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误吞异物全攻略:预防与应对指南

文摘   2025-01-19 04:18   浙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好奇心总是驱使他们探索周围的一切。然而,这种好奇心有时会让他们陷入危险,误吞异物就是常见的情况之一。每年都有不少孩子因误吞异物被紧急送往医院,这不仅让孩子承受痛苦,也让家长们心急如焚。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儿童误吞异物的相关知识,为家长们提供全面的应对指南。

一、儿童误吞异物的现状与常见类型

高发年龄与原因:儿童误吞异物事件好发于4岁以下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用嘴巴探索的阶段,且缺乏对危险的认知。他们看到小物件,常常会不自觉地放入口中,一不小心就可能吞下去。比如,在玩耍时,可能会把玩具零件、硬币等含在嘴里,结果不慎吞咽。
常见异物种类:孩子们误吞的异物可谓五花八门。常见的有硬币,因其小巧、光滑,容易被孩子拿起放入口中;果核,如樱桃核、杏仁核等,在吃水果时稍不留意就可能被吞下;碎骨,像鸡骨头、鱼刺等,在进食过程中也容易误吞。还有一些更危险的异物,如电池,特别是纽扣电池,体积小但腐蚀性强;磁铁磁珠,多枚一起吞入可能会在体内相互吸引,造成肠道穿孔;玩具的小部件,如塑料片、小珠子;以及笔头、图钉等文具类物品。

二、发现孩子误吞异物后的紧急处理

保持冷静,记录关键信息:当发现孩子误吞异物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惊慌失措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让孩子更加紧张。在冷静下来后,家长要迅速记录孩子吞入异物的时间,这对于医生判断异物在体内的位置和可能造成的影响至关重要。同时,要确定异物的种类、数量和大小,以及孩子最后一次进食的时间。这些信息能帮助医生快速了解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立即停止进食饮水,尽快就医:明确或怀疑孩子误吞异物后,应马上停止给孩子进食和饮水。这是因为食物和水可能会推动异物进一步深入消化道,增加取出的难度,甚至可能导致异物刺破消化道。尤其是当孩子误吞的是高危异物,如纽扣电池,其在体内短时间内就可能释放强腐蚀性物质,灼伤消化道;尖锐物品,如针、鱼刺等,可能随时划破食管、胃肠道;多枚磁性异物或单枚磁性异物合并金属,在体内相互吸引,极易造成肠道梗阻、穿孔。遇到这些情况,家长必须刻不容缓地将孩子送往医院。

三、医院的诊断与治疗流程

影像学检查与病情评估: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孩子可能吞入的异物种类,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检查对于金属类异物,如硬币、别针等,能清晰显示其位置;而对于一些不显影的异物,如塑料、木头等,CT检查可能更有助于准确判断。除了影像学检查,医生还会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乙肝、心电图等其他必要的病情评估检查。血常规可以了解孩子是否有感染迹象,凝血功能能判断孩子在手术过程中是否容易出血,生化检查有助于评估孩子的肝肾功能,乙肝检查是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心电图则能评估孩子的心脏功能,确保手术安全。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儿童消化道异物,胃肠镜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在进行胃肠镜手术前,孩子需要充分禁食禁水6 - 8小时,以保证胃内空虚,便于手术操作,减少误吸风险。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消化道异物都需要用内镜取出。医生会综合考虑异物的种类、大小和在消化道的位置。如果异物较小、圆润,且没有引起明显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随诊观察,让异物通过肠道自然排出。但如果异物较大、形状不规则、有尖锐边角,或者已经引起了腹痛、呕吐等症状,就可能需要内镜手术或外科手术。例如,对于卡在食管中的鱼刺,内镜下取出是常见的方法;而对于已经造成肠道穿孔的尖锐异物,可能就需要外科手术进行修复。
术后护理与康复:使用内镜取出异物后,大部分患儿无需特殊处理。少部分患儿可能需要给予流食,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使用抑酸药物,减少胃酸对受损黏膜的刺激;黏膜保护剂则能促进黏膜的修复。对于这类无并发症的患儿,一般异物顺利取出后24小时即可出院,也无需随访。但对于小部分吞入尖锐异物或者电磁等患儿,如果合并较严重的黏膜损伤,就需要住院治疗数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部分患儿可能还需要复查胃肠镜,以确保受损黏膜完全恢复,异物没有残留。

四、预防儿童误吞异物的有效措施

加强安全教育:家长、看护人及教师都应重视对儿童的安全教育。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如绘本、动画等,向孩子明确告知并示范不可将异物放入口中咀嚼或玩耍。例如,给孩子讲《小熊误食异物的故事》,让他们明白这样做的危险性。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防护与卫生习惯,教导他们在吃东西前要洗手,不吃不认识的东西。
妥善管理物品:家长要细心管理家中物品,特别是小物件。将硬币、电池、文具、玩具小零件等放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比如高处的柜子里,并用儿童安全锁锁住。定期检查玩具是否有破损,及时修复或丢弃,避免孩子接触到脱落的小部件。在孩子进食时,要注意将食物切成适当大小,避免孩子整颗吞食。

儿童误吞异物虽然可怕,但只要家长们了解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就能最大程度保障孩子的安全和健康。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远离这些不必要的危险。

慢性病科学预防
本公众号专注哮喘、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偏头痛、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支扩等慢性病的预防,并科普营养学知识、运动知识、减肥知识等,全面打造受众整体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