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北京土,海淀尤其土。
一到冬天,五彩斑斓的黑就成了海淀主旋律。
海淀妈妈似乎与时尚无缘,忙着帮助孩子进步,忙着督促自己成长,还忙着做饭洗衣搬砖……哪里还有捯饬自己的时间精力!
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就和金钱一样,都是极其有限的,用在这里就不能花在那里。
反正北京也几乎没有时尚氛围感:
穿得正式点会被误认为中介;
化个妆还以为你要出席晚宴;
穿个裙子接送孩子骑电瓶车太不方便……
唉,得,还是套上我的黑羽绒服,蹬上我的运动鞋。
于是,就这样粗糙了很久很久……
直到我见到一个从北京润到上海的老同事,士别三年当刮目相看——整个人都精神了,从波西米亚变成了布尔乔亚。
这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外表虽然没有内心重要,但外表也有必要讲究些,毕竟外在状态的滑坡也会影响到精气神。
所以,昨天我去了上海,在这座“时尚训练营”恶补了一天。
趁着中法建交60周年,上海有不少风尚类展览,“培训班”内容包括: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卡地亚的艺术魔力展,以及外滩源1号的Art Deco 100年展。
先讲讲卡地亚展,这次展展品不光来自卡地亚,更有中国各地博物馆国宝“隐藏款”,形成了中西文化的对话和呼应。
比如,温莎公爵夫人的卡地亚蓝宝石猎豹胸针与河北博物馆的西汉豹形铜镇器同框。
三星堆青铜人头像与卡地亚钻石白金项链背靠背。一开始不大懂把这两样东西放一起有什么联系。查了查资料,据说是为了展现古老文明的宇宙观,项链就像浩瀚星空——人类从古至今都在遥望它。
上博更是摆上了好几件镇馆之宝,包括元四大家之一倪瓒的《汀树遥岑图轴》。
清康熙景德镇窑苹果绿釉印盒,出现在一堆卡地亚工艺品的左下角。
东西方物件放在一起,居然很和谐,不细看会分辨不出来源。
也是,本来卡地亚就大量借鉴传统的中式图样和元素,包括螺钿、点翠等中国传统工艺。
还有选用古董原物来进行创新改制。
在创意和设计上,卡地亚也借鉴其他文明和文化,各有各的美。
古埃及:
波斯:
印度:
再说说外滩源1号,前身是英国总领事馆。北京已经入冬了,上海的草坪还是一片青绿。
目前展出的是“摩登交错的世界——Art Deco 100年。”
Art Deco也叫装饰风艺术,源自上世纪20-30年代的巴黎,当时的风潮也刮到了上海。
100年前的Art Deco上海老家具,现在看来也别致时尚。
100年前的Art deco风格上海老旗袍,传统样式和现代纹样结合,比现在的衣服还时髦。
上海早就开始精致了,而且这种精致是中西交融,海纳百川。
去了上海,看过展览,我更深刻地体会到:
时尚并不肤浅,奢侈品也不都是虚荣,背后是文化艺术,是综合国力和社会风潮,有很多学问可以钻研和深挖,一直追溯到艺术史、文化史和世界史。
这让我联想起《穿Prada的女魔头》的一个名场面:时尚杂志底层打工牛马Andy一开始看不上时装行业,自己也穿得随随便便,但是时尚女魔头Miranda当场教她时尚背后的故事:
你身上那件邋遢的麻花棒毛衣,蓝色,是不是?但是你不知道,那不只是蓝色,也不是水蓝色(turquoise)或藏青色(lapis),确切点讲叫晴空蓝(cerulean)。
快乐无忧的你,也不会知道,有期Runway拍摄封面,需要一件这样颜色的衣衫。Oscar de la Renta做了一批cerulean晚礼服,然后YSL也有cerulean大衣,事实上Michael Kors曾以它做为整个系列的主题,而我们只需要一件,cerulean却出现在八个设计师系列,流行开来。影响了每个百货公司、连锁零售店、坊间的抄袭,在中低价市场(high street)发扬光大。
然后,有一天,你就在连锁店(high street store)减价堆里,买了它。你身上的蓝色,代表着上亿的投资与努力,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工作机会。但是,快乐无忧的你,却固执地认为你跟时装工业无关,时装不重要。当你认为你穿的衣服,是你自己的眼光与选择,事实却是,在许多许多季以前,这房间里的人,早已替你做了选择。
去了上海这个大型“时尚培训班”,我好像也找回了那个遥远的年轻的自己:曾经我也很喜欢研究时尚打扮自己,但是自从当上妈妈,这个习惯也就久违了。
作为妈妈,如果能精致一点也是很好的。说明不再只围着孩子转,也能关注到自己,并且内外兼修。
何况在这点上,作为海淀老母亲也是有优势的,因为爱学习啊!不仅要get表面功夫,更想学到背后的学问。
而且,世上学问也是普遍联系的,杂七杂八知道的越多,越会觉得这个领域好有意思想钻得更深一点。在这个意义上,学习,不仅通往美好,本身就是美好。
花生妈的小纸条
相关阅读
更多文章,请点击下方
无论你是点赞还是点“在看”
我都会很开心,感恩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