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庄子》:人生有种智慧,叫换个角度

文摘   文化   2024-07-13 22:03   广东  


一件事情的真相,有千万种可能。


钱钟书曾说:“换个角度看世界,会收获不同的东西,世界也因此以另一个面貌展示在你面前。不同的位置,看到的风景也完全不同。”


和芷宁一起读庄子,跳出非黑即白的世界,打开另一种可能。





关注芷宁 开启内在成长之旅


  • 横看成岭侧成峰



《庄子.齐物论》里讲了一个故事。


尧帝时期,贤士啮缺向他的老师王倪请教万物共同的标准。“子知物之所同是乎?”


没想到王倪一问三不知。王倪接着说,我可以试着回答。


他举了个例子,大家一听就明白了。“民湿寝则腰疾偏死,䲡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


如果久睡在潮湿的地方,人就会患腰疼的病痛,甚至半身瘫痪。可是泥鳅不至于吧,泥鳅就喜欢睡在潮湿的地方。


如果睡在很高的大树上,人会提心吊胆,害怕掉下来。可是猿猴不至于吧,猿猴住在高大的树上才自在。


这里说的人、泥鳅和猿猴三种动物,谁的睡眠方式能做共同标准?


庄子借王倪的回答,提出了一个很高维的观点,看待世界最好能用多个视角。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可能需要你跳出这个问题本身去寻找。


元丰七年,苏轼在被贬的途中,与友人同游庐山。同样是写庐山,李白写庐山的景色秀美壮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轼却看到了另一个哲学角度,在庐山脚下的西林寺写了首《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他发现庐山横看成岭,侧看成峰,你站在不同的位置,通过不同的角度,竟然可以拥有全然不同的风景。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一个巨大的偏见里。


罗翔说过一句话,一个农夫来到城市,不懂交通规则,他不是蠢,他是不理解什么是交通规则。一个城里人到乡下,分不清麦子和稻子,他也是因为不理解。你去的地方越多,你就越能走出地域的偏见。


我很喜欢一句诗“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在我们的生活中,偏见无处不在。如果我们读懂了庄子的视角,一定会活得更通透。



  • 看待世界的坐标系



马克·吐温有句话:如果你身上唯一的工具是一把锤子,那么你会把所有的问题都看成钉子。查理·芒格把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称为“铁锤人”。铁锤人因为思维模式单一,遇到很多问题容易束手无策。


同样的,柴静在《看见》里写过一段经历。


她刚进央视做记者时。她的老师陈虻,将一盒烟拍到桌子上:问这是什么?柴静回答,一盒烟。


陈虻说,我把它放医学家面前,他会写尼古丁含量,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的多少倍。如果让经济学家写三千字,他会写烟草是国家税收大户,烟草走私对经济的影响。如果让搞美术设计的人写,那他会写烟壳的色彩、标识和创意。


他对柴静说,如果请你写三千字,你会写什么?你有自己看待世界的坐标系吗?


我们想象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如果你的认知坐标系太少,很容易陷入困境。


一个仓库如果没有货架,物品就容易堆得杂乱无章。一个人做事如果没有思维模型,就容易没头绪拎不清,陷在低水平的重复里。


我们的人生不是单一的轨道,而是可以自由驰骋的旷野。换个角度看世界,也许会豁然开朗。


祝福我们。



和芷宁一起每日正念

相信是万能的开始

扫码备注:正念打卡群


读经典,养能量

活成自己的那束光





喜欢芷宁讲庄子,记得关注公众号,点个在看

芷宁的小世界
人生真正的成功,就是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你的成长,每一步都会发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