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升井》第二十七章 作者:段红芳 主播:心随诗舞

文摘   2024-11-11 20:01   陕西  


 

             Hi~朋友,点蓝字关注一下我们呗~                           

平台声明:

本文由作者授权

独家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升井》第二十七章  

作者:段红芳  

主播:心随诗舞


往事

尘封已久的往事,被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掀开了“封印”,记忆的大门在瘸子李娓娓道来中打开了,往事如珍珠般撒落出来:
1959 年 9 月,地质工作者在大庆发现了油田,打破了地质界长期存在的“中国贫油论”,让国人兴奋。1960 年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国家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发大庆油田,从而迈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石油工业的步伐。大量的青年都去当石油工人了,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因受大庆油田的影响和启发,各行各业都在组建,大量的招工让年轻人心情澎湃,纷纷投入到工人队伍中。
苍穹煤矿 1961 年 5 月建成,当时真是“工人老大哥”的巅峰时期,谁要是能当上工人,或者谁家有人当上工人,那真好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感觉,羡慕、青睐的目光随处可见,炫耀性不比现在的明星差。苍穹煤矿的元老们,特别自豪地来到了这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为了建好千里煤海,抛头颅洒热血,为建设“四个现代化”奉献着滚烫的青春,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建设了一个又一个的矿区。
苍穹煤矿的元老们,谁也没想到他们的自豪感还没到目的地,就减去了一半。三辆大卡车,在丘陵地带摇摇晃晃地行驶着,扬起黄沙满天飞。四五个小时的路程,没见到一个村庄和一个活的物种,除了黄沙堆积的山丘之外,什么也没有,真是越走越荒凉,越走越想娘。唯一有灵动的就是风,大风不停地刮,把黄沙吹进人们的嘴里,硌得人牙床疼。大家蓬头垢面地被大卡车扔到这片热土上,一待就是一辈子。好在他们是夏天来的,苍穹煤矿正处在不冷不热的惬意季节,如果是冬天,都冻成人肉冰溜子了。
老王矿长从部队转业回来的,有着军人干脆利落、雷厉风行的干劲。任何的困难在他的面前都不是事,对他来说,这点的困难,和行军打仗来说,都是小巫见大巫。他粗糙的手,抹着被黄沙眯住的眼睛,笑哈哈地说:“挺好的呀同志们,比我想象的好,最起码还有两间地窝子,我们先去地窝子里面看看。”他从小就跟着部队在枪林弹雨中成长,觉得只要活着就是幸福,就包括这儿的风,对他来说都是惬意,“你们看看这风不停地吹着,小石子可以到处跑,就有了生命了,多好呀 !”他的话,惹得大家笑起来。
地窝子还挺大的,一个角落还有石头垒成的灶台,这样多好呀!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要想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扎根,住房就成了矿工们首要的需求,建房就成当务之急了。老王矿长在勘探队留下的地窝子里,部署工作,将工人们分配到地窝子里,住集体宿舍。那时,清一色男生,两间地窝子被改造成通铺宿舍,也就将这群工人安顿好了。正好瘸子李和柯耀强的父亲老柯紧挨着睡,当时瘸子李还没成为瘸子,还是浓眉大眼的帅小伙。他没退休之前,是机电队的钳工,在一次修井下水泵时,水泵砸伤他的右腿,从此,他右腿比左腿短,走路左高右低,一闪一闪的,矿上的人都叫他瘸子李。
老柯也是个沉着冷静的大小伙子,比瘸子李大五岁,他们一见如故,老柯像大哥一样处处照顾瘸子李,瘸子李很依赖老柯。虽然这儿不是想象的那么好,但对于刚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掩体的人们来说,当上工人最起码能吃饱饭。
老王矿长很会管理,很快从五十人里选了两个得意助手——老柯和刘大能,让他俩帮忙管理这帮子人,让大家不要乱跑,要听指挥,服从命令。
苍穹煤矿是个风口子,肆虐的风不费一点力气,就能将人吹跑。想在没任何屏障的风口子上搞建设,难度非常大。上级下达死任务,要赶在天冷之前,将矿区建设好。矿区基本设施建设好了,才能招大批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去建设矿井,搞生产。
国家太需要煤块了,这是不争的事实。长期战争,国家实在太穷了。为了能快速发展,大家都很卖力去建设矿区。那时,人们都有崇高的荣誉感和很强的使命感,满怀热情想要建设国家。大家都明白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克服一切困难,在老王矿长的领导下,所有工人齐心协力,用战天斗地的精神,在恶劣环境中,仅用了一个月,就建成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矿区,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稳定了矿工的心。
上面派来了五位技术人员和一位总工、三十一个工人,还带了一个好消息,就是大庆油田已经开采了,让苍穹煤矿也要加快速度,希望在冬天来临之前,能出煤,好多建设都离不开煤炭。老王矿长很高兴,有了总工和技术人员,没有大批的工人也没关系。当年他们五个人,都能把鬼子一个连歼灭了,现在有这么多人,更何况敌人是活的,这挖煤的事情是死的,这仗好打,咱不用害怕。
总工和技术人员,勘探了六天之后,就拿出开采方案。当时科技不发达,所有的建筑都是靠人力,包括井下的开采,靠工人用 䦆 头、铁锹、背筐等简陋的工具,把煤炭送到地面。井口真的是黑洞洞,人在井下,连腰都直不起来,挖煤的只能跪在地上工作,背煤的只能爬行。大量的开采工作,都是工人趴在地上,一䦆 头、一铁锹地开采。工人们累死累活的,但工作效率却很低。一天四班倒,还是不够销量呀!苍穹煤矿的元老们太有集体荣誉感了,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在艰苦条件下,每个月都能完成任务。

