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 培训和补融资缺口两手抓,提升气候韧性

文摘   财经   2024-10-14 17:24   新加坡  

随着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发展中国家需加力采取减轻影响的措施。图片来源:亚行

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增加气候韧性投资是要务,在亚洲和太平洋等易受影响的地区尤其如此。有效的资源调动和能力建设对将气候韧性纳入基础设施和决策过程必不可少。


气候变化造成的破坏正在快速增多。对此,要求各国大幅增加韧性建设投资。韧性增强能够避免潜在的破坏,但这方面的收益又需一定时日才能显现,故此类投资从政治层面讲并不总具有吸引力,而是经常被其他优先事项所挤占。

然而,能否用资金和人力资源迅速得当地填补此缺口决定着发展成果的实现,特别是在处于气候灾害前沿的亚太地区。

想到风险和灾害管理,就会把关注点放在韧性建设路径上,包括因气候变化而变得紧迫的路径。

重要的是,气候韧性包括相互关联的两方面。其一涉及减缓,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排放大国,目的是使气候变化维持在适度水平,而不会走向极端。 

其二要求适应,尤其是在太平洋岛国、菲律宾和越南等灾害不确定性甚高的地区。上述两方面均要求对减缓和适应的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并增强设计与实施能力。 

此外,在气候韧性领域,无论是国家还是外部资金方都需要逐步提高“韧性”标准,做到有备无患,加强防范洪水、风暴、高温热浪和森林火灾等各种灾害。 

这种以预防为主的理念认为,灾后恢复不只是回归原状,更是做好今后如何提升韧性的规划。如果说过去的灾害管理主要出于“恢复重建”的想法,那么时至如今,我们需要前瞻性思维,努力完善各种要素来预防可能出现的更坏情形。

强调预防而不仅仅是应对,需要改变灾害管理思维模式。

面对这些严峻挑战,本地区中低收入国家要因应加强韧性建设的紧迫需求,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用充足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补韧性建设缺口,对实现发展成果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面临重大气候灾难的亚太地区。

区域及国家层面的法规,包括来自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规定,往往忽视气候风险和提升韧性的需要。

这一短板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宏观层面上涉及增长政策和投资决策及实施的重要领域;二是微观层面上的项目设计、区位规划及投入品公共采购,特别是在水务、交通运输和能源等行业。目前,仅为数不多的市政当局或地方实体将气候韧性纳入了基础设施设计中。

与上述制度性缺口相关的是气候适应和韧性融资问题。在中低收入国家,内外部可用资金仍严重不足且不稳定。 

至于消解气候脆弱性的产品和服务(包括金融工具),其渗透率较低,尤其是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极端脆弱的国家。

尽管印度政府已向各邦或地方实体发出多条指示,但气候韧性建设依然难见起色。印度多个邦政府和公用事业单位并未建立起成本回收原则,这减弱了财务可持续性,同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在处于脆弱和受冲突影响局势的国家以及在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资源调动和配置面临极大阻力,凸显出有必要在这些地区采取差异化办法。

因预算有限,故资源调动和配置必须发挥实效。各地分配给灾害管理的预算几乎都无法满足不断上升的需求。 

气候风险发生的速度越来越快,从中可汲取的一条教训是,既然灾害必会发生,那么提前分配灾害融资资金一定大有裨益。这样一来,就不用在危机当中耗费宝贵的时间来走审批程序。

融资是能力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务之急是确保各部委及其他机关的工作人员具备相适配的技能。 

以水务和城市发展行业为例,迫切需要提升气候适应型基础设施建设技能。不同地理辖区之间的人员配备差异可能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如建立相应安排来集中资源,推动各市和各国间的能力共享。 

能力建设包含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增强相关技能、资源和能力的一套程序。尽管能力建设已被纳入投资财务模型,但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却往往未被计入收益流端。 

追踪成果至关重要,关键指标包括国家或地方实体在基础设施项目中融入气候适应型设计的比例,以及在公共管理系统中设立进展基线的比例等。 

 此外,还应下大力认清能力建设举措和基本机制在以消除偏见为目的的行为洞察中的作用,从而提升决策中的“气候韧性”含量。

本文作者

萨巴赫·阿卜杜拉

Sabah Abdulla

亚行经济研究和发展影响局经济分析与业务支持处高级经济学家(气候变化)

维诺德·托马斯

Vinod Thomas

亚行独立评估局前局长





往期推荐


▲ 观点 | 净零转型融资必须追求效益最大化和平等性

▲ 博客 | 协调国家贸易战略与气候行动相一致的四维解法
END










新浪微博
@亚洲开发银行
官方微博




更多咨询阅读原文


喜欢就“在看”吧

亚洲开发银行
欢迎关注亚洲开发银行公众号。亚行在坚持消除极端贫困的同时,致力于实现繁荣、包容、有适应力和可持续的亚太地区。我们将通过公众号积极与您分享亚行的最新动态及其在开发领域的知识成果。感谢您的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