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分开吃还是合起来吃更好?

文摘   2024-10-05 09:00   吉林  

老齐得了冠心病,一直吃阿司匹林,但还是发生了心梗,后来医生又加了氯吡格雷。他觉得奇怪,为什么坚持吃了阿司匹林还会心梗?那还有吃的必要吗?

这两个药作用相似,为啥有时分开吃,有时又要一起吃?


▍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为啥必须要吃? [1]

血小板类似于血液里的修路工。当血管这条“高速公路”出现坑坑洼洼(也就是受损)时,血小板就会立马冲上去,开始修补,就像工人们围着坑开始填补一样

修补的方法就是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血栓,帮助止血。这本来是好事,毕竟谁也不想血流不止。

但问题来了,有时这些修路工为了多干活多拿钱,在路面平整时也开始“修修补补”。这种过度施工会导致血栓不该有的地方也出现,进而引发心脏病、中风。

这时,抗血小板药物就像是道路负责人,负责管住这些修路工,让他们别乱来。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让血小板不容易聚在一起,从而降低血栓的风险。

吃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目的是:

1.预防冠心病复发

心脏病发作过后,抗血小板药物就担任起心脏的保镖,防止血小板在心脏的血管里形成血栓,避免心脏病再来一次,

2.预防脑卒中(中风)或小中风

抗血小板药物是“脑部交警”,防止血小板在脑血管里乱停车,堵住血流。它们能有效预防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就是“小中风”),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3.预防外周动脉疾病(主要指四肢血管堵塞,尤其是下肢)

抗血小板药物是血管的守护者,防止血栓堵住腿部的血管,确保血液能够顺利到达腿部,避免肢体缺血后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

4.心脏支架植入术后,预防血栓堵塞

心脏支架植入后,支架虽然帮助血管保持通畅,但它本质上是个外来物,身体可能会把它当成入侵者。

血小板是身体的修复者,它们会迅速聚集在支架周围,试图修补这个“伤口”。如果不加以控制,血小板过度活跃,就可能形成血栓,堵塞支架,导致心梗等严重问题。

抗血小板药物让血小板不至于过度反应,从而防止血栓形成。这样,支架可以顺利发挥作用,血液也能畅通无阻。


▍吃阿司匹 ,为啥还是发生了心梗等?[2]

像前面患者老齐,一直吃了阿司匹林,为啥还是发生心梗?

抗血小板药物的个体差异:药效因人而异

虽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效果不错,但每个人的效果并不一样。

就像有些人喝咖啡一杯就精神抖擞,有些人喝了却没啥感觉,抗血小板药物的效果也因人而异。有些人吃了药,血小板乖乖听话。但有些人吃了药,血小板还是“我行我素”,该聚集还是聚集。

10%~20%的患者:仍有新血管事件发生

尽管抗血小板药物很给力,但不是万能的。大约10%20%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仍会发生新的血管事件。就像有些人戴了安全带,车祸还是发生了。

当某些人对抗血小板药物反应不佳时,医学上称之为“抗血小板药物抵抗”。也称为“抗血小板药物无反应性”。

简单来说,就是药物对这些人“失灵”了,血小板依然活跃,可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这种情况就像是你给血小板发了“不要聚集”的指令,但它们根本不听,继续不停聚集,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为什么会有药物抵抗?

药物抵抗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基因差异、药物代谢问题,或者是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等因素影响了药效。

就像有些人天生对辣椒不敏感,吃再多也不觉得辣,抗血小板药物在某些人身上也可能“打折扣”。这也是为啥医生有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药物方案,确保药物能发挥最佳效果。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时为何联手? [2-3]

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是主力

对于大多数病情没那么严重的人,其实不需要“双抗”,只用一种药就够了。通常首选阿司匹林,像是用一把锁就能关好门。

不过,有些人对阿司匹林过敏,或者因为胃肠道问题不能耐受它的副作用(比如胃痛、胃出血),这时候氯吡格雷就可以顶上,成为替补选手。虽然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不同,但它也能很好地抑制血小板,帮助预防血栓。

联合应用:双抗组合

就像修车时,有时一把扳手不够,还得再加个螺丝刀,治疗心血管疾病也是如此。

有些人对阿司匹林的效果不敏感,单靠它一个可能不够。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像两把不同的锁,分别锁住了血小板的两条“活跃通道”,从而减少血小板的凝聚。让它们一起用,就像两个人合力关紧一扇门,效果更好,这种组合叫做“双抗”(最常见的组合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普拉格雷等)。

对心脑血管问题特别严重的人,或做了支架手术的人,他们的血小板特别容易“粘”在一起,所以需要“双抗”更有效地控制血小板的活跃,常用的组合就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标准双抗治疗时间:通常为6-12个月。

高出血风险患者:可能缩短至3-6个月。

低出血风险患者:可能延长至超过12个月。


医脉通友指南读者俱乐部成立啦
<加入社群、获得帮助、相互支持>

👉参与经验分享

分享“抗癌心路”,帮您发表在公众号上,抒发心情自我排解、影响并帮助更多患友;也可以随时向我们提供选题建议,或转发、点评我们的科普文章。

👉参与科普活动

群主会不定期做各种科普小活动,并有礼品赠送

👉加入疾病群

添加小助手,拉您进病种群,有问题或需要帮助可直接在疾病群向医生、营养师提问。

长按二维码

进入癌友指南俱乐部

▍阿司匹林等4种抗板药,都是怎么干活的? [3]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道路负责人)有以下几位:


阿司匹林

通过抑制一种叫COX-1的“施工信号”,让血小板少生成一种叫血栓素A2的“施工材料”,从源头上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就像是把工地上的水泥车给停了,没材料了,工人们自然也就干不成活了。


氯吡格雷

它的策略是直接堵住血小板表面的P2Y12受体,等于把工人们的对讲机给关了,大家没法互相喊着干活了,聚集自然也就少了。


替格瑞洛

这位跟氯吡格雷有点像,也是堵住P2Y12受体,但它是“可逆”的,意思是它可以随时撤回命令,灵活性更高。就像是管事的说:“你们先别干了,等我通知。”


普拉格雷

它跟氯吡格雷干的活差不多,也是通过P2Y12受体来控制血小板的聚集。


总结一下:高危患者用“双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手出击。低危患者单药就够,阿司匹林是主力,氯吡格雷是替补。


参考文献:

[1]郭平平,陈晓霞,王晓蓉,等.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抵抗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9, 27 (03): 321-328.
[2]胡君茹,姜华,刘效栓.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进展 [J]. 中国药房, 2013, 24 (08): 750-753.
[3]李小鹰. 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 (03): 281-284.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医脉通血液病患友指南
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等诊治与康复护理科普,分享病友经验、探讨新药进展、提供专家指导,帮助患友少走弯路,以期延长生存、降低复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