壁一样直直地立着,就可以入道。但心不动还不是道,它只是入道之门。
我在《无死的金刚心》中也写了几首道歌,专门讲了如何对治:
由眼贪美色生起掠夺之心,夺美人夺宫殿掠人之美。
耳听美声同样消解了智慧,无论娇声颤语还是天籁之音。
那诸多的诱惑皆从六门而入,像六个贼寇来劫掠主人。
光明的镜子因此蒙灰,再也无法照彻晴空。
身执是众生最大的烦恼,贪恋享受而放逸耗神。
修道者当以苦行为业,便是想破除身执而超升。
其实那欲破者同样执幻为实,此身本来虚幻如水中之影。
源自四大后散归于四大,地水火风消散便了无踪影。
……
你要将山河大地都视为幻化,它们也都是本尊的化现。
凡所化现无不是镜花水月,于无执中洞悉那假中之真。
……
那大锣发出巨响声震天地,表面看来确实石破天惊。
但你静观那声响之处,却找不到一点儿不坏的本体。
那惊世的高名如同这锣声,看似有形却如空谷回声。
它们轻烟般渐渐远去,终于消散于遥远的碧空。
那辱骂虽叫人难以接受,其实质等同于幻化的锣声。
骂声方起便消于无迹,智者不会将它牵挂于心。
所有毁誉如同空中的鸟鸣,如大风吹过呼哨时的余音。
你何必在乎它打扰清净,澄然不动视若镜中幻影。
闲谈同样无益你应远离,你高谈阔论何益于修行?
捣弄是非亦无丝毫效用,徒增烦恼更是空耗生命。
清净的语教授远离俗意,只将本尊心咒挂在心头。
你身如空竹心无纤尘,用咒声填满生命的时空。
你眼中的诸声无非是空性,空性也便是本尊的清音。
无论情器世界的哪种声音,你都视为心咒仔细来品。
你看那天空又掠过了雁鸣,声声哀唤又声声凄清。
我听来却是那亘古的梵歌,一晕晕来自那本尊的坛城。
那风声鹤唳虽另有含意,我眼中它们也无别于本尊。
世上诸声都当如是观修,这样才是清净的修声。
你耳闻那声音眼观那形色,你鼻嗅那咒意舌品那声晕,
你身触那声波心想那咒意,你督摄六根才接近那本真。
要观世上万物无非是咒声,情器世界皆化为声音。
宇宙间空空荡荡无一丝实质,无一莫不是咒声的品性。
你也将自己融入那空意,那空空中却承载诸佛的功能。
诸声虽然无常却能载物,正是它延续着智慧的传承。
将所有声音都视如佛的密意,将所有声音都观为圣谛的变形。
它们现无自性湛然空寂,你清明中体会声音的妙能。
老子虽然说出了修道者该如何选择,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选择,但他没有说透,仅仅是点到为止。佛家则是直接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比如我的道歌,它们就在告诉你一个道理:声音是虚幻的,美色是虚幻的,身体是虚幻的,触觉是虚幻的,什么都是虚幻的,眼耳鼻舌身意在心中的投射都是虚幻的,你根本就执著不了。虽然谁都想舒服一下,谁都想睡个懒觉,但那舒服同样是虚幻的,迷住你的外境和你此刻的痴迷都是虚幻的,就像是镜中花水中月,顷刻间就会消失,你无法永恒地拥有。身体也是这样。很多人送我养生的东西,希望我的身体更好,我也希望我的身体更好,但我在锻炼身体、注意身体的同时,也明白这身体其实是虚幻的,一切都是某些元素的组合而已,看透了,也就没什么好贪恋的了。因为你知道,你不管如何贪恋,它都会变化消失。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让它保存的时间长一点,但不可能期待它的永恒。如果道人的修道是为了永生的话,他就找不到真正的永恒。
美味也是这样,不管什么样的味道,三寸喉管往下就没有感觉了。哪怕你吃的是山珍海味,也跟白开水一样。不信你可以试一下。如果你吃得太多、吐了出来,那么更加糟糕,你就算吃了山珍海味,你吐出的东西也不会有人想要,连你自己都不想要,只有狗喜欢。
还有那些美声、高名、甚至辱骂,也都是虚幻的,就像锣声,似乎存在,但片刻之后就会消融于虚空。虽然我们知道那么多圣贤的名字,但是,相对于整个人类群体,这些名字真是沧海一粟。大部分人身体还存在,人还活着,名声就淡了,谁都把他忘了,死去之后就更加什么也不是了。战国时期那么多人忙着追逐名利,甚至丢掉了性命,连累了亲人,背叛了朋友,但他们得到的东西根本就不可能永恒,只不过是空谷的回音。佛家说,它们是没有自性的,也就是没有不变的本体,随时都在消失,都像空谷中的鸟鸣,所以不值得选择。
什么是真正的苦行呢?就是拒绝一切虚幻的东西,连身体也不在乎,什么都不在乎。也不要老是聊天,最好能禁语。
今天,我陪一个朋友出去,有人陪他聊天,我觉得我不必说什么了,就在一边闭目养神。有个志愿者问我,雪师,您的朋友专门来看您,您怎么不陪他聊天呢?我说,该聊的在聊,该说的也说了,不如闭目养神。
我很少聊天,从小就是这样。我信奉“有话说话,没话待着”,把时间用于聊天实在浪费,所以,一到这种场合,不需要我说话时,我就会闭目养神——当然,我也不是睡觉,有意义、该说的时候我也会说话;没有意义就懒得闲聊。
这样训练下去,久而久之,你就会无私无欲,没有杂念,一切随顺因缘。因为无求,外面就没人会伤害你,你的心也就慢慢地定下来了。定中便能生慧。
这些都是清净的语教授,它提倡我们“远离俗意”——远离庸俗的东西——“只将本尊心咒挂在心头”。为什么?因为,本尊心咒代表了觉悟的向往。始终把这种向往挂在心头,你才能不在乎一些虚幻的外相。
今日阅读推荐
亚马逊北美站 ——《雪漠小说精选》链接
https://www.amazon.com/dp/752020278X?ref=myi_title_dp
雪漠作品 有声书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