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华:当年的“封江断航事件”(上)

文摘   历史   2024-12-15 10:53   江苏  

【往事悠悠】

当年的“封江断航事件”(上)
 作者:杨明华  

1967年11月底,“联委会”方面结束了在镇江军管会门前持续一个多月的“火线指挥部”抗争活动后,并未就此消停,为了与“三代会”相抗衡,继续谋求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有效途径。

在镇江东郊濒临长江南岸,当年有一家江苏省交通厅的直属企业镇江桥梁厂。该企业因工程作业之需,拥有一支多种功能的船队。桥梁厂的群众造反组织“红色海员造反指挥部”(简称“红海”),人多势众,很早就取得了该厂的主导权,是镇江颇有名气的老造反组织之一。“红海”最早是“镇江红色造反司令部”的重要基层组织。“镇江红色造反公社”成立时,“红海”也是发起单位之一。当“江苏(新)工总镇江司令部”成立之时,“红海”亦是其重要基层组织。“联委会”成立后,“江苏(新)工总镇江司令部”整体并入,“红海”随之便成为其核心基层组织。

镇江的“7.25流X事件”发生后,“联委会”方面遭到了沉重打击,元气大伤。“红海”虽一度有所沉寂,但主要力量并未削弱,桥梁厂的行政大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还成为“联委会”负责人的主要活动场所。镇江军管会如需要送交给“联委会”方面的文件,就直接送达桥梁厂的行政大楼即可。

自1967年秋冬起,“红海”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水上条件,将所辖长江中的多艘船舶,集中锚泊于北固山东北方向桥梁厂码头的江面上,并用钢绳铁链将其联成一片。“红海”船队上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水上交通往来方便。“联委会”其他一些航运单位的基层组织,也将所控制的船只驶来加入“红海”船队,以壮大其水上据点规模。“联委会”方面很多溃散了的基层组织中,一些无处可去的骨干人员,也纷纷来到“红海”的船队上来临时避难和开展活动。后来当两派群众组织武力对抗的形势紧张时,为了确保安全,“联委会”的领导指挥中枢,也从桥梁厂的行政大楼迁移至“红海”船队上。当时的“红海”船队,成了“联委会”方面的大本营。

当年的镇江民间到处流传着“红海”的这支船队,是如何如何的强大!尤其是有几艘吨位大的挖泥船,又是如何如何的厉害!当然,还有一些关于“红海”这支船队神乎其神的传说。

听到了社会上这些极其夸张的传闻后,笔者颇想亲眼目睹一下“红海”船队之风采。于是,在初冬的一天下午,笔者趁着风和日丽,便兴致勃勃地从老家的城市西区,步行穿越过大半个城区,来到了东郊镇江桥梁厂的港口专用码头之岸边(今北固湾广场北部一带)。此位置的视线极佳,正好可以居高临下地俯瞰到整个桥梁厂码头所停泊“红海”船队的全貌。

只见二三十条大小不等的船只紧紧地停靠在一起,黑压压地占据了很大的一片江面。其中有打桩船、拖船、货船、驳船,还有几艘大型的挖泥船。各船舶均有编号,不时有人员在这些船只之间穿梭往来。

笔者还发现有的船舶桅杆上,所飘扬的并不全是“红海”的旗帜,而是“联委会”方面下属一些航运单位的基层组织,如专区轮联“3.11红色造反团”、省镇航“五一五联合造反兵团”等。最北面的一条较大船舶桅杆上飘扬的旗帜,其名称为谏壁发电厂“革命造反联合指挥部”。这些船只大概就是“三代会”方面大字报上所称,被这些单位的“老保”们非法劫持掳走的船舶。

在镇江两大派群众组织的争斗中,当时的镇江军管会只承认“三代会”是革命群众组织,而对“联委会”则一直不予认可。据“联委会”负责人万俊的回忆说:“面对着军管会的歧视、打压,我方始终不服气,看到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及徐州等地的两派Q众组织,此时都被中央通知到B京办学习班,商谈大联合事宜。而唯独镇江两派之间的争端,却没有得到Z央的重视和过问,‘联委会’从成立至今,连个合法的名分都没有。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我们不能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必须有所作为,想方设法寻找新的突破口,以引起Z央的重视,争取到B京赶上Z央解决江苏问题的这班车。” 

