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二国”
(报告文学)
张金刚
“我叫李二国。”在阜平县很多乡村,当老乡们需要保险理赔时,就会看到一个人风风火火赶来自报家门并快速处理问题。
初听李二国的名字,以为是个大男人,可一见面一打交道,不由得瞪圆了眼,原来是位在太行山深处土生土长的山妹子。
1995年从哈尔滨保险学校毕业后,李二国回到了那个虽然贫困却让她深爱,并愿为之奋斗一生的家乡阜平。2012年2月,走马上任中国人保财险阜平支公司经理,她一干就是12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状”“河北省文明单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一系列国家、省市级荣誉接踵而至,凝聚着阜平人保财险团队及经理李二国兢兢业业、披星戴月、务实苦干、团结奉献的辛勤与汗水。
农民心里两个“怕”
阜平是个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更是一块希望的土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革命战争年代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新时代,阜平一直是“先行之地”。然而,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帽子”,却死死地扣在老区人民头上几十年,压塌了他们的脊背,摧折了他们的信心。这一现实,李二国感同身受。共产党员的责任感、阜平人的致富梦,让她横下一条心,务必攻下这一城。
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怎么把握住时代脉搏、保险能做什么?李二国首先明确了一个思路: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政府倡导什么,我们就琢磨什么。根据阜平的地理特点和气候环境,县里明确了大力发展食用菌、高山林果、特色养殖等富民产业。跟着县里的思路,李二国带领她的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研,发现无论是搞种植还是搞养殖,农民心里都有两个“怕”,一怕自然灾害和疾病疫病,二怕价格波动。因为怕,所以不敢干。更有群众说:“不干,能吃一碗饭;干了,也许只能吃半碗。”
王林口镇东王林口村村民陈玉明,早些年在外做生意,日子红红火火。2014年初,看着有的乡亲养羊挣了钱,他拿出全部积蓄买了300只肉羊,开办养殖场。可没想到,因为没经验,羊运回来就开始拉肚子,每天死掉十几只,不到半个月只剩下三分之一,赔了四五十万元,不到半年就赔光了全部积蓄。陈玉明逢人就说:“千万别搞养殖,风险太大,百姓承受不起。”
针对阜平农业发展现状及农户的顾虑,李二国提出了“农业保险全覆盖”项目,既对种植养殖户进行雪、火、病、疫等灾害损失承保,也对因市场价格波动给农户或企业造成的种植养殖成本的损失进行承保,为农业发展兜住经营风险。
经过多方论证,承保设想得到当地多个部门的支持,且表示要“联动配合”。有政策、有支持、有目标,工作就有了力量。那段时间,李二国白天找领导,忙下乡;晚上做方案,写报告,会同上级公司逐步摸清制约农村发展、农业兴旺、农民致富的棘手问题和现状。通过积极沟通政府和上级公司,“保险兜底”解决农户无法偿贷和经营亏损等重点问题的金融扶贫思路逐渐明晰。
人保五级公司对成本损失险进行了调研开发,并于2014年11月8日在阜平“落地”,拉开了扶贫农业保险全覆盖工作的序幕。阜平建成由县金融服务中心、乡金融工作部、村金融工作室构成的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覆盖全县所有乡镇、村。全国首创成本损失险获得2015年“全国农业保险创新奖”。
随后,李二国带领同事们不懈创新,摸索出“金融扶贫,保险先行”“政府+保险+银行+农户+企业”的“阜平模式”。成本损失保险、农产品质量责任险、“三农”保险……各类首创、独创险种覆盖了阜平主要种养产品,为乡亲们抵抗自然灾害、市场变化、意外伤害提供了保障。
随着“阜平模式”强势铺开,2016年6月,中国人保集团与阜平县政府签约,启动全国首个“政融保”金融扶贫项目,开创了“政府政策支持、保险融资支农、保险保障增信”的运行模式,拓宽了“阜平模式”的价值外延,使农户“生产有保险,创业有贷款,脱贫致富有保障”。
2017年5月,阜平“政融保”产业扶贫模式在河南全省18个地市全面复制推广。2019年,李二国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李二国(中)和枣农在一起。
筑牢防返贫堤坝
2020年2月,阜平实现高质量脱贫,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果说脱贫攻坚时期,人保财险阜平支公司主要是创造创新攻克难题,那么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他们的主攻方向就是迭代升级、品牌引领。
