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联储降息,亚太地区各央行既面临一系列机遇,又面临重重复杂的挑战。图片来源:马特·阿茨(Matt Artz)
这可能会对包括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在内的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企稳,以及去年货币紧缩政策的滞后效应开始显现,今年亚太地区的通胀压力持续下降。因此,本地区大部分央行已暂停加息周期,其中有些央行甚至转而下调政策利率。现在,其他央行可能也会跟上。
在确定政策立场时,新兴经济体央行需要考虑到本国与美国的利差,因为利差对资本流动和汇率均有影响。美联储降息使亚太地区更多央行有机会放松政策以刺激内需和增长,同时又不会引发资本外流和汇率下降。
不过,由于尚不确定美联储宽松周期的节奏和持续时间,出于多种原因,亚太地区在做出适当的政策反应时,需要考虑周全、审慎行事。
其中,央行可选择跟随美联储降息。这有利有弊: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可能促使价格压力卷土重来,刺激居民和企业债务水平已然高企的经济体过度借贷。
本地区央行还可通过延后降息和(或)使降息幅度低于美联储等手段,继续维持相对紧缩的货币立场。
在此情况下,由于美国国内利率水平较低,投资者会相应调整资金配置,转向收益率更具吸引力的资产。这样一来,流向亚太地区的资本可能会增多,有助于提振整个地区的股市和债市,为较脆弱的经济体提供些许喘息空间。
不过,资本流入也会带来一些挑战,因为证券投资短期内的大幅波动可能会加剧金融市场震荡。
此外,资本流入规模扩大也可能导致本地区货币兑美元升值。这将利好严重依赖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进口的经济体,减轻其价格压力,改善贸易平衡。对于背负高额美元债务的经济体,美元贬值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债务负担。
美联储开启货币宽松周期,对亚太地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但另一方面,汇率上升将促进进口,可能对经常账户产生负面影响。从中期来看,货币走强还会抑碍出口增长。如果经济体依赖于出口服装或纺织品等主要靠价格取胜的传统制成品,则受影响程度更大。
鉴于美联储宽松周期具有多种潜在影响和作用通道,故亚太地区的政策反应切不可“一刀切”,而是要具体国情具体分析,包含以下一套“组合拳”。
本地区货币当局除调整利率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精准施策,如通过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来对金融市场行情和流动性状况施加影响。前瞻性指引能为市场参与者和经济主体指明货币政策的未来路径,因此可作为锚定通胀预期、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金融波动的有效工具。
对于资本流入不断增加的经济体,建设成熟完善的金融市场关乎吸收资本流入和能否将其转化为向本国经济的高效投资。相关政策行动应重在加大金融部门的竞争,提升金融部门的效率和透明度,同时由央行或其他独立监管机构实施充分监管。
为应对与资本流入增加有关的风险,可采用资本流动管理措施和宏观审慎政策,包括旨在减轻货币错配风险的措施等。一旦资本流入导致货币过度升值,则可对外汇市场实施针对性干预,以达到减少外汇波动和增加外汇储备的双重目的。
财政政策可用来缓冲出口下降的影响。根据财政空间的多少,刺激措施可锁定以下几个目标:促进消费支出;激发特定经济部门(对其他经济部门有较强的乘数效应)的活跃度;向基础设施、节能和气候适应项目及其他旨在消弭结构性缺口的项目倾斜,从而提升经济的潜在生产力。
美联储开启货币宽松周期,对亚太地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美国降低利率水平,叠加美元走弱,可能会拉降本地区的进口成本,提振金融市场,刺激更多资本流入。但在看到积极一面的同时,也决不能忽视风险,包括可能出现的汇率波动、通胀压力抬头等。
总之,政策制定者需灵活应变,保持警惕,积极主动地抓机遇、化风险。
本文作者
马泰奥·兰扎法梅
Matteo Lanzafame
亚洲开发银行经济研究和发展影响局宏观经济研究处主任经济学家
喜欢就“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