因此,“联委会”方面利用“红海”的水上优势,于1967年12月中旬突然动用武力,一举占领了著名风景名胜焦山为据点,[1]与“三代会”掌控下的“红色根据地”隔江对峙相抗衡。

“联委会”占据了焦山后,几乎将己方所有的骨干人员均集中于焦山。为了解决自身的后勤供应和吃饭问题,“红海”船队曾多次拦截长江中过往的货轮,并将其运输的粮油、畜禽、水产、煤炭、燃油等强行扣留下来,以实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物质需求。

笔者的一位同学殷某是“联委会”成员,当时就在“红海”的船队上。据殷某说:在占据焦山的那一段时期,伙食真是好极了!顿顿都是大鱼大肉,天天像似过年一样,这段时光很是幸福、美好,也真是令人难以忘怀!

须知,在那实行计划经济之年代,物资普遍缺乏,生活必需品均凭票供应,普通群众的生活水平极低,能把肚子勉强填饱就算不错了,平时难得能尝点荤腥,也只有每年一度的传统春节,才能凭票证多购到一些食品,稍许改善一下生活。

当时,镇江的两派群众组织相互攻击、抹黑,大打口水仗、宣传战。“三代会”方面把“红海”船队称为“武斗船队”,把其强行扣留长江中过往的船运物资,称之为“海盗行为”,虽恨之入骨,却又鞭长莫及,奈何不得。“三代会”曾两次书面向Z央汇报有关情况,但未见有任何的回复和批示。

与此同时,“联委会”方面也做出回应,将“三代会”中颇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三家核心基层组织,如镇江运输公司“红色造反兵团”、镇江建筑公司“革命造反兵团”和镇江采石公司“12.3革命造反兵团”,称之为“三大武斗公司”。因为,这三家公司的规模均较大,其人员皆超过上千,可随时抽调派出大批人员来参与“文攻武卫”的各项活动。

当年“三代会”在镇江军管会和后字252部队的支持下,实力雄厚,武器精良,在与“联委会”隔江对峙期间,占有压倒性优势。当时,“工代会”的一些基层组织,求战心切,提出用火烧“红海”船队和“炮轰”焦山据点来打垮对方。

12月20日下午,“工代会”省船厂“联指部”等群众组织,将全副武装的“文攻武卫”队伍和多门大炮机动到焦山南侧长江岸边的象山脚下,并准备了攻取焦山的渡江船舶,欲以武力跨江扫荡对方。军管会茅杰处长闻讯后,亲自火速赶到象山现场,竭力苦劝准备攻打焦山的“工代会”人员,要求他们立即撤回。

当天晚上,“工代会”常委扩大会议在省船厂紧急召开,并邀请了老干部曲令学(省船厂党委副书记、厂“革委会”主任)参加,军管会尹国胜(军管会副主任)、茅杰、袁飞龙等人也来到会场,共同讨论是否攻打焦山的决策。到会人数较多,主战派与主和派各抒己见,争论激烈。

茅杰、尹国胜都表示军管会的态度明确,坚决反对攻打焦山,并反复强调这是军管会首长的一致意见。

曲令学认为,以“三代会”现有武器装备和人员士气,攻下焦山完全不在话下,但双方人员伤亡将会很惨烈,山上建筑物毁损一定很严重,事关重大,我们应听从军管会的意见。

 “工代会”主要负责人王志友回忆说:面对双方的争论,我先是一言不发,不表态,保持沉默,实际上也就表明了我的反对态度,并利用会议中途短暂休会之时机,做通了关键人员的思想工作,扭转了原先一片群情激昂的好战氛围。

“工代会”常委会中心组成员浦凤根素以沉稳、老练而著称,表示坚决反对使用武力,并提出可以切断焦山的补给线,逼“联委会”人员主动下山。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多数参会者的赞同。

