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有癌,肛门先知?医生:肛门若常有这些不适,警惕癌症在靠近

民生   2024-11-27 07:00   山东  
张明(化名)是一位年约50岁的重庆男子,平时生活节奏较快,工作压力大。
每天下班后,他最喜欢做的就是泡一杯热茶,坐在沙发上看会儿电视,享受片刻的放松。他觉得自己身体还算健康,没什么大问题。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他时常感到肛门周围有些不适,但这种不适并不剧烈,也没有引起他太多的重视。
有时是偶尔的瘙痒,有时是轻微的异物感。张明以为这可能是长时间坐着引起的不适,或者是生活中某些小细节没注意到。
但直到那天,他突然出现了便血现象,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害怕的情绪让他立刻跑到医院检查,结果让他震惊——他被确诊为直肠癌。
在医生的解释下,张明才明白,肛门部位的不适其实可能是某些严重健康问题的“预警信号”。
这个故事并不是个例。事实上,很多癌症患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疼痛和不适,直到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表现出警示症状。

一、肛门的“求救信号”

警惕癌症的前兆
在医学上,肛门周围的症状常常被视为直肠、肛门和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表现。
然而,除了痔疮、肛裂等常见的肛肠问题外,肛门部位的异常感受,有时也可能是癌症的早期信号。
特别是直肠癌、结肠癌等肠胃道癌症,往往在初期并没有疼痛的表现,症状较为隐匿,容易被误解为普通的消化不良或其他非严重问题。

二、常见肛门不适

警惕癌症在“靠近”
便血:最常见的预警信号
便血是最常见的肛门异常表现之一。
血液可能出现在大便表面、纸巾上,或者是便便中混合。直肠癌和结肠癌的初期症状之一便是便血。
尤其是鲜红色的血,而且伴有大便形状的改变(如变细、变软等),需要特别引起警觉。
据专家分析,直肠癌患者的便血通常为鲜红色,这意味着癌细胞可能在直肠和肛门部位生长,导致了局部出血。
若便血持续存在,并伴随腹部不适、体重下降等症状,最好尽早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肛门疼痛或肛门周围异物感
如果出现了持续性的肛门疼痛、胀痛或异物感,尤其是痛感加重或伴随排便困难等现象,可能是肠道肿瘤的征兆。
肛门周围的肿瘤组织如果压迫神经,可能会引起疼痛或者不适。
在肛门部位不适的情况下,如果症状没有得到及时缓解,甚至伴随有大便带血、腹部胀痛等症状,应警惕肠道肿瘤的可能。
排便习惯变化
如果突然发生排便习惯的变化,比如大便次数增加或减少,便秘或腹泻反复交替,特别是在没有其他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引起注意。
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常常会因为肿瘤对肠道的压迫,导致肠道蠕动不正常,从而影响排便。
肛门瘙痒与肛周皮肤病变
有些患者会出现肛门周围的瘙痒感,尤其是长期无法缓解的瘙痒。
痔疮、肛裂等常见肛肠问题也会有类似症状,但如果伴随有肛周皮肤颜色改变、皮肤溃烂等表现;
尤其是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时,应该及时就医检查。
腹部不适与体重下降
虽然腹部不适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但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腹部的隐痛或不适感往往是比较常见的。
而且癌症患者常常伴随有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如果您没有特别改变饮食习惯,却发现自己体重不断下降,这很可能是身体出现了某些病变,尤其是癌症的症状之一。

三、为什么癌症会首先

在肛门部位“发信号”?
肛门和直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终端部分,癌细胞一旦在肠道内形成肿瘤,可能会影响到这一部位的正常功能。
直肠癌、结肠癌、肛门癌等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生,多与遗传、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等相关。
由于早期的肿瘤生长较为隐匿,患者可能不会马上感到明显的疼痛或不适,甚至很多人会把一些轻微的症状忽略不计,认为只是偶尔的不适而已。
而随着肿瘤的逐渐生长和扩散,便血、肛门疼痛、排便困难等症状逐渐显现,尤其在癌细胞侵犯到肛门和直肠部位时,可能会引起局部的疼痛、出血和其他症状。

四、早期筛查:预防癌症

别等症状再去检查
“早发现,早治疗”是癌症治疗的黄金法则。
直肠癌和结肠癌等消化系统癌症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定期进行筛查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50岁以上的成年人,或者有家族癌症史、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应当定期进行肛肠检查、肠镜检查等,以便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专家建议,40岁以上的成年人可以每两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50岁以上的成年人,尤其是有家族癌症史或其他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此外,如果出现便血、便秘、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尽量避免疾病的拖延和延误治疗时机。
结语:早期干预,远离癌症威胁
肛门的异常不适看似是一个小问题,但背后可能潜藏着大风险。
张明的经历让我们深刻意识到,肛门部位的疼痛、便血、排便习惯变化等症状,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当这些症状持续存在时,更需要引起警觉。
医生提醒大家,健康的身体没有什么可以忽视的小问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抗癌的最佳策略。
重视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及时做出反应,不给癌症可乘之机。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青岛广播
青岛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广播中心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