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在入睡后,鼾声如雷,扰人清梦?可别以为这只是个小问题,鼾声背后,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危机,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威胁。近年来,医学研究不断揭示出打鼾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看似平常的睡眠现象。
一、打鼾——心血管健康的潜在杀手
(一)打鼾与高血压:血压难以控制的背后
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对12287名平均年龄50岁、以男性居多且多为超重或肥胖的中老年人展开调查。研究人员多次测量他们的日间血压,以此判断高血压的控制情况。结果令人震惊:那些打鼾时间较长的人,未控制高血压的风险竟然增加了87%!原来,打鼾会导致睡眠中呼吸反复暂停,身体间歇性缺氧,进而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血压升高。长期如此,血压就像脱缰的野马,难以被药物和生活方式控制。
(二)打鼾与中风:意想不到的因果关联
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的分析,以及英国生物样本库(UKB)的相关数据,都明确显示出打鼾与中风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不受肥胖因素的干扰。在CKB项目中,对82339名中国成年人进行长达10.1年的追踪,发现打鼾者中风、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分别飙升了56%、50%、102%;UKB数据中的风险增加幅度也不容小觑,分别为78%、94%、74%。打鼾时呼吸暂停引发的脑部供血不足,以及血液黏稠度增加,都是诱发中风的潜在因素。
(三)打鼾与心衰:睡眠中的双重打击
开滦研究对93613名无心血管病史的成年人进行了8.8年的随访,结果发现,睡眠时间短和打鼾都与心衰风险上升息息相关。与每晚睡7 - 7.9小时、从不或很少打鼾的人相比,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心衰风险增加24%;偶尔打鼾和频繁打鼾者,心衰风险分别增加32%和24%。睡眠不足和打鼾,就像双重打击,让心脏在疲惫与缺氧的困境中艰难维持,大大增加了心衰的发病几率。
二、摆脱鼾声困扰,守护心血管健康
(一)减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肥胖是许多打鼾者的“原罪”。过多的脂肪在咽部、软腭、舌体等部位堆积,使气道变得狭窄。睡眠时,舌根后坠,气道更容易被堵塞。有研究表明,体重减轻10%,打鼾症状就能得到20 - 30%的缓解。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减少体内脂肪,不仅能让你拥有更健康的身材,还能让你的睡眠回归宁静,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比如,每天增加30分钟的有氧运动,控制饮食中的热量摄入,都是可行的减肥方法。
(二)调整睡姿:简单却有效的改变
仰卧位睡觉,舌根容易后坠,阻塞气道,加重打鼾。对于肥胖者和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来说,这种睡姿更是雪上加霜。不妨尝试调整为侧卧位,尤其是右侧卧位,能有效避免舌根后坠,让呼吸更加顺畅。你可以在背后垫一个小枕头,帮助维持侧卧位睡眠,逐渐养成习惯,就能轻松改善打鼾情况。
(三)借助呼吸机:打开呼吸通道
对于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或者无法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呼吸机是个得力助手。持续气道正压力通气(CPAP)的呼吸机,就像一个无形的支架,通过管道向呼吸道输送一定压力的气体,撑开塌陷的气道,保证呼吸通畅。单水平全自动呼吸机(Auto - CPAP,APAP模式)能自动感应呼吸道阻力,实时调整压力;双水平呼吸机(BiPAP模式)则针对那些难以耐受CPAP持续高压气流的患者,分别设置吸气和呼气压力,让呼吸更舒适。选择适合自己的呼吸机,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四)手术治疗:最后的“武器”
对于因扁桃体肥大、软腭过长、鼻息肉、颌面畸形等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鼾症,手术治疗是一种选择。常见的手术方式有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上颌骨前徙术、颌面部手术等。不过,手术并非万能,虽然能解除当前的阻塞,但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且复发率较高。例如,UPPP手术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虽能降低三分之一,但仍可能残留较多睡眠呼吸问题,约50%的患者在2 - 3年内会复发。但对于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扁桃体切除术和腺样体切除术是标准治疗方案。
打鼾绝不是小事,它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提醒我们关注心血管健康。如果你或身边的人长期受到打鼾困扰,不要轻信网上的偏方,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和治疗,让睡眠回归安宁,让心血管系统远离潜在威胁,拥抱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