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 通过区域移民消解人口赤字

文摘   财经   2024-09-02 08:30   菲律宾  

图片来源:温光元(Quang Nguyen Vinh)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亚太地区大部分经济体通过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变得富裕了,当时正处于一个“人口红利”期,劳动年龄人口无论是在绝对数量还是占总人口的比重上都在增长。

域内政府在重视工业发展的同时,投资重点放在硬基建上:大力发展交通运输、能源和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公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使他们更高产。


但当人口红利转为人口赤字时,则需要新的发展战略,相较硬基建,应更多地直接投资于人力发展,尤其要优先考虑增强劳动力在整个地区的流动性。


据联合国数据显示,亚洲国家已度过人口“红利峰值”:20~64岁人口占比开始下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在2012年达到66%,今年回落至63%,到2060年将进一步降至50%。


泰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8年达到峰值,占比接近65%;越南则是在2016年攀升到62%的顶峰。在一些国家,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将呈下探趋势,甚或严重影响增长成果。


2016年,中国20~64岁人口为9.17亿。到2024年,这一数字已降至9.01亿,预计到2050年将继续降至7.04亿,即:潜在劳动年龄人口比峰值减少2亿多人。


预计泰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在2020年至2050年间下降22%,新加坡将在2028年达到峰值,而韩国和日本已分别于2019年和1998年触顶。


处于这样的发展变化,旨在提振增长的中短期政策就与实际财政状况发生冲突。亚太地区的基础设施议程有利于提升地区整体生产力,增强全域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但其资金主要来自公共财政,而目前各国政府正面临着借贷成本上升、与老年人口增长相关的社会支出需求增加以及税收收入增长有限等问题。


亚太地区许多发展中国家“未富先老”,直指发展进程所面临的困境。其实,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官员就可以证实,财富增长并非破解老龄化社会难题的一剂良方,为确保未来可期而只注重当前增长的政策议程很可能会以失败告终。


鉴于此,在不断变老的亚太地区,需要着手因应一系列更为复杂的挑战,在努力加强养老事业的同时,重视打好适应型政策响应“组合拳”。


目标更宏大的政策响应要从充分利用各国尚存的潜在劳动人口入手。例如,提高劳动力特别是女性的参与率,重点为女性提供儿童保育支持。还包括助推人力资本建设,确保任何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只要有才能,均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除此之外,更广泛的区域合作也很有必要。


区域性办法会认识到,在面临人口赤字的国家与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的国家之间建立联系具有重要价值。


不同于中日等国,预计印度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在2040年前将持续攀升,且其绝对数量的上升态势有望延续到本世纪中叶。


为进一步挖掘上述差异的价值,应在域内坚定落实灵活性移民政策。加大移民有多重裨益:不仅能帮助来自人口红利国家的待业人员找到好工作,还能填补人口赤字国家的空缺岗位,极大地加强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联系,促进创新创业,扩大汇款流动。


亚太多国已经并正在经历人口外迁,但主要受域外特别是海湾国家的需求驱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采取了积极主动型战略,亚洲主要国家不妨借鉴参考,以使亚洲的劳务移民在域内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同时紧密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联系。


可喜的是,本地区最大几个经济体在政策和态度方面已在发生一些变化,正推动移民发挥更大作用,助力解决对本地区来说更多的是劳动力结构性失衡问题,而不单单是劳动力数量整体短缺问题。


以韩国为例,2013—2023年,该国外来人口增加了82.9万。因此,不难理解为何韩国会越来越青睐基于移民的战略。但若不加以控制,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内,人口因素每年或拖降韩国人均收入增速0.85个百分点。


然而,如果来韩务工人员占就业人口的比重在今后40年涨幅不大(从不到3%增至15%左右——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的涨幅已与此相当),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掉人口因素对该国的拖累。


为此,在区域战略中支持扩大亚太域内对劳务移民的需求很有意义。不过,为了取得长足进展,还可通过东盟等区域性机构加大努力,争取达成类似于贸易协定的区域性协定,以期增强劳动人口的流动性。


议程中可列入许可和培训要求方面的区域合作,以简化技能迁移,围绕技能提升构建合作伙伴关系,方便目的地国帮助原籍国开展劳动力培训,以填补这两个经济体的就业缺口。


过去50年来,为适应人口持续增长的需要,亚太地区不断向经济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以提高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比其他地区更有成效地实现了“人口决定命运”的积极愿景。


而时至今日,亚太地区许多国家都难逃老龄化宿命。在此背景下,域内政府需要采取不同对策。比如,把人力资本投资摆在与有形资本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便利人员跨境流动,就像长期以来依托贸易一体化促进货物和服务流动一样。


如果这样的区域一体化得以充分落实,必将推动亚太地区取得新的更大发展,在增强经济实力的同时也更加长治久安。


本文作者斯科特·莫里斯(Scott Morris)系亚洲开发银行(亚行)主管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业务的副行长;查尔斯·肯尼(Charles Kenny)系全球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



本文作者

斯科特·莫里斯

Scott Morris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主管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业务)

查尔斯·肯尼

Charles Kenny

全球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





往期推荐


▲ 博客 | 气候变化改变移民,政府必须出手松绑

▲ 媒体专访 | 亚行副行长:2024年年会聚焦气候问题
END










新浪微博
@亚洲开发银行
官方微博




更多咨询阅读原文


喜欢就“在看”吧

亚洲开发银行
欢迎关注亚洲开发银行公众号。亚行在坚持消除极端贫困的同时,致力于实现繁荣、包容、有适应力和可持续的亚太地区。我们将通过公众号积极与您分享亚行的最新动态及其在开发领域的知识成果。感谢您的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