老柯没文化,但勤奋好学,还不耻下问,总会取长补短,很快就成为矿上的能人。瘸子李高小毕业,算盘打得特别好,很快就成为矿区的佼佼者,被调到财务室,这就让大家特别羡慕。瘸子李教老柯打算盘、认字,老柯连自己的名字都是瘸子李教会怎么写。老柯学会写所有工友的名字,还学会了记账,做一些简单的表格,记录工人的考勤,很快就当了队长。那时,井下的工种不像现在分得这么细致,就是一个队分成四个组,一天四班倒,大家有活一起干,有苦一起吃。升井之后,矿工们累得躺在床上,动都不想动,但大家明白多出煤才能有效益,工资才能高。工资高了,才能改善家庭条件,他们只想用劳动创造财富。苍穹矿煤风吹石头跑的恶劣环境,磨砺着人们,让人们爱上矿区。矿工们凭着本事和体力,能吃上饱饭,偶然还能吃上细粮,比农村人强多了,找媳妇比较容易。
矿上解决不了矿嫂们的工作,也解决不了户口,只能待在老家,于是矿工们都过上了“牛郎织女”式的生活。每位矿工一年有四十天探亲假,这就让矿工感到特别满足。家近的隔一月两月地回家一趟,尤其是结过婚的,上一个月班,就闹着要休息。家离得远的,也会将这四十天分两三次休。矿上领导也是工人出身,能体恤到工人的难处,只要不过分,一般请假都给了。
矿工之间流传一句笑话,看谁回家能让老婆肚皮上搓出的煤炭多。这虽然是一句很温馨的玩笑话,但矿上缺水,也是实际情况,别说洗澡了,连吃的水都很困难。为了解决吃水问题,矿上买了头驴子,做了个架子车,派一个脚力好的年轻工人,套上驴子去黄河边拉水。一天只能拉一趟水,拉的水也只能够灶上一天的用水量。在这种情况下,矿上没洗澡的条件,才有了这个笑话。记得有一次下大雨,大家高兴得和孩子一样,痛痛快快地淋了一场雨,才算洗了个澡,洗了一次衣服。
赵秦军来得晚,是第五批工人,他来的时候,已有了女工和卫生所。矿区生活已脱离单调,变得多姿多彩,已有“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工作现状。有了女工,男工们干活更加起劲了。物以稀为贵,女工的稀少,就成了一种刺激,刺激矿工们好好工作,好好表现,才能有机会接近女工,才能找上有工作的媳妇。如果是双职工的家庭,就能过上让人羡慕的、有滋有味的生活。毕竟女工特别少,大多数工人媳妇只能找农村的,或者是找别的地方有工作的媳妇。
赵秦军其实是想来过渡一下,随后就调走的。赵秦军的三舅是青阳县县长。他父母去世早,就在三舅家长大的,三舅把他安排到苍穹煤矿,想让他占个工人的指标,在矿上待一年时间,就找个机会,将他弄到城里的工厂。他在来苍穹煤矿之前,有个女朋友,是公交车售票员,为了配得上人家女孩子,他三舅费了好大劲才给他弄到名额。老王矿长知道他的背景,让他跟着老柯。
老王矿长觉得把赵秦军交给老柯,才能放心,但他没告诉老柯赵秦军的背景,他让赵秦军在矿上不准说自己的背景,谁问都说是农村来的,这样对赵秦军的三舅是个保护。赵秦军原本很低调。老柯直到死,都不知道赵秦军的背景。王矿长想趁机考验老柯,他想等赵秦军调走了,就把老柯提拔成副矿长。
随着口子区矿务局的成立,每个矿区都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职务的细分化,让矿区的管理不再是“一锅烩”。矿上需要管理人才,大家都看好老柯,老王矿长更是觉得老柯是他的得力助手。在赵秦军这一批新工人中挑了十个聪明的,让跟着老柯。他们就成了老柯的第三批徒弟。
人和人相处,是有磁场的,也是老话说的“臭味相投”。老柯第一眼就喜欢上赵秦军,赵秦军也觉得老柯像是从小玩到大的大哥,两人在一起没生分感。秦军高中毕业,比瘸子李有文化多了。老柯爱学习,就让赵秦军当他的老师,给他教语文和数学、还有俄语,这样两个人走得更亲近了。
老柯是第一个把妻儿“农转非”到矿上的人。那一年柯耀强都七岁了,柯耀红九岁,柯耀霞十二岁。一家人怀着无比幸福的心情,在村里人的羡慕中来到矿上。矿工们也羡慕老柯有本事,能将老婆孩子弄到矿上。从农村来的柯母,成了工人婆,以为结束了一个人带孩子的苦难,却没想到她的幸福很短暂。
老柯在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天伦之乐时,为了一家人能填饱肚子而惆怅。柯母也很惆怅,闲不下来的她,在矿区的后沟里开荒了一大块地,种上洋芋。有矿工看见了,也来开荒种洋芋,就这样一个传一个的,没几天的工夫,后沟里就成了梯田。为了冬天猪不被冻死,老柯在靠山的地方弄了个猪圈和鸡舍,养了一头猪和一群鸡,这又成为矿上的热点。不出几天,只要背风的山根,错落有致的全是猪圈和鸡舍,猪叫鸡鸣此起彼落,矿区一下子很有了农家气息。
老柯有句口头禅:“日子都是一样的,只是有能力的人,才能将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没能力的只能过得一地鸡毛,好日子被你过糟蹋了,那就是你能力的问题。”这句话影响了瘸子李的一生,后来这句话也在矿上风靡了好一阵子,每当瘸子李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或者感到特别失落时,都会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
矿工们看老柯将家搬到矿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很美,于是纷纷打报告,要求“农转非”。再看看那几个“农转非”的工人,工作起来更加卖劲了。矿领导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决策,于是一批一批地解决了矿工的“农转非”。

