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晚报 • 随笔 | 耿凤忠:烧土豆
文摘
2024-10-18 11:09
河北
小孙女在一位叔叔的指导下堆好柴火,认真地码着生土豆。耿凤忠 摄 去年“十一”放假期间,小孙女从北京回到保定,想回老家阜平县砂窝镇龙王沟玩几天。在她5岁时我曾带她回去过一次,那时的老家在她的记忆中还不是太清楚,也没有什么深刻印象。 这几年,我经常给她念叨,我小时候去山里干活,到了秋天就不用带中午饭,可以从地里刨土豆、掰嫩玉米棒子,从山上用镰刀割柴火,背下山后烧土豆和棒子吃,那个香甜好吃劲就别提了。我给她念叨时回味着在老家吃土豆、棒子的情景,嘴里还一个劲地发出“啧啧”声,馋得小孙女两眼看着我,咂巴着嘴,一副口水快要流出来的样子,还让我答应她,放假期间一定要带她回趟老家,她要自己动手,感受烧土豆和棒子的乐趣。 10月3日清早,天刚蒙蒙亮,小孙女就起了床,全家匆匆忙忙吃了早饭就出发了。驱车两个小时到县城稍事休息,而后继续前行,又经过两个小时的路程,穿过蜿蜒曲折的盘山小路,终于到了我曾经生活的小山村。一路上小孙女一门心思琢磨着烧土豆和棒子,她两眼望着窗外,看着一座座青山从眼前疾驰而过,心情十分焦急,恨不得马上到家,还不时地问:“快到了吗,还有多远?”她手里拿着一个小笔记本,向外张望的同时还在本上写着什么。 到村里一下车,顾不得一路颠簸的疲劳,小孙女就拉着我要烧土豆和棒子。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我们选了一块宽敞平整的地方作为场地,紧接着又在几位亲友的带领下兵分三路,一路去一家的地里刨土豆,一路去另一家地里掰棒子,还有一路去乡亲家取柴火。一个小时后,大家从地里刨了50多斤土豆,掰了30多个棒子,取来一大堆柴火。小孙女在大家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将土豆和棒子码在柴火堆上,点着了火,周围五六个人每人手里拿了一根三米来长、有拖把粗的木棍,让柴火充分燃烧。 小孙女兴奋地拿着一根短木棍在燃烧的柴火堆周围来回走动,不时拨拉几下柴火堆,不停地问:“熟了吗?能吃了吗?”“别着急,还不熟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身旁一位叔叔耐心地跟她说着。半个多小时后,柴火烧成了火炭,大人将木棍穿在旧棉袄的袖子里来回扇动,用火炭烧烤土豆。小孙女不停地跑前跑后,看着比谁都忙活。又经过20多分钟的烧烤,土豆熟了,外表被火烧得像黑煤球似的。大家拿来一个荆条编的篮子,将烧熟的土豆放进去。小孙女和一位叔叔各抓住篮子一边,喊着“一二一二”摇动篮子,使里边的熟土豆互相蹭撞,将烧煳的黑皮蹭掉,10多分钟后熟土豆呈现出金黄色。 小孙女和大家一起开心地吃起来,边吃边念叨着:“真好吃,又甜又面!”她一口气吃了三个大土豆。待棒子烧到八成熟时,大家把煳了的外皮剥掉,用一根一尺来长筷子粗细的荆条棍插在尾部,再放在火炭上边吹边烤,火炭中不时爆出玉米粒的“叭叭”响声。一会儿工夫,嫩棒子烤成了焦黄色,小孙女接过去,吃得那叫开心呀,一口气又吃了两个。吃饱后,她还想试着体验自己亲手烤的过程。 这次的老家之行使小孙女亲眼看到山区农村田园生活的美好,知道了玉米、土豆从播种、浇水、施肥、锄草到收获的全过程,感悟到了每粒玉米、每个土豆的生长都凝聚着农民的勤劳和汗水,体会到农民长年累月田间劳作的不易,更感受到了他们的善良、淳朴和热情,这些都将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留下美好的记忆。刊发于2024年10月18日《保定晚报》第8版
耿凤忠
河北阜平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司法机关工作,在职干部,工作之余热衷文学创作,偶有作品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