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官方的回应,我们还是应该相信他的权威性。
11月4日,网友对江西万安县提拔三名95后中专生为副科的任前公示质疑。很快,万安县委组织部发布了《情况说明》。
情况说明称,所提拔的三位同志是面向农村户籍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在乡镇工作5年之后,均符合提拔条件。
通过笔试、面试和考察程序,经县委常委会研究,三位同志被确定为拟选人员。相关程序完全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此后,万安县组织部针对网友的质疑还有相关的一对一回答,包括被提拔人的学历、资历和提拔的依据及考核程序,比较复杂。不是内行人一时看不出具体的丁卯。
既有程序,又有县委常委的研究决定,决不能说万安县的这次任前公示有什么内幕,更不能说有什么黑幕。
特别是网友把被提拔的三人中有两人姓邱跟万安县某位主要领导也姓邱强行地联想起来,有点自作主张了。
不过,万安县组织部的情况说明还是不能解释网友心头的疑惑。
任前公示没有问题,合理合规的说法却经不起逻辑的推敲。
网友的疑惑点在于,为什么有这么一种三个定向?
算上被公示人3年中专求学,再加上工作经历5年,他们应该在2015年前后求读定向中专。
八九年前,即便是面向农村户籍,为什么还要侧重培养中专生?
不说现在的985、211大学毕业学生工作不好找,哪怕放在8年前,中专生在任何工作招聘机遇前都没有优势可言吧?
恰恰这三位同志通过三年中专加五年工作时间,成功绕过了所有研究生、本科生绕不过的高考、公务员考试,用时间换空间的方式达到了后者一辈子难以企及的高度?
回溯一下,八九年前万安县这样的定向培养是所有的初中毕业生都知情还是只有3位或5位知情?
如果绝大多数农村孩子不知情,无从报考,也不敢报考,那这样的三个定向有没有打枪之后再画靶的可能?
我们不能有学历歧视,并不能说中专生就没有能力。
但有一个事实,近十几年内很难听说有中专生毕业后就直接工作的实例。中专生如果不提高自己学历,放在任何地域和领域都是难以找到工作的。
虽说有三个定向在前,但同时把三个人安放在同样的工作领域,五年后同时提拔为副科,这种剧情巧合度太高了,高得旁人难以置信。
矛盾的是,副科为公务编制,三位任前公示的同志为事业编制,这样的跨度是不是有点大?
有人指出,这种把事业编转公务员的操作不是系统里的内行人是想不出来的,也是操作不了的。
不出意外的话,此次被公示的三人,以后会有火箭般的迁升。
有了公务员身份,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再加上背后有懂事业编转公务员操作的内行支撑,他们不想提拔都难!
普通的公务员想要升上副科,可能要穷极一生的追求。
我们不论资排辈,也不否认年轻人的工作能力。但有理由怀疑,这三位95后,凭什么只在工作5年后就超越绝大多数普通公务员?何况,他们还是以第一学历为中专的身份,他们比那些本科生研究生,工作了二三十年公务员优秀在哪里?
事情不看能否自圆其说,要看逻辑是否通顺。
从万安县组织部的说明来看,三位95后的任前公示当然没有问题。
但前前后后的操作,不能说没问题。
干部年轻化没有问题。能者上庸者下也没问题。
不过,这样的操作一定要在能和庸可以明辨的情况下。
我们不能只因为他年轻,而不顾他是否优秀的事实就强行要他上。这样既有德不配位的问题,也有误伤不年轻的能者的问题。
官谁都能当,95后可以85后更可以。
担心的是,程序正义的背后有逻辑问题,年轻的上了,不年轻的躺平了,革命工作就不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