瘸子李是第二批“农转非”的,也就是柯母他们到了矿上的第三个月。瘸子李将老婆孩子安顿好,就感觉到经济压力大。他老婆身体不好,是个药罐子,见天都要吃药,中药、西药,一年四季,瘸子李家飘着熬中药的味道,就他那点工资,都不够给老婆买药的。
以前一家人,在农村没钱可以活下去,吃的喝的都能从土地索取,除了买食盐和煤油之外,花钱的地方少。可在矿上,一家人的吃喝都得花钱,娃娃都小,都是小馋猫,作为父亲,能不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吗?瘸子李思前想后,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只好申请下井。井下一线工资是地面工资的三倍。
瘸子李的第一个老婆和他是娃娃亲,十五岁就和瘸子李结婚了,十八岁就给他生了一个胖小子,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可这女人没福气,到矿上待了不到三年,就病恹恹地死了。
瘸子李的第二个老婆脑子有问题,整天缠着要和他睡觉,从新婚之夜,睡到他的婚假都超了二十天,她还不让他回矿上班。瘸子李有些招架不住了,偷着跑回矿上。可疯女人耐不住寂寞,和村里好几个男人好。瘸子李的老爹嫌女人败坏门风,就让瘸子李和她离婚了。离婚后的疯女人更加猖狂,后来就疯死了。
瘸子李和赵秦军都成了老柯的徒弟。老柯和瘸子李很有默契,老柯想着让瘸子李接自己的班,把兄弟们交给瘸子李,他放心,所以他将积累的井下工作经验全部告诉瘸子李,希望他能尽快掌握一切。瘸子李明白老柯的心,也努力学习。赵秦军年轻,脑子活,偷偷地学管理知识,因为赵秦军文化程度高,老柯想着让他学技术,以后煤矿上肯定要机械化,而不是现在仅靠人力去开采。虽然老柯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但他觉得比现在要强几百倍。国家能提出四个现代化,绝不会是个空口号,所以,未来是属于技术的世界。
大家知道老柯是好人,都很尊重他,而且柯母做得一手茶饭。矿工们多一半人都是独自在矿上,天天吃食堂。食堂的饭吃久了,就腻歪了,就想吃家常饭。柯母做的家常饭,深深地吸引了这些下苦人的胃,他们有事没事就拎着烟酒来柯家坐坐,也有关系好的,直接拿些粮票油票肉票来柯家蹭饭。家里天天有人来蹭饭,不得不在房前屋后弄一点小菜地,这样才能填饱他们的胃。
老柯和柯母都是种地的高手,知道“人哄庄稼一时,庄稼哄人一料”的道理。两口子一有时间就去地里忙活。俩人一边干活,一边计划等洋芋丰收了,再种上白萝卜,到秋天,用好的萝卜叶子窝了酸菜,冬季有了洋芋和酸菜,还有萝卜,这日子一定过得有滋有味。可还没等洋芋成熟,老柯就出事了。
老柯出事前的两天,不知道从哪儿跑来一只土狗,一到晚上就在矿区带着哭腔叫。矿上人都知道狗哭不好,几个人想着将狗弄死了,去老柯家炖着吃。他们等着下班后,就去套这条讨厌的野狗。
老柯并不知道这几个人的计划,他早上和柯母在菜园子里干活,柯耀霞把饭做好了,他们才回家,因为他要上班,柯耀霞就给父亲做了杂面的干拌面,家里人吃的汤面条。
