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早就想对县域内中小学的购物进行统一管理,特别是食堂经营中的食材购买显得更为迫切。
之前有过要求,只是要求不够硬性,各学校在电子商务平台购物并不积极。尤其是对扶贫物资的购买,更显得佯答耳聋。
自某年下半年的开学季开始,县里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各学校到规定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购物。
而且,随要求下发的还有一个任务完成指标,对规模不小的中小学都有具体的购物金额要求。
这样一来,校长们不可能还是无动于衷。
面对一个学期高达几十万的金额指标,校长召集后勤方面的相关管理人员碰头进行商议。
哪些物资需要进电子商务场,各种物资的具体金额怎么分配,先要做出规划,然后再跟商务平台签订合同。
后勤副校长跟总务主任去县里跟供货商进行洽谈。
洽谈地点就在他们的平台总部,某个农贸市场中心的门面。
供货商负责人跟学校代表见了面,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
县域内的供货商只有这么两三家,非此即彼,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
合同他们早已拟好,也不会有多大的改动。
区别只在于学校购物的种类及供货量的大小而已。
后勤副校长跟供货商私下聊了一些细节问题和提出了一些要求。
对于学校的要求,供货商负责人几乎没有犹豫,全部都可以承诺和答应。
购物种类,供货时间,价格比较等,他们表示,全县范围内是平等的,决不会存在坑学校的问题。
学校表示,像猪肉、鱼类这些大宗物资全部放在电子商务平台后,当地的肉贩和鱼贩可能会有意见。
供货商负责人表示,这不存在任何问题,他们是县里委托经商的,如果当地有市霸问题告诉他们就行,他们会找人摆平的。
然后,供货开始。
学校提前一天开出购物单,供货商第二天会准时将物资送到学校。
这样也好,省得学校还得安排购物人员每天上街购买,也省略了讲价的步骤。用电子平台的说法就是,这样的物价是全县透明的,在哪个平台都是一样。
运营了一段时间之后,学校还是发现了一些小问题。
比方说价格问题,市场的猪肉30元/公斤时,他们的供货单会是32元或者34元/公斤。
比方说物资问题,学校明明要求是剥皮猪肉,他们提供的猪肉有时不会去皮。
比方说以次充好的问题,学校要求的大白菜,他们会时不时换成包芯白菜。
这些都是小问题,但他们似乎好像并不在乎。学校说了,他们依然。
学校表示了不满,他们仍然。
后勤副校长跟其他学校交流时,其他学校表示也遇到过同类问题。
供货商知道有问题,就是不改正。
或许,这就是他们赚钱的手段之一。
合同已经签订,学校购物金额任务需要完成,他们两三家独大,学校好像无可奈何。
学校向上级汇报,上级向教育局汇报。
汇报的结果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反馈。
这些供货商真牛X。牛X在他们是县里委托经营的,只要不是特别过分,学校对他们的要求显得分量较轻。
过了一段时间,总务主任和后勤副校长想终止合同,另外找供货商购物让校长否定了。
校长说,不在这个平台购物,我们的扶贫任务怎么完成?
后勤副校长不置可否,摇了摇头,算是前面的要求没有提。
不知道何时校园内多出了一台供货柜。高铁站那种投币后自动出货的购物柜,只不过柜内暂时空空如也。
校长说,这是供货商们的供货柜,是向学生售卖牛奶和饮用水的。
他们在学校设立这样的供货柜,并没有跟学校商量。他们的解释是,这县里周书记的意思。
周书记的意思,谁敢拒绝。
又过了半年,周书记进去了。
那台供货柜还在,犹如当年周书记在位时般牛x,柜内还是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