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岁月深处的眷恋

文摘   文化   2024-12-16 00:01   江苏  


岁月深处的眷恋 

文/王宁 

和风熙日,浅冬暖阳,知青之家沐浴在晨光里,让我心情舒畅。今天没有人来办事,有点闲,便聊聊天,很快就聊到了知青的情结。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很多人怀揣的长长的复杂的情感。

在时光的长河中,有一段特殊的记忆,宛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永远镶嵌在岁月的天幕之上,那便是知青的岁月。知青,这两个字蕴含着无数人的青春、梦想、奋斗与情怀,成为一种深深的情结,萦绕在那些亲身经历者的心头,也打动着听闻这段历史的每一个人。

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一群热血的青年,怀着满腔的热血与理想主义,告别了熟悉的城市,背上行囊,走向广阔的农村天地。那是怎样的一种出发啊,火车的长鸣像是吹响的号角,车轮滚滚,载着他们驶向未知。车窗外是逐渐远去的城市繁华,和满含热泪恋恋不舍的亲人们。知青们带着满腔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憧憬与迷茫走问未来。

踏入农村的土地,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简陋的土坯房,朴实憨厚的农民。知青们在这里开始了崭新的生活。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田埂上,他们扛着农具,走向田间,脚下的泥土软软的,伴随着清晨的露珠,打湿了裤脚。他们学着耕地、播种、除草、收割,粗糙的农具在手中渐渐变得熟练,手上磨出了茧子,那是劳动的印记,也是成长的勋章。

夜晚,知青们围坐在昏暗的油灯下,四周是简陋的宿舍。虫鸣声在屋外回荡,油灯的光影摇曳。在这里,他们分享着彼此的故事,有的讲述着城市中的童年趣事,那些关于糖果、电影的回忆;有的谈论着今天在田间的劳作心得;还有的憧憬着未来的模样。在艰苦的生活中,知青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种情谊如同兄弟姊妹,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坚不可摧。

那片土地上的人们也给知青们带来了无尽的温暖。质朴的农民手把手地教他们农活,分享着自家不多的食物。在那些粮食并不充裕的日子里,一碗热腾腾的红薯汤、几个粗粮做成的馍馍,都饱含着浓浓的乡情。逢年过节,村民们邀请知青到家中,简陋的饭桌上摆放着最丰盛的菜肴,大家一起庆祝,欢声笑语回荡在小小的村落。

我下放在一个农场,因沙土质,只能种果树。农场有五个生产队,大部分队是由知青组成,我所在的一队,除队长是个生长于此的老农陈队长(其实也就比我们大几岁),其他人都是知青。大家每天在陈队长的带领下劳动。队里有苹果树、梨树、桃树,夏天还种西瓜。每到花开季,桃花率先开放,然后是苹果花,梨花,一片片花海十分绚烂,掩饰了日常劳作的疲惫。

我们每天早上6点起床,8点开工,风雨无阻。春夏二季还好,秋冬二季就很艰难了。那时的条件很差,工具简单,锄头、锹、扁担、水桶、扇背喷药器等。给树施肥全靠锄头和锹,一颗树根周围要挖四个长方形的坑,把肥放进去再埋起来。这是冬天的活,寒风凛冽,空气冻的耳朵疼,手根本握不住锹,经常是磨破手或手套。喷农药也是很咋做的活,常常因为树高,一人无法操作而二人搭挡,一人操作喷药器,另一人拖管子。我因个子矮,没人肯合作而落单。也因祸得福,因无人合作,队长便把我调去当伙夫了,给大家烧饭。刚到农场初期,条件很差,土地沙化不能种菜,没菜吃。又没有水,只好自已挖河塘,一个冬季挖了一个大水库,解决了全场饮用水问题。后来在知青的强烈要求下,把5队改成了畜牧队,养鸡,养猪。从此,我们就有鸡蛋和肉吃了。这个队在我们回城后就变成了黄山养🐔场,据说经营得还不错。

农场原先很萧条,在我们这批知青去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荒坡也裁上了果树,果树面积逐年增加,产量及品质都有很大提高。蔬菜也在知青的努力下在沙土地上种了,而且品种繁多,满足了近千人的需要。我们在农场学会了很多原来不懂和不会的劳动技能,让一片近荒芜的土地充满了生机。周围的农民和市民也经常来购买水果蔬菜,猪肉和鸡。甚至还经常发生周边市民来偷水果和西瓜,知青们也不抓,很乐意与他们分享劳动成果。

岁月流转,知青们陆续回到城市去了,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但他们的心中永远留下了那片土地的痕迹。那不仅仅是一段体力劳动的经历,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他们学会了坚韧,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出不屈的意志;他们懂得了朴实的价值,那些憨厚的笑容和真诚的帮助成为他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

如今,当年的知青们已渐入暮年,但知青情结却从未褪色。他们常常聚在一起,回忆往昔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劳作的田间小路,住过的土坯房,一起奋斗过的知青战友,还有那善良的乡亲们,都成为他们口中最常提及的话题。他们会关心那片土地如今的发展,当听说农村脱贫致富,旧貌换新颜时,眼中会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我觉得,知青情结,是对那段青春岁月的眷恋,是对那片土地和农村的感恩,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它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一份独特宝藏,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散发着熠熠的光辉。 
写于2024年12月15日



作者简介


王宁,南京人。1975年下放镇江黄山果园农场,1979年调至江苏大学图书馆。1985年毕业于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语言文学专业,198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专业。曾任职江苏大学图书馆、镇江市南方集团、镇江大鹏股份有限公司、镇江大酒店股份有限公司。现为镇江市知青作家协会会员、镇江市松梅诗社秘书长。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作家文选

 长按进入

 

 鼓励原创  欢迎投稿
有容乃大  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
编辑:楚江
邮箱:454661733@qq.com
统稿:成文
邮箱:812905642@qq.com
推广:吕小平

作家文选
为作家搭建平台,为读者提供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