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机缘巧合被朋友偶然拉进了鸿雁群,从此认识了群主宋劼:[jié ]先生和散布于全国各地的广大知青朋友。
当时的鸿雁是大群,有500人之多,这几乎是微信群规定人数的顶格。人多自然嘴杂,聊天范围上天入地,三教九流,文学艺术……当然聊得最多的还是时政和知青故事。
谁说知青是没有文化的“蹉跎荒废”的一代?群里教授、学者、高工、名记,乃至于体制内的警察、复转业军人和退休官员比比皆是,只不过这类人囿于身份潜水多,发言少,轻易不冒泡,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充当看客而已。纵如此他们也不退群,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知青。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聊时政就会触敏,甚至有些知青话题聊多了也会触敏,于是风群频繁建群也频乃,最忙的当然就是群主宋劼先生了。首先几百人都须加微信好友,然后再拉进新群,然而聊了没几天群又风了,于是再建新群,终于建到了48群才稳定下来。其艰难的过程犹如崖壁的蜂巢一次次被摧毁而又一次次再筑新巢一般,这其中蜂王的努力和艰辛可想而知。
当然,曾经下放云南的老知青宋劼先生的个人魅力和凝聚力是不容置疑的,否则也不会有如此多的老知青聚集在他的身边棒打而不散。
南来北往的鸿雁象征着曾经下放农村的广大知青,他们永远展翅高飞,翱翔于辽阔的蓝天。而宋劼先生就是那个雁阵中的头雁,带领着雁群掠空而过,其嘹亮的鸣叫声曾经回响在苍茫无垠的广阔天地。
老知青宋劼先生无疑是个有故事的人,他透露说他在云南知青上调曾经供职于云南歌舞团,和孔雀公主杨丽萍是团友。后来知青返城回沪后,他又在报社和团市委工作过,期间认识了不少大人物。他提到他曾经有一次去朋友家吃饭居然见到了后来的国防部长耿飚同志。耿飚同志针对当时的官场恶习和不正之风说了几句很重的话,致使当记者的他对党和国家L导人之一的耿飚同志顿生敬意。(因这是宋劼先生的一家之言,耿飚同志到底讲了什么我就不对外披露了)。
宋劼先生的文学修养和造诣自然也是蛮高的,所以我怀疑他在云南歌舞团可能充当的是编导工作。他在群里经常发一些自己写的短文,讲的主要是他当知青在农场的生活以及年底回城探亲逃票的故事。故事不乏幽默诙谐和蕴含哲理,他曾经说过他得暇会写回忆录来总结和概括自己的一生,然而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终于没有能够完成,因为其时他已经病了,据说罹患的是直肠癌。
老知青宋劼先生是勇敢的,坚强的,看淡生死的。这些如农村的田埂上芨芨草般坚韧顽强的品质,犹如当年上山下乡不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几千万广大知青。我记得,在三年疫情肆虐最严重的那一年,曾经传来了他病危的消息,然而他还是咬牙扛了过来战胜了死神,继续默默地在群里潜水陪伴着我们。也许,在他的心里还深深地眷恋着这个世界、以及他的亲人、爱女和广大的知青朋友。
然而,在知青的代表人物丁惠民先生不幸逝世才过头七不久的这几天,噩耗传来,宋劼先生终于没能熬过2024年夏天持续高温然后气温骤降的斑斓秋天溘然而逝,享年72岁。
宋劼先生的一生扑朔迷离而又坎坷曲折,他因何离开报社和团市委?何时退休?家庭情况如何?我们都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后来一直在云南从事知青的康养事业。正如《重庆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王茂久先生所说的那样:
老宋一生经历坎坷,却为人豪爽,助人为乐,他对死看得很淡,对事业却看得很重。因此,即便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也念念不忘知青事业。他的去世让我们悲痛不已。
另一位老知青邹盛永先生的记念短文也说:
我和老宋接触不算多,我们却是真正的知心朋友。他的一生非常曲折,对知青工作十分关心,即使病入膏肓也倾尽全力。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人。
老知青、作家、企业家韩昆(昆仑山主)先生也发悼文说:
一个个受人尊敬有影响力的知青精英,显示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品质和行为,而是知青中的一种思潮,一种追求,更是一种特别的精神。他们都是时代的浪潮推出来的人物。先生们相继地离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愿他们一路走好!
我本人获悉宋劼先生不幸逝世的消息,也在群里写了几句悼文:
沉痛哀悼鸿雁群老群主、老知青、尊敬的宋劼老师!
天堂没有病痛,愿你的灵魂能得到安息!
安息吧,宋劼先生!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虽上无片瓦 ,下无立锥之地又何足憾?
知青不死,只是凋零。
2024年10月6日
作者吕小平简介
鼓励原创 欢迎投稿
有容乃大 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
812905642@qq.com
长按二维码 进入公众号
编辑:楚江
统稿: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