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曲张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主要是由于浅静脉反流和深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静脉压升高,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病情发展,出现下肢酸胀、沉重感、水肿、色素沉着等。其临床治疗方法多样,如传统的高位结扎剥脱、硬化剂注射等,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随着腔内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方式也由传统的高位结扎及剥脱术革新为微创治疗。本研究对比了热消融疗法中的射频消融术与传统疗法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研究背景与目的
背 景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HSL)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经典术式,但存在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切口瘢痕不美观等缺点。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腔内热消融治疗为代表的微创治疗技术逐渐得到更多的临床应用。
目 的
对比射频消融术(RFA)与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HSL)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6月期间因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72例患者(298条肢体)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96例(100条肢体)行RFA治疗(RFA组),176例(198条肢体)行HSL治疗(HSL组)。
治疗方法
RFA组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大隐静脉主干,置入射频导管进行消融治疗;HSL组通过腹股沟区切口结扎并剥脱大隐静脉主干。
数据收集
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情况;术前CEAP分级;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14问版(CIVIQ-14)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输液量;术后第1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围术期并发症及处理;术后出院前复查情况。
随 访
通过电话、网络问卷和门诊随访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及数据分析,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3、6、12、20个月。
研究结果
基本资料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手术情况
RFA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1天VAS评分低于HSL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HSL组,RFA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尿量及输液量更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并发症情况
RFA组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皮肤感觉异常、静脉曲张复发、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生均低于HSL组;RFA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S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EAP分级、VCSS及CIVIQ-14评分
术后所有患者CEAP临床分级较术前降级,RFA组81.7%的患肢降级为C0~C1级,HSL组83.9%的患肢降级为C0~C1级;所有患者的VCSS和CIVIQ-14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
结论
结 论
短期疗效:RFA短期疗效与HSL相当。
优势:RFA相对于HSL而言,创伤更小、疼痛感更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是一种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RFA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方面显示出与HSL相当的短期疗效,并在减少创伤和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目前已是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首选方案
专家推荐
专家介绍INTRODUCTION
卫毅楠
副主任医师
山西盈康一生总医院(运城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主任
肿瘤中心-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中心主任
肿瘤-放射性碘125粒子病区主任
个人简介:
国家肿瘤微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急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山西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山西省医师协会肿瘤消融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医师协会介入分会肿瘤专委会委员
山西省老年医学会胸部肿瘤分会经皮微创诊疗学组委员
山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消融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老年医学会介入治疗分会委员
运城市医学会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秘书
运城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介入治疗专业教师。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介入治疗专业教师。
科研成果:参与市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1部。
擅长病症:
从事介入治疗近15年,擅长:各种良恶性肿瘤的介入诊断与治疗(肝癌、肝转移瘤、肺癌、胰腺癌、直肠癌、盆腔肿瘤等恶性肿瘤的靶向化疗栓塞和灌注治疗;肝血管瘤、子宫肌瘤、肾错构瘤等良性肿瘤的栓塞治疗;梗阻性黄疸、呼吸道、消化道的介入治疗)。
在运城地区最先开展CT引导下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精于肿瘤的CT导向下穿刺诊断定性及肿瘤的微创介入治疗,肿瘤碘125粒子植入术、肿瘤消融治疗(射频、微波、纳米刀)。
山西盈康一生总医院(运城第一医院)
介入血管科团队
13593588552 1773592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