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庄子》:成年人最好的活法,不纠缠,不生气,不较劲

文摘   文化   2024-06-27 21:18   广东  


《道德经》里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当我们清楚天道的规律,就不会着急与人争辩和纠缠。


因为每个人的结局,都藏在他的认知里。


关注芷宁 开启内在成长之旅


  • 小知不及大知,知而不争


《庄子.逍遥游》里小年和大年的故事尤为经典。


庄子先感慨了一番:“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小聪明不及大智慧,寿命短不及寿命长。我是如何知道的呢?


庄子非常喜欢观察自然。他看到第一个生命是清晨的菌类,早上诞生,中午以前就死亡。第二个生命是蟪蛄,也就是知了,他只活一个夏天。如果你跟他讲春天秋天,他是不懂的。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所有的不知道,都受限于他们短暂的生命。


相对于短,什么是长呢?“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 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做春,把五百年当做秋;上古有叫大椿的树,它把八千年当做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是多长的生命呀。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


面对冥灵、大椿这样的周期,从某种程度上,我们人类其实就是朝菌,是蟪蛄。


庄子的造物者视角非常玄妙,通过对比让我们知道,人能探索的范围也极为有限。他给了我们关于大的向往和格局,让我们用超越自身的眼光去看待万事万物。


只有对宇宙之大有了敬畏心,我们才会开始理解身边的每个人。没有好坏,没有对错,只是不同的人和物处在不同的能量频率里,所以做了不同的选择


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会知而不争,从心底生出慈悲。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的一段话,每当你要批评别人,要记住,世上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么好的条件


  • 认出三季人,自然不生气


《论语》里,有一个关于三季人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子贡在门外扫地,一个访客走过来问他:“你是孔子吗?”


子贡回答:“我是老师的弟子!”客人试探着问,“听说孔夫子通晓古今,我能否向请教你一个时间的问题?”


子贡欣然答应:“那你问吧”。客人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呢?”


子贡心想,这还要问吗,笑着回答道:“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没想到客人摇着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后来两个人四季三季的争执不下,到中午都没个结论。子贡正准备带客人去见孔子。


刚好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子贡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想了想没有回答,又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客人得到了满意的答案,笑着离开了。


客人走了以后,子贡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什么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争吵三天都讲不通。想到这一点,吃点亏无所谓。


孔子的三季人,和庄子的小年大年巧妙地呼应了起来。生活中,我们又会遇到多少“三季人”呢?


芷宁写的庄子,有人喜欢,也有人抬杠。我曾经引用过几次《道德经》里的句子。有读者留言说,道德经根本没说过。我没有回应,是三季人的故事让我有了平常心。


杨天真曾经在节目中分享了一个词叫“喜恶同因”,比如你很厉害,有些人会因为你的聪明厉害喜欢你;也有些人因为你聪明厉害而远离你。你有变化吗?你没有。只是因为是不同的人,同样碰到到厉害这个点,不同的人,反馈也不同。


我喜欢一句话:你对我的百般注解与识读,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余的你。


读庄子,就是在修一份平常心,不纠缠,不生气,不较劲。


不在他人心中修行自己,也不在自己心中强求他人。


祝福我们。



和芷宁一起每日正念

相信是万能的开始

扫码备注:正念打卡群


读经典,养能量

活成自己的那束光






芷宁的小世界
人生真正的成功,就是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你的成长,每一步都会发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