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庄子》:你看到的真相,其实是假象

文摘   文化   2024-07-10 08:16   福建  

《孙子兵法》里说,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我们眼睛看到的,并不一定为实。



关注芷宁 开启内在成长之旅



  • 真相在表象背后


《庄子·齐物论》里讲了一个猴子朝三暮四的故事。


一个养猴的人,因为养的猴子数量太多了。他的家底都要被吃空了,渐渐地供不上猴子的口粮。


他试着找猴子们商量。他拿着几个果子走到猴群边,试探性地问:“从今天起,我每天给你们发七颗果子,上午发三颗,下午发四颗,怎么样?”


猴子们一听怒了,抓耳挠腮,一片喧哗,很不满意!


养猴人一看这情况不对劲,连忙改口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刚刚说错了。以后上午给你们四颗果子,下午给你们三颗,这下可以吧?”


猴子们一听上午有四颗,高高兴兴的接受了。明明是两个一样的方案,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却能让猴子们喜怒不定。


庄子感叹道:“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圣人不会过度强调是或者非,而是让心中的天平始终不偏不倚,不定义,无偏见。


庄子通过讲故事,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角,想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也就是道。


因为我们看到这世界呈现的样子,受我们自己的局限


大学教授在课堂上,问了学生们一个问题。在美国一年死于车祸的人多,还是死于肺癌的人多?绝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是车祸。


但实际数据是,在美国一年死于车祸大概3.6万人,肺癌是16万人,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


但为什么80%的学生会认为是车祸呢?因为肺癌去世的人,不会被报道,而车祸会被报道。普通人肺癌去世,不是什么新闻。


我们听到的报道是真相,但不是全部真相,只是因为更容易被我们知道。


有一个思维模型,叫信息的易得性偏差。什么样的信息来的容易,它就会先入为主,成为我们的认知。


对于猴子们来说,它们因为朝四暮三而高兴,也是因为他们的认知偏差。只看现象,没有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


  • 看到的是视角,不是真相


《沉思录》里有句话,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三国演义》第95回,讲到空城计的故事。和庄子讲猴子朝三暮四的故事一样,空城计也在教我们如何看待真相。


魏国派司马懿进攻蜀国街亭。马谡驻守失败后,司马懿率大军直逼西城。


诸葛亮仅有几千人可以迎敌。只见他焚香抚琴,沉着镇定,大开城门。寥寥数人在城内打扫,他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有埋伏,引兵退去。


面对空荡荡的城池,一代枭雄司马懿真的没认出这是诸葛亮的求生之计吗?


司马懿之所以能蛰伏多年再夺权,不仅仅是他用兵厉害,更在于他能洞察人心,看见表象背后的真相。


他明白狡兔死,走狗烹。如果曹魏失去诸葛亮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司马懿自己就会失去利用价值,处境变得危险。


给诸葛亮的一条生路,也是他给自己留的一条后路。


就像冰山效应,我们眼睛看到的,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而冰山的大部分其实都隐藏在水下,难以被直接观察到。


《教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据说人生有三重境界,一是看山是山,二是看山不是山,三是看山还是山。


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此心光明,即得自在。


祝福我们。


和芷宁一起每日正念

相信是万能的开始

扫码备注:正念打卡群


读经典,养能量

活成自己的那束光






喜欢芷宁读经典系列,记得点击下方卡片,加星标关注哦


芷宁的小世界
人生真正的成功,就是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你的成长,每一步都会发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