老柯将儿子叫过来说:“耀娃拿碗来,爹给你挑些拌面。”
“爹,你吃你吃,二姐说爹爹要上班,可累了,不能吃爹爹的饭。”柯耀强边说边摇头。
“爹吃不完,给你挑一点。”
“你赶紧吃完了,去上班,娃娃们不会饿着的。”柯母说着,将锅里的面给娃子们碗里舀,娃子们碗里是稠饭,她碗里就清汤寡水了。
老柯心疼地看着柯母,喉结蠕动了几下,什么也没说,低头吃完饭,就去上班了。
虽然苍穹煤矿已经开采了多年,但井下的工作还是靠人力,好在有了爆破技术,少了用 䦆 头挖煤的环境,工作比以前轻松了,但在运输上,还是靠人往外背煤。每次放炮之后,煤层被震得越来越松动,成了虚层。那时,还没有铁丝网子,全都是木头柱子和木板支顶,冒顶的事故频繁发生。
老柯和他的徒弟们刚到掌子面,分配完工作就开始干活。有人用钢钎撬开那些松动的煤块,有人往里扛木料,有人打钻,扬起的煤尘蒙在一束束矿灯的光柱上,朦朦胧胧的。大家都做着爆破之前的准备。老柯猫着腰,到处看看,他要把危险降到最低,保证他手下兄弟的安全。赵秦军跟在他的后面,手里拿着小本子和笔,记录着他发现的隐患,等一会儿要拿出补救方案。
随着开采进度推进,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巷道越深,安全系数越低。矿工们都没经验和专业知识,都是摸索着干活。老柯想将每天遇到的事情记录下来,总结经验。王矿长说过,以后矿务局还要办煤校,让矿工都学文化和专业知识,让他在井下收集一些资料,以后编辑煤校课本用。老柯一直把这件事情记在心里,他苦于没文化,不知道怎样将这些每天发生的事故记录下来。自从赵秦军来了,他就让赵秦军来记录一些特殊的情况,他不知道哪些有用哪些没用,但他想着,只要能记录下来,以后一定会有用。
赵秦军懂师傅的心思,尽量把事情经过写得详细一点,尤其是那些有教育意义的特殊情况,他都记录得很详细,还利用休息时修改、整理。赵秦军自从做了记录员,就恨自己上学时没有好好学习,没有多学一些知识。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早一点懂得这道理,他一定会努力学习,有了足够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记录井下的一切,因为矿工太苦了,他们吃的苦、受的罪,有时真的用语言无法形容。好在自己只是来过渡的,等有机会,三舅就将自己弄进城里,找一个好的工厂,到时,再和美霞结婚。这辈子能和美霞结婚,是赵秦军最大的心愿和幸福。
一想到美霞,赵秦军干劲十足,想在他走之前,多记录些东西,才能对得起师傅。师傅就想把井下的事情,尤其是第一次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为以后的工作“做指导”。赵秦军蹲在老柯的后面,用一只膝盖当着桌子,一边记录老柯指出的问题,一边想着心爱的姑娘。突然“轰隆”一声巨响,老柯赶紧回头,见一块巨大的煤块落下来了,就在这千钧一发时,他扑到赵秦军的身上,那大煤块将他的脑袋砸得稀巴烂……

