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腹泻应对宝典:家长必备知识手册

文摘   2025-01-18 23:16   浙江  



在宝宝成长的旅程中,腹泻就像一场不期而至的小雨,时常打乱家长们的节奏。一到换季,医院里因宝宝拉肚子前来就诊的家长就络绎不绝。腹泻不仅影响宝宝的健康,还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心。今天,咱们就全面深入地聊聊宝宝腹泻这件事,让家长们面对它时不再慌乱。

一、追根溯源:腹泻成因大揭秘

饮食“小插曲”引发的紊乱:宝宝的饮食稍有差池,就可能引发腹泻。喂养时间不规律,宝宝的肠胃就像失去了精准的时钟,消化功能容易失调。食量不当也不行,吃得太多,肠胃负担过重;吃得太少,营养供应不足,都可能导致腹泻。突然更换食物品种,宝宝的肠胃一时难以适应,比如从母乳突然换成奶粉,或者添加新辅食时操之过急。过早喂大量淀粉类或脂肪类食物,宝宝的肠胃还没准备好消化这些“高难度”食物,只能“闹脾气”。此外,一些带有刺激性的调料,对宝宝娇嫩的肠胃来说,也是不小的刺激,容易引发腹泻。
肠道内的“病菌侵袭”:肠道内感染是宝宝腹泻的常见原因。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都可能成为“罪魁祸首”,其中病毒和细菌最为多见。这些病原体就像一个个“小刺客”,通过各种途径潜入宝宝体内。家长或宝宝没洗干净的小手,可能携带病菌;不干净的奶瓶、没有洗净的乳房,都是病菌的“藏身之处”;变质的食物更是直接将病菌送进宝宝口中。被感染后,宝宝排便次数会明显增多,大便可能呈现水样、粘液状,严重时还会出现脓血便。如果不及时治疗,脱水、休克等严重后果都可能接踵而至。
吸收难题导致的“抗议”:部分宝宝由于体质特殊,缺乏消化牛奶中乳糖或蛋白所需的酶,这就像一把锁没有对应的钥匙,无法正常打开“消化之门”。当宝宝喝了牛奶后,乳糖或其他成分不耐受,肠胃就会“抗议”,出现腹胀、腹泻、皮疹等症状,让宝宝难受不已。
肠道外感染的“连锁反应”:当宝宝患上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身体的免疫系统全力应对这些疾病,但也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腹泻。就像一个复杂的机器,一个零件出问题,可能影响到其他部件的正常运转。
过敏引发的肠胃“动荡”:2岁以下的宝宝,尤其是0到1岁的婴儿,肠胃功能还很脆弱,容易出现过敏性腹泻。母乳过敏、奶粉过敏或对某些辅食过敏,都可能让宝宝的肠胃陷入“动荡”,出现腹泻症状。

二、火眼金睛:判断腹泻严重程度

脱水警报拉响:宝宝吐泻会大量丢失水分,如果摄入量不足,脱水就可能找上门来。轻度脱水时,宝宝可能只是眼窝、囟门稍有凹陷,泪液减少,尿量也有所减少。但如果发展到中度脱水,眼窝、囟门凹陷会更加明显,皮肤粘膜变得干燥,皮肤弹性下降,捏起来恢复得很慢。到了重度脱水,情况就十分危急了,宝宝皮肤会出现花纹,四肢冰凉,精神萎靡甚至昏迷,此时必须尽快就医。
电解质紊乱危机:腹泻、进食少以及脱水,会让宝宝肾脏的排泄能力下降,进而出现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低镁等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家长们要留意宝宝是否精神不振、浑身无力、腹胀难受,甚至出现心律失常。如果宝宝出现手足抽搐、惊厥、震颤等症状,更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电解质紊乱发出的“危险信号”。
其他危险信号:当宝宝出现发热、便血、呕血,或者频繁腹泻,大便每日10余次甚至更多时,这可能是肠道内感染在作祟。肠道内的病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导致这些症状出现。一旦发现这些情况,家长应立刻带宝宝到医院进行专科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三、居家妙方:应对腹泻有妙招