李二国与她的团队通过开展产品、模式、制度和功能创新,建立起全县防返贫风险兜底机制,激发群众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致富的内生动力,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阜平人保依托数字化技术,大力加强科技赋能,加快数字经济建设,创新开发“智慧+保险+帮扶”防返贫信息平台,实现了扶贫、农业、住建、医保、人保财险等10个部门数据整合共享,将全县非建档立卡边缘户和非稳定脱贫户作为重点动态监测对象,利用技术手段和农户大数据分析,及时对监测对象作出“高、中、低”三级返贫预警,对存在返贫风险和致贫风险的重点人群实现了精准预警、精准核查、精准帮扶,筑牢群众防返贫堤坝。
同时,他们还积极探索了“保险+投资”服务模式,以险资直投的方式,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个人提供融资支持,实现产业企业、种粮大户、金融保险机构的合作共赢;推出了“保险+期货”服务模式,升级现有农险产品,推动其从“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通过保险行业与期货行业跨界合作,破解“市场风险大、保险兜底难”的价格指数产品开发瓶颈,推进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市场化进程。
这些专业术语、金融模式,李二国讲得头头是道,“这套操作,你或许听不太懂,但最终目标,就是让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有保险,确保不返贫。我们还将立足阜平实际和群众需要,继续创新‘保险+’项目,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为保险支持乡村振兴创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子。”
“人民财产的靠山”
聂荣臻元帅曾说:“依靠人民,比山靠得住。”身为阜平革命老区的“人保人”,李二国心中有一个坚守:新时代务必要坚持“人民至上”,回馈人民,做“人民财产的靠山”。
“金融扶贫,保险先行”的“阜平模式”看起来很美,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难上加难,一波三折。最大的障碍是山里人不信保险。起初,阜平人保所有员工深入全县13个乡镇、209个行政村、1208个自然村,走村入户讲解政策,推介保险,虽屡屡碰壁,但他们始终有一个信念:办法总比困难多。
大枣种植是阜平的传统产业,但是要“靠天吃饭”,风险很大。有时候一到了秋天,眼瞅着大枣要丰收了,却总是赶上连阴天,甚至风雨交加。枣农们眼睁睁看着大枣烂在地里,只能抹眼泪。
2015年夏天,李二国带着公司人员到了北果园镇卞家峪村,同时也带来了独创的“大枣特色保险”,一家一户宣传。一亩枣树有400棵左右,保费36元,政府补贴21.6元,枣农自家只掏14.4元。如果遭灾,公司每棵树赔偿10元。
大山里的枣农没有听说过保险,看见李二国还穿着破了洞的牛仔裤更觉得不靠谱,连连往门外赶。那段时间,李二国和同事几乎泡在村里,挨家挨户摸底,终于在53岁的枣农杨金成那里打开了突破口。在反复宣传和劝说下,杨金成终于同意“用上保险”,可是真到掏钱的时候他又犹豫了,嘴里咕哝着:“李经理,你总说这是政府鼓励的事,那县长、乡长为啥不来啊?你不会拿了钱就跑了吧?”
李二国微笑着耐心解释:“他们忙扶贫的事呢,您就放一百个心吧!”杨金成点点头,总算是信了这些人、这件事。之后,给枣树打药的时候,村里很多枣农讥讽杨金成掏钱上保险,那就是冤大头。杨金成不爱听,气恼地说:“人啊,得接受新生事物。等我笑了,有你们哭的时候。”话虽说得硬气,他心里却一点不踏实。
果然让杨金成说着了,秋天枣红的时候,天阴得沉黑,又是雨水天气,雨点子噼里啪啦砸下来,把成熟的红枣浇得裂开了口子,红枣哗啦啦地坠地。瞅着腐烂的红枣,枣农们想着一年买农药、肥料的钱和雇人的工钱又打了水漂儿,再想想这一年来的白辛苦,很多人都哭了。杨金成心里也难受得不行,庆幸自己上了中国人保的保险。可是,这保险靠谱吗?
杨金成嘀咕发愁的时候,李二国带着勘查员来到卞家峪村,确认受损情况后,定价理赔款6800元。当将保险理赔款递给杨金成时,杨金成既惊喜又激动地说:“这可是救命钱啊!”杨金成得到6800元赔偿的事,立刻轰动了卞家峪。第二年,卞家峪村8000多亩枣树全部上了保险。
万事开头难。工作打开了局面,推进便顺风顺水。很快,“人保人”成了企业和群众的“贴心人”。
2023年7月29日,阜平发生特大暴雨灾害,造成严重损失。灾后,李二国带领她的团队本着“应省尽省、应简尽简”的原则,简化流程、手续,对农险现场快速查勘定损,第一时间将食用菌、玉米、大棚、农房等各类赔付款3455万元,送到了8000户受灾农户手中,最大程度将群众损失降到了最低。
12年来,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李二国说:“能为百姓做点事,我们很幸福,很心安!”
李二国是一名长跑爱好者,她也鼓励员工开展体育运动,与他们一起报名参加马拉松赛事,借此排解工作压力,以更阳光健康的姿态投入到上山下乡、田间地头的工作常态,打造了一支“敢打必胜”的人保团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直是李二国的座右铭。如今,阜平不富已成往事,乡村振兴正谱新篇。李二国正带领她的团队,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与老区乡亲们一道奋力奔跑!
李二国奔跑在阜平红色超马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