作者简介段红芳,笔名:清纯芳心,陕西省作协会员,兰州市作协会员,白银市评论家协会会员。

在《兰州晚报》“七夕情怀杯”《七夕——美丽的传说》有奖征文荣获一等奖;第三届、第六届“和谐兰州杯”全国小戏小品剧本征文大赛中,小品剧本《我不干了》《有爱就是幸福》获优秀奖,第八届“和谐兰州杯”全国小戏小品征文中,小品剧本《找伴》荣获三等奖;散文《母亲的“影子饭”》获兰州第四届农民文学优秀作品奖;《一米阳光》获江山文学网全国“蚂蚁杯”散文二等奖。

出版有长篇小说《升井》《母亲的红嫁衣》其中《母亲的红嫁衣》获兰州市第二届文艺创作兰山文学三等奖;


主播简介心随诗舞, 某高校退休教师,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复审员。长期担任多省市朗诵协会朗诵指导教师及多个平台、诗社公益主播。喜欢读书,喜欢用声音表情达意。愿做一名声音的行者,播撒一路芬芳,只想把纯美的文字、优美的作品演绎成悦耳、灵动的音符,直抵人们心灵深处;将真心和美好,融入到文学作品中,演绎生活中的智慧、阳光和灿烂,充实五彩斑斓的生活,传递正能量。

“春晓诗社”是一家原创加经典名篇诵读为一体的纯文学公众平台。平台拥有多名美声主播老师,众多文学爱好者。以及原创文学作品。

        创办人阿里,本着以文交友,以文互动,以文养心,共同学习的原则,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跨年龄,跨地域,跨时空的文学栖息地。

        敞开文学的大门,恭迎有才华的您,一同走进“春晓诗社”的大家庭。

       纯文学平台,只为真正的文学爱好者提供…………

        欢迎加入,期待佳作!


投稿须知:1.未在公众号、网站发表的原创散文、随笔、文学评论,附100字以内作者简介及照片,  投稿必须是不涉及政治敏感问题的文学作品,文责自负。

2.注明投稿(春晓诗社785830883@qq.com),注明作者微信名,微信号,便于联系。

3.赞赏金额60%作为作者和朗诵老师的酬谢费,30天内以微信红包形式一次性派发,赞赏总金额低于15元(含15元)的作为平台维护费用。


无论您有多忙,请花1秒钟的时间把它放到你的圈子里!可能您的朋友就需要!谢谢!

微信号:wxid_y8qj8j85ipuj21(春晓诗社感恩有你同行QQ:785830883

友情链接,最接地气的文学平台,丽君人生原创文学



the end.



春晓诗社
原创诗文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