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性科学开关——眼·
禅修,不是向往的生活方式,不是宗教迷信,也不是高不可攀的神秘文化,而是非常实际的,现代人有机会也有可能学会的,可以解决身心烦恼的无比珍贵的方法。
开始体会到“觉性”的时候,您会慢慢有感觉,不管是内、外,您眼睛看到和被看的东西,它好像是同一件事情,整个世界好像是一场梦一样。您会有这一类的感觉出现,但这也只是开始往“觉性”走的一个初步体会。
眼睛有“眼识”,您眼睛能够看的这个能力称为“眼识”。眼睛是心灵情绪的窗户,亦是往“觉性” 走的第一步。
·眼睛是大脑的延伸·
眼睛是大脑的延伸。插图由BunjiTagawa绘制,经《科学美国人》许可转载自《双目视觉的神经生理学》,作者John D.Pettigrew, 1972年8月
眼睛是大脑的实际延伸,比迄今为止任何人类设想的系统都更复杂。眼睛拥有身体70%的感觉感受器,眼睛是我们一生中学到的大约90%信息的入口。所以,利用视觉禅修来保护好眼睛,从而更进一步训练我们的心,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眼睛是大脑的一部分。它们是大脑中唯一一个位于颅穹窿外的部分。换句话说,我们有两块大脑,在发育过程中故意从头骨中挤出,放在我们的眼窝。有一个基因程序专门用来确保三层神经元和最近神经细胞,被挤出形成所谓的神经视网膜。
我们的精神焦点,不管是认知的还是生理的,都是建立在我们视觉焦点的位置上的。我们所看到的物体以及对我们所看到的东西保持注意力的能力,关键性地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所以,如果你能保持视觉专注,你就能保持精神专注、认知专注。
但是保持视觉专注是有挑战性的,有点累,因为它需要晶状体的运动。而晶状体的运动需要肌肉的激活。时常记得放松一下眼睛,让视线进入全景视野,这样做会让你的晶状体非常有弹性,让它避免长时间陷入近距离观察事物的状态。
近日,中山大学等机构的研究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过7.4亿儿童和青少年近视。该研究综合了50个国家的数据,涉及540多万名儿童青少年,近视可能成为全球性健康负担。
因此,保持我们视觉系统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换言之,你需要锻炼这些肌肉,包括晶状体的运动,变厚,放松晶状体。而放松晶状体,实际上是你能为肉眼肌肉组织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
·“童子看佛殿”——视觉练习·
人眼的视觉范围,黄斑区内是人视觉很敏锐的区域,靠内进入中央视觉区,视觉最为敏锐。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宇廷老师说:
练习“视觉觉察回归觉”,您可以先看一点,专注以后,视觉一放松,就进入一个“觉”的状态了,等于从聚焦的镜头变成广角镜头。
举例来说,我仔细看您的脸,是看的很清楚的。但如果放在一个很宽广的“觉”的时候,其实您的脸就没那么清楚,因为我的焦距不是在这里。您在一个很放松的“觉”的状态里面,每一个东西就没有那么清楚。
但是,这个只是刚开始练习的状态,等到您以后练习得很熟的时候,在一个很宽广的“觉”的状态中,也可以比较清楚地辨识每一个人。您练一段时间之后,也不会看到车不知道这是一辆车。您可以进入思想,也可以不进入思想。
在传统来讲叫做“童子看佛殿”,就是说一个小孩子看着佛堂上的佛像,他其实没有任何的感觉,只是看到很多金色的很漂亮的东西,不会有任何思想产生。
所以,练一段时间以后,您也可以“能出能入”。有时候讲这个“出”是指把“觉”放在一个更宽广的状态,有点像是宽广和对焦之间的区别,慢慢的,您的确在一个“觉”的状态,就既可以有宽广的“觉”,又可以对焦了。
刚开始练的时候,如果您带着“觉”去看一个好笑的影片,没有感觉,觉得不好笑了,那是因为您比较用力在抽离,这还不是真正的“觉”,而是在“觉察”或用力的觉。当您在用力觉的时候,就没办法“入”了,因此看这个东西就没兴趣了。练习一段时间后,慢慢您很放松的时候,再去看一个好笑的影片,既可以觉得很好笑,又可以很放松的“觉”还是在。
保持觉,随时让眼跟心在一起是一种方法;视觉完全放松看到环境中所有东西又是一种方法;甚至不仔细去看某个东西,只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宽广的觉里面,也是一种方法。
·觉乐生活,“睛”彩自在·
另外,我们不要把练习觉性当成一个功课在做,“觉”的练习是可以轻松的、活泼的,甚至是有创意的,是时时刻刻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在练习的场景上,当您跟人闲聊、谈判、会议、甚至上下班时都可以练。
只要您不把它当成一个功课去做,就不会把自己搞的很烦。每次哪怕只是练习一分钟,只要在“觉”的状态里就是在练习。轻轻松松地,将视觉禅修融入到生活里面,您就会感觉很舒服,只要有一次抓到那个感觉,您自然就会想练下去,不需要花很大力气刻意坚持。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觉”是我们本来就有的,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已经很忙碌了,不要在多一个所谓“觉”的任务。放松下来,开启“睛”彩人生,让我们共同享受孩童般的视觉游戏,回归到最初的静寂清澄,觉乐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