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习录‖042.轻重浮沉

文摘   体育   2024-10-22 05:25   福建  

践习录‖042.轻重浮沉


杨家老谱中有一篇《太极轻重浮沉解》,单纯从字面意思上看,并不艰涩,但难就难在,用文字去形容一个看不见而只能摸得着、只能去体会的东西,就很困难了。

现在资料很丰富,关于对这篇文章的解释也很多,但我的感觉是越看越糊涂。所以,现在我把别人的解释都抛开,结合自己的体会和师门前辈的传授,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篇拳谱讲的是四种劲,也可以说是四种手法的关系:轻、重、浮、沉。

先说字面意思。

轻者,轻也,就是不重、分量小,在这里指轻灵、不用力。与轻相关联的是“浮”,轻了,就容易“浮”。浮,有浮在水面上、沉不下去的意思,也有不稳定的意思。轻是对的,浮就错了,因为浮是一种“假松”,是做作出来的,不是松出来的自然的轻。

与“浮”相对应的是“沉”,指没入水中,也有陷落、落下之意,这里指劲力向下。与“沉”相关联的是“重”,指分量大。

老谱中对“重”有一个解释,但这个解释反而不好理解。“双重为病,干于填实。” 双重为病,就是两个人顶上了。干,指树干、主体部分,如果主体部分都被力夯实了,实实在在填满了,就笨重了。两个人都用力,就“卡死”在那里了。

这里牵扯到对“双重”的理解。我们在《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中已经讲过了,这里简单重复一下。双重不是两只手、两只脚同时用力,而是两个人都使劲,就是“顶”,“实打实”。

老谱上说,双重为病,双沉不为病,双浮为病,双轻不为病,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为病……

双重,俩人顶牛,为病手。沉和重不同,我们一会儿单说。双浮,两个人都不使劲,也就没法听劲。这和双轻不同,双轻是两个人都轻灵。半轻半重与偏轻偏重不太好理解。老谱上说:“半者,半有著落也,所以不为病;偏者,偏无著落也,所以为病。偏无著落,必失方圆;半有著落,岂出方圆?”简单说,就是“半”是对的,“偏”是错的。因为“半”表示不完全,但已经有了,只是还不够完美。半轻半重,表示有轻有重,虽然还有重,但“轻”已经有了着落,说明功夫不到,但不是“病”。偏轻偏重,指有意识地偏轻偏重。偏轻就是我们常说的“假松”,偏重就是还不会放松。

这篇拳论字数不多,但很难看懂,有些观点和我们的体会也不完全一样。我们对这篇拳论的解释,和其他门派的解释也不一样。

我总觉得这篇拳论说得过于复杂,越复杂越难以理解。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轻重浮沉,我们有一种更简洁的说法:“双轻不浮是高手,双沉不重太极手,半轻半重太极手。”

推手中,两个人都很轻灵,轻灵中有东西,不是浮皮潦草,不是假象,这是高手。轻也好,沉也好,都必须是松出来的,自然的,不是假象。假象的轻,就是“浮”;假象的“沉”,就是“重”。假象,就是人为的,做作的。

两个人都很“沉”,但不重,或者半轻半重,已经开始轻了,但不够轻,还有点重,这种“半轻半重”是自然的,不是“忽轻忽重”,这也是“太极手”,符合太极拳的理。

因此,在我们的概念中,要轻不要浮,要沉不要重。其要点在于是不是“自然”。

在我们看来,“轻”和“沉”都是自然的,不是做作出来的,是通过不断地练习,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然“生长”出来的。如果是做出来的,就是假象,假象的“轻”就是“浮”;假象的“沉”,不是先天的、自然的“沉”,就是后天的“重”。“半轻半重”也是自然的,不是有意做作的,有意做作的是“忽轻忽重”。

“半轻半重”也不是“五阴五阳”,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被文字所欺骗。

我们经常碰到的一种病手是“忽轻忽重”,这是假装的轻,假装的重。一搭手,他说,你看我这个多轻啊,你一按,梆硬,这是做作出来的“忽轻忽重”,不是半轻半重。

因此,在我们看来,是“病”不是“病”,不能只看表征,要看内在的实质。自然的、松出来的,就是对的,是“不病”。

有一个故事。有一次马老去王子英前辈家,温铭三师叔也在场。温先生提出一个问题,说外面有一种说法叫做“逢什么什么必沉”,这是什么意思。

王子英前辈说,别管这些乱七八糟的说法,就是松开。然后,王子英先生让马老走过去,他把胳膊一伸,搭在马老的肩头,说你蹲下点,再往起站。马老说:“那个时候,我不到30岁,身体有劲着呢,结果我往起站,怎么站也站不起来。我说,您怎么那么大力气,我站不起来。王先生说,我要使劲就坏了。你看,我一使劲,我就出去了。这是松出来的,完全不动,周身一放松的沉,这才是先天之沉。”

过了几天,马老又去刘晚苍老师家串门。“刘老师问,上你师爷那里去了吗?我说去了。给你说什么了?给我讲这个轻和沉,他那个胳膊跟扁担似的,我怎么使劲也站不起来。刘老师一乐,说,来来来,我给你说说怎么回事。我又蹲那儿,刘老师说往起站,我说实在站不起来,站不动。忽然,我也不知道怎么来的一股劲,吧唧,我坐地上了。刘老师说,知道怎么回事了吗?我说明白了,明白了。他说,就是别使劲,松,别动。”

过后我思量很久,“站不动”这句话越想越有意思,越想越传神。但当时,自己却是一脸懵。

当时,马老看我不明白,还举了另外一个例子。他说,“你拿着手机,把它托起来,手机沉不沉?我说不沉。马老说,你完全松开,用最小、最小的力托着看看,这时候你能感觉重量增加了很多倍。反过来,我要托你的时候,你不动,往下放松,也是一样的。托你的人,他自己就起来了。你沉,我就起来。但是,记住这个接触点,还要留住,不能跑,不能丢。用身法下沉。不能用力,用力就没有这个效果。”

我也亲身体会很多次马老的“沉”,那种沉不是重,马老的体重也没有多重,我完全可以把马老抱起来。但是,我托着马老的肘往上托的时候,说他是像大山一样瓷实吗?也不是,就是感觉“沉”,不仅纹丝不动,而且托着托着自己就起来了。

这就是松出来的“沉”。

一个特别复杂的“拳论”,在我们看来,就这么简单明了。

部分专辑链接

《大唐搜神记》《侯门拾遗记》

《南湖传习录》《推手践习录》正式版

《南湖传习录》番外篇《太极杂谈》

《憨山大师传》《太极七篇》等

《辟谷》《潜修集》《笃学记》 

《事问集》 、 《共修集》

《读史札记》 《月影集》《水云笺》

 《论语漫言》《诗经新唱》

《刘十二的香》《中医医案》

视频专辑:

打坐与动功太极拳人在旅途



潜真堂
佛道儒医,涵蓄圆融;修己安仁,太极养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