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 | 周贤:为何教育者更需要高效协同的能力?

教育   2024-08-21 13:30   上海  

为何教育者更要掌握

高效的协同工作能力? 


by  周 贤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感受,我们作为一个老师,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往往可以很大度,很接纳,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但是在面对成人时,却很难做到同样的共情和接纳,或者能够真诚的建立起比较丰富从容的关系?

 

这是为什么呢?

 

1)一个教育团队,是一个由知识工作者为主体构成的组织。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未来的时代都是“知识工作者 (knowledge worker) ”的时代。但是,知识工作者,并不是仅仅指那些“有知识”的人,也不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知识分子”;而是“能够主动利用知识工作,创造价值,甚至再创造知识”的人。


知识工作者的所有生产资料,都储备在自己的脑子里,随时可以创造,也随时可以带走;对于一个知识工作者而言,并没有“上班时间与下班时间”,因为我们很可能深夜躺在床上还在思考问题,或者反过来,在工作时间看似已经打开电脑,却完全不在工作状态。


知识工作者会更在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更期待团队的良性交互和为用户提供的真正价值,更愿意为一个领域做出真正的改变,仅仅靠“胡萝片+大棒”式的奖惩方式,很难激发人们的全情投入…...

 

教育工作者就是典型的知识工作者。自然,越是知识工作者组成的组织或者社群,主要的产出力量越是来源于人;一个教育机构,能够产生并创造价值的前提要件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协同有效度。

 

而协同的能力,是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和生活中,最缺乏的学习之一。工作以后,我们学习各种教育方法,学习课堂设计,学习理解儿童观念… 恰恰较少学习和实践,如何与他人一起工作。


很多教育团队的发起者或者创业者,本身也没有新时代团队管理的经验,下意识地把传统的、带有工业时代特征的工作理念和管理方法,直接复制到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场景里—— 不仅在价值创造上没有起到理想中的效果,还为小伙伴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和精力时间上的消耗。

 

2)教育团队要去解决的“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合作,而是协作

 

几年前的春节,我和若干好友去了非洲坦桑尼亚旅行。浩浩荡荡的东非稀树草原上,到处都是动物们的身影,其中最形影不离的就是这两位食草好朋友:角马和斑马。

 

无论是混乱的大迁徙也好,还是安定的日子也罢,这两种动物天天在成群结队的一起吃草、喝水、排队行走、互相呆望 ……  几乎从不分离。为什么呢?我们也很是好奇。

 

据说有两种原因:

 

原因一:角马和斑马虽然都是食草动物,但是消化系统不太一样。角马的消化系统精致,只能吃那些最细嫩的上端青草;而斑马适应能力更好,消化系统强健,对付那些粗壮的草叶、树叶、甚至灌木都没有问题。所以,往往是角马吃第一遍,斑马还能在原地继续扫荡剩下的;配合默契,互有补充。

 

还有一个原因是:斑马视力好,听觉灵敏,只要周围环境稍有风吹草动,有潜在危险时,斑马就会及时报警,提醒大家注意安全。而角马的强项则是嗅觉非常特殊,能嗅出60公里范围内哪里在下雨,是寻找水源的能手。正因如此,在艰苦卓绝、食物不足、充满危险的大迁徙过程中,角马与斑马各有所长,团结合作,彼此帮扶着走过每一个旱季。

 

正在大家为这大自然里随处可见的 “合作” 而惊叹不已时,话题一转,一个新的问题冒了出来:动物之间都可以合作无间,为什么人类社会的“在一起工作” 却那么困难呢?


在大家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两个不时冒出的词:“合作” 和 “协作” 参杂不清,时有混淆。合作和协作是一回事吗,区别在哪里?