“工代会”常委会中心组成员周洋回忆说,取消攻打焦山的主要原因,是茅杰的耐心劝说。他讲了不能攻打焦山的许多理由,其中有两点,一是省船厂的职工杨锡福和后字252部队的教官蒋福华被“联委会”抓到焦山当人质。二是焦山的历史文化古迹绝不允许被破坏,如果对焦山开炮,易引起山林大火,不仅对方伤亡惨重,人质性命不保,而且历史古迹也将毁于一旦。会议中虽有不同意见,但对茅杰讲话中的这两点都无异议。因此,大家最终形成共识,取消攻打焦山的计划,继续向Z央书面汇报情况。

会议开到次日凌晨两点才取得了一致意见:决定执行镇江军管会的指示,将队伍和武器全部撤回。这样,方才化解了“兵临焦山”爆发战事的紧张局势。

不过,也有与会者认为,大炮只是准备轰击“红海”船队和焦山的滩头阵地,掩护己方人员安全渡江,绝对不会对准建筑物的。因为,谁都知道焦山建筑的历史渊源和现存文物的珍贵价值。

这次召开的“工代会”常委扩大紧急会议甚为重要,庆幸所有的与会者最终皆用理智战胜了冲动,避免了一起重大武斗流X事件的发生。更为关键的是,素有“江中浮玉”之美称的著名历史风景名胜地焦山,也幸免了一场战火破坏的历史大劫难。

客观的说,虽然攻方的实力强大,军火充足,但要渡过宽阔水深浪急的江面,也并非易事,必须首先要轰垮“红海”的船队,扫除其渡江障碍,才能进行跨江攻击,登上焦山。守方人员不多,武器有限,江中小岛也退无可退,只有依仗强大的“红海”船队,牢牢的掌控住江面。若“红海”的船队垮掉,岛上的“联委会”人员也只得依托有利地形和建筑物作掩护,进行殊死的抵抗,决一死战,形成一副鱼死网破的惨烈结局。如此一来,其渡江攻防大战所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也的确是令人细思极恐,不堪设想的!

在天怒人怨、不堪回首的“十年浩劫”中,华夏大地上的历史名胜古迹被毁坏的不计其数、举不胜举。而作为“文攻武卫”武斗据点的焦山,在双方剑拔弩张,拉开架势,准备大打出手,一触即发之际,在这最后紧急关头,却能够逢凶化吉、幸免于难,可谓是幸事。在当年算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这也是镇江人民天大的万幸!万幸!!万万幸!!!

在此,笔者可以毫不客气地指出,当初无论是以什么“红色”“革命”“保卫”之名义,以及 “高、大、上”等任何光鲜的理由,所有的这一场涉及焦山攻防大战的参与者、策划者,也都必将成为不可饶恕的历史罪人!

攻打焦山的武力行动虽然停止,但在“三代会”和“联委会”的人员隔江对峙期间,双方仍不时有人向对方码头开枪射击,用高音喇叭互相攻击。“红海”船队的一些武装船舶,也时常行驶至镇江市区的长江边上,向岸上“三代会”基层组织所属的码头、房屋等建筑物开枪、冲水,进行武力挑衅、示W和骚扰。

“联委会”方面认为这样的对峙下去,还是不能引起中Y的重视,决定利用其焦山的特殊地理位置,进一步采取更大的举动,造成更大的影响,以希冀引起Z央的足够关注。

12月27日,“‘联委会’焦山指挥部”冒着极大的风险,背水一战,迈出了一步险棋,以“奉命查枪”为名,断然封锁了长江的主航道,造成水上交通中断,发生了极其罕见的“封江断航事件”,此举立刻震惊了全国!

据《镇江市志》记载:1967年12月27日 “联委会”在焦山设立“指挥部”,声称“奉命查枪”,以铁索连接挖泥船及铁驳,阻断焦山航道8天。

(待续)


作者简介


 

杨明华,1950年11月出生,市六中67届初中生,1968年10月下放至溧阳竹箦公社,1973年5月转迁丹徒农村,于1979年1月招工至镇江船舶学院(今江苏科技大学),当过绿化工、保安、图书管理员等,获有副研究馆员职称,镇江市知青作家协会成员。


 

鼓励原创  欢迎投稿

有容乃大  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

812905642@qq.com


编辑:楚江

统稿:成文

作家文选
为作家搭建平台,为读者提供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