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四不吃,吃了冬难安”!爱吃羊肉的人要留意,别不当回事!

民生   2024-11-28 07:01   山东  

62岁的王启铭冬天一到,他就爱吃羊肉,说这是冬天的“宝贝”,驱寒又暖身。

上周末,儿子小王带着孩子回来看望他,顺便陪他去菜市场买了几斤羊肉。

“爸,最近你是不是又买了不少羊肉?我看冰箱里塞得满满的。”小王一边挑拣着羊肉,一边问。

王启铭呵呵一笑:“可不是嘛,天一冷,这羊肉可得多备点,炖汤、红烧、烤串儿,怎么吃都行。”

“可是爸,这肉看着不太对劲,摸着有点黏,颜色也发暗,你是不是放久了?”小王皱起眉头。

“哎呀,没事,炖熟了不就行了?”王启铭满不在乎。

“爸,这可不行!我看过科普,羊肉要是不新鲜,不但没营养,还容易吃坏肚子呢!”小王语气认真起来。

王启铭听完愣了一下,赶紧问:“那你说说,这羊肉到底怎么挑,怎么吃才安全?”

其实,像王启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爱吃羊肉却对挑选不太在意。冬季进补固然重要,但若吃了不该吃的羊肉,不仅不健康,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隐患。

那么,吃羊肉到底有哪些讲究?你吃对了吗?

冬季进补吃羊肉的4大好处

冬天吃羊肉一直被认为是养生的好方法。这可不是随口说说,而是有科学依据的。羊肉性温味甘,以下四大好处特别明显:

1.驱寒暖身

羊肉是温热性质的食物,适合在寒冷的冬季吃。它不仅能温暖身体,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强肾阳,帮助消除因寒冷导致的体虚现象。

对于那些经常手脚冰凉、容易感冒的人群,吃羊肉能够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改善气血循环,帮助调节体温。

在中医理论中,羊肉被认为有“温中补阳”的作用,能有效抵御寒冷。

2.补充优质蛋白质

羊肉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其中包含丰富的必需氨基酸,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

相较于其他肉类,羊肉脂肪含量适中,更适合那些需要增加肌肉、提升免疫力的人群。

对中老年人来说,适量的羊肉能够帮助维持体内肌肉和骨密度,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冬季吃足够的蛋白质,能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免疫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3.促进血液循环

冬天天气寒冷,血液循环往往变得较慢,导致四肢容易冰冷、关节僵硬。

羊肉中含有丰富的铁、锌、维生素B12等营养成分,这些元素有助于促进血液生成和流动。

羊肉能够激活血液循环,改善血液质量,让身体更容易保持温暖。

不仅如此,羊肉中还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其他健康脂肪,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

4.改善消化功能

羊肉的温补作用对于一些脾胃虚弱、胃寒的人群特别有效。羊肉可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在寒冷季节,胃肠的功能常常会减弱,适当吃些羊肉有助于提升消化系统的活力,减轻寒冷引起的胃部不适。

“羊肉四不吃,吃了冬难安”

羊肉虽好,但不是所有羊肉都能吃。有些羊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吃了对身体有害无益。

1.摸着发黏的羊肉

新鲜羊肉摸起来应该是干爽的,稍微有一点湿润但不黏手。

如果羊肉摸起来黏黏的,可能是存放时间过长甚至变质了。这样的羊肉吃了容易引发拉肚子、呕吐,甚至食物中毒的症状。

2.颜色发绿的羊肉

正常的羊肉应该是鲜红色或者深红色。当羊肉颜色发绿或者发灰,说明可能已经腐败变质。

这种肉不仅没有营养,还可能含有大量有害菌。

3.反复冷冻的熟羊肉

有些商家为了节省成本,将熟羊肉反复冷冻解冻,这样的肉会滋生细菌,口感也会变差。

大家购买熟羊肉时一定要看清生产日期,尽量选择一次冷冻的新鲜产品。

4.膻味特别重的羊肉

新鲜的羊肉应该有淡淡的膻味,但如果味道特别浓烈刺鼻,可能是老羊肉或者饲料喂养不当导致的。这样的羊肉不仅口感差,营养价值也相对较低。

这几类人不适合吃羊肉

1.热性体质者

体质偏热的人,比如容易上火、经常口干舌燥、长痘痘的人,吃羊肉可能会加重症状。

2.痛风患者

羊肉中含有一定的嘌呤,痛风患者或尿酸高的人吃了可能会诱发痛风发作。

3.感冒发热者

感冒发热的人应该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而羊肉属于温热性食物,不利于退烧和恢复。

4.消化功能较弱者

虽然羊肉能改善胃寒,但如果本身胃肠功能很弱或者有急性胃肠炎的人,吃羊肉可能加重不适。

烹饪时,如何去除羊膻味?

羊肉的膻味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其实,烹饪时稍加注意,是可以有效去除的:

1.用白醋或柠檬水浸泡

将羊肉切块后,用白醋或柠檬水浸泡10-15分钟,可以有效去腥去膻。

2.加料酒焯水

将羊肉放入冷水中,加适量料酒,焯水后捞出,可以去除大部分膻味。

3.放葱姜蒜等调料

炖羊肉时,加入大葱、姜片和蒜头,不仅能去膻,还能提味。

4.搭配去腥的配料

比如加一些白萝卜、橙皮、花椒等,都能起到去膻的效果。

结语

羊肉虽然美味又养生,但吃对了才是真正的“冬季补品”。

你学会挑选和烹饪的技巧了吗?吃羊肉时,不妨多留心这些细节,保证美味和健康兼得!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青岛广播
青岛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广播中心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