 

无论合作也好,协作也好,目的都是让不同的人(动物),通过在一起工作的方式,为某一个问题更好的解决,提供更好的答案。然而问题与问题的性质,却是不同的。

 

有些工作,属于为已知问题提供已知答案:如植树。虽然植树也涉及到分工:需要有人挖坑、有人浇水、有人盖土... … 但是,这一类工作就属于对已知问题已知答案的分工“合作”。


我们明确地知道要去植树,也知道一般植树的流程该怎么做,这时候需要强调的是具体工作的分配(如定人定岗),以及具体环节效率的提升(如通过不断的手法练习,或者增加新的设备来提高浇水的效率等等)。


虽然在流程中,会有一些简单的调整,但是整体所面对的问题是已知且固定的,过程和结果是可计划、可预知的。一份预先设定的、完善的、方方面面细节周全的执行计划,将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好帮手。

 

有些工作就完全不同了,属于为未知问题探索未知答案;或者问题有所明确,完全动态的,答案没有先验可以借鉴,需要去探索一套新模式的。这些,都属于极度不确定的,外界变化迅速,需要快速应对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越周详越严密越一丝不苟的拷贝不走样计划,很有可能在真正的行动中越无用处。

 

类似这样复杂不确定的问题,光靠 “合作” 是不行的。分工合作的前提是,该做什么是一清二楚的,我们只不过把这块大饼合理的隔开来分配给每个人,大家按照规定的时间节奏一起做完。但是,教育团队恰恰要回应的就是复杂不确定问题,需要“协作” 的能力。

 

如果用人类的运动比赛来打比方:

 

分工合作更像接力赛:有起点有终点有标准流程,最重要的是保证流程实施到位,交接不失手,以及每个环节的效率提高。同时,第一棒交接出去了,Ta的工作 (这块大饼)就算完工了;后续就是其他人的工作。

 

动态协作更像足球赛和橄榄球赛:动态组合动态调整,随时涌现新的应对机制。靠下命令和事先规划,让每个队员在某一个计划时点,走这步做那步是行不通的。每一个队员都要能够敏锐的关注和响应外界变化,同时协调自己和同伴的行为,随时做出应有的决策,一直到比赛结束(找到答案)为止。




Aha自创立“群岛教育社区”以来,一直支持着教育创新和创变者的成长,有一句很著名的slogan,叫做 “最开始我们都是小岛,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意思是说,作为一个教育创新团队,最开始没有人才、没有资源、没有经验、没有品牌、没有资本… 所以呢,看起来小小的;同时,正因为我们做着 “探索未来” 的事,走着“少有人走的路”,所以看起来也并不被旧大陆所兼容,往往处在创新的前沿;看起来就像一个个岛屿。
 
但是,接下来还有一句slogan,在我看来更为重要。而这句话,恰恰也是群岛之所以成为群岛的原因。
 
 “当我们联结成群岛,就是一片教育新大陆”  。所以,学会协同、发生联结并成为一个价值和行动的共同体,是从头到尾贯穿的重要动作。然而,真诚的合作与深度联结,并不是只要站在一起就天然能够发生。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如果你是一位组织、社群、项目、团队的创办者、管理者,或者希望能够从团队协同的维度来推动组织变化,并进而带来教育变化的创变者,邀请你一起——

1)重新理解团队协同的定义
 
2)重新观察和洞察团队协同中的角色
 
3)学习和实践团队协同的关键动作,从而——
     会开会、会决策、会分工、会复盘、会迭代
 
4)交流彼此的真实实践和团队变化
 
「团队协同实践课」是一门在线课,却不仅仅是一门在线课 —— 

在五周的学习时间里,每周三晚20:30-22:30的集体在线主题共学 + 每日群内的一日一课一思+ 每周实践的团队协同工具+ 群岛学友们的时时思想火花 ... 将帮助我们迈出日常而坚实的脚步,成为更加高效的教育团队,从而踏上组织3.0的进化之路。

扫二维码or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同一团队2人及以上,可享8折团队价

Aha社会创新学院
Aha 社会创新学院是中国领先的 "社会创新" 与 "教育创业" 的研究和投资机构,也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创业加速器之一。我们相信:创新催生公民,教育通向自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