精准“排雷”,去除病因:家长要像侦探一样,仔细寻找宝宝腹泻的原因。如果是饮食问题,比如喂养不当、食物过敏或是牛奶不耐受,要及时做出调整。如果宝宝伴有发热、便血、呕血等症状,很可能是感染因素引起的腹泻,这时千万不能耽搁,应马上就医。
合理饮食,持续供给:宝宝腹泻时,身体正处于“战斗状态”,营养需求比平时更高。长时间限制饮食或禁食,会让宝宝营养不良,反而加重病情。家长要根据宝宝平时的饮食习惯,适当做出调整,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补充疾病带来的消耗。如果宝宝有严重呕吐,可以暂时禁食4 - 6小时,但一定要记得给宝宝喝水,防止脱水。等宝宝情况好转后,再逐渐恢复喂养,从少量开始,慢慢增加食量。
科学补液,平衡水电:家中备上口服补液盐是个明智之举。在宝宝腹泻时,家长要根据宝宝的体重,按80 - 100ml/kg的量计算好所需液体量。每5 - 10分钟喂一次,每次喂10 - 20ml,争取在8 - 12小时内让宝宝喝完。同时,还要根据宝宝吐泻的情况,适当增加液体量,这样能有效预防宝宝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为宝宝的身体补充“能量”。
补充元素,助力修复:适量给宝宝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如锌、铁、维生素A、B1、B12、C和叶酸等,就像给受损的肠道粘膜“涂抹修复药膏”,有助于肠道粘膜的修复,让宝宝的肠胃尽快恢复健康。
巧用益生菌,调节菌群:在宝宝腹泻时,家长可以在饮食中添加一些益生菌,如布拉氏酵母菌、双歧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这些益生菌就像一群“小卫士”,能帮助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让宝宝的肠道重新充满活力。
谨慎用药,避免误区:家长们要记住,千万不要自行给宝宝服用止泻剂、抗生素等药物。止泻剂可能会掩盖病情,让家长无法及时发现宝宝的真实情况;抗生素使用不当,不仅无法治疗腹泻,还可能破坏宝宝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加重病情。
详细记录,辅助诊断:家长要对宝宝的吐泻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包括次数、量、性状等,可以用文字记录,也可以拍摄图像资料。就医时,带上这些记录,能帮助医生快速了解宝宝的病情。同时,预留好最近一次的粪便标本,方便医生进行检查,做出准确诊断。
贴心护理,全面呵护:除了以上这些,家长还要注意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腹部,别让宝宝着凉。如果宝宝有呕吐情况,要让宝宝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误吸呛咳。另外,要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物,给宝宝创造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

四、未雨绸缪:预防腹泻的关键策略

科学喂养,筑牢根基:母乳喂养是宝宝最好的营养来源,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抗体,能增强宝宝的免疫力。如果选择人工喂养,要根据宝宝的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代乳品,并按照科学的方法喂养。按时添加辅食也很重要,添加时要遵循“每次限量1种,逐步增加”的原则,让宝宝的肠胃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新食物。
注重卫生,严防病菌:“病从口入”,所以要格外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在家中实行公筷分餐,能有效减少病菌传播。宝宝的玩具、衣物要及时清洗消毒,不给病菌留机会。培养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及时洗手,让宝宝从小就养成讲卫生的意识。
防治结合,提升体质:积极防治营养不良,保证宝宝摄入充足的营养,让宝宝拥有强健的体魄,提高免疫力,这样就能更好地抵御病菌的侵袭。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虽然能治疗一些疾病,但不能随意使用。长期滥用抗生素,会破坏宝宝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增加腹泻的风险。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
疫苗护航,预防病毒: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肠道内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目前,针对轮状病毒已经有了相应的疫苗。家长可以咨询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时给宝宝接种疫苗,为宝宝的肠道健康加上一道“防护锁”。

宝宝腹泻虽然常见,但只要家长们掌握了这些知识,就能在宝宝腹泻时从容应对,守护宝宝的健康。让我们一起为宝宝的茁壮成长努力,让他们远离腹泻的困扰。

慢性病科学预防
本公众号专注哮喘、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偏头痛、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支扩等慢性病的预防,并科普营养学知识、运动知识、减肥知识等,全面打造受众整体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