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总在凌晨3、4点醒来?提醒:可能身体已出现5个问题,别忽视

民生   2024-11-26 07:00   山东  
老何今年68岁,退休在家日子过得安逸。
但最近,他却被一个奇怪的现象困扰着:每天凌晨3、4点,他都会准时醒来,像被设了闹钟一样,再怎么努力也睡不着。
起初老何没太在意,只觉得是岁数大了,睡眠浅是正常现象。
可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白天整个人无精打采,稍微干点活儿就觉得累,甚至心情也变得烦躁易怒。
老伴看在眼里,忍不住劝他:“老何,这样下去不行啊,要不去医院查查吧?”
老何摆摆手:“睡不好觉算不上病,没必要跑医院。”但话虽如此,他心里也开始犯嘀咕。直到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感觉胸口一阵闷痛,冷汗直冒,吓得老伴连夜把他送到医院。
医生了解情况后,问他:“最近睡眠怎么样?”老何一五一十地说了自己的困扰。医生点点头:“凌晨3、4点醒来,不一定是单纯的睡眠问题,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
听到这话,老何和老伴都愣住了。“医生,这到底怎么回事?”

一、凌晨3、4点醒来

可能是这五个问题在作怪
睡觉是身体恢复和自我修复的关键时刻,如果在凌晨3、4点总是醒来,说明你的身体很可能在向你“报警”。
尤其是以下五种问题,千万不能忽视。
肝脏问题
身体的排毒工厂在“抗议”中医认为,凌晨1点到3点是肝脏最活跃的时间段,它负责排毒和修复。
肝脏出现问题时,无法顺利完成代谢,就会干扰睡眠,导致人凌晨醒来。同时,肝功能障碍还可能引发口干、眼涩、胸胁胀痛等症状。
脂肪肝、肝炎等疾病会引发睡眠紊乱,甚至增加肝癌的风险。如果平时饮酒过量、经常熬夜或摄入高脂饮食,肝脏的负担就会更重。
因此,养护肝脏最重要的是调整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摄入过多的酒精。
心脏问题
小小醒来,可能是心血管的隐患凌晨是心脏病高发的时段,很多突发的心绞痛、心肌梗死都发生在这一时间。
凌晨醒来时感到胸闷、心慌,甚至有濒死感,可能与心脏功能异常有关。
长期的高血压、情绪紧张或不良生活习惯会让心脏负担过重,进而干扰夜间的休息。
如果有相关症状,应尽早就医,排查冠心病或心律不齐等问题。同时,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和情绪管理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胃食管反流
睡觉的姿势让胃酸“捣乱”不少人在凌晨醒来时会感到胸口灼热、喉咙发酸,这是胃食管反流的典型表现。
平躺时,胃酸更容易倒流到食管,刺激神经,引发不适感。晚餐过于油腻或睡前吃东西都会增加反流的风险。
解决方法很简单:晚饭吃得清淡一些,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睡前2小时不进食,睡觉时可以适当抬高枕头,以减轻胃酸倒流的几率。
精神压力
失眠的根源藏在心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长期压力大、情绪焦虑会让神经系统始终处于紧绷状态,打乱身体的生物钟。
尤其是夜深人静时,思绪更容易涌上心头,导致醒来后再难入睡。失眠是精神压力的信号灯,也是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前兆。
凌晨醒来后心情低落、思绪杂乱,不妨试试冥想、深呼吸或倾诉心声来缓解压力。
如果情况严重,还应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更年期综合征
女性荷尔蒙的“钟摆效应”对于50岁左右的女性来说,凌晨醒来可能与更年期激素水平的波动有关。
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下降会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夜间醒来频繁,甚至伴随盗汗和情绪波动。
面对更年期带来的睡眠困扰,女性朋友可以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心理调节来缓解。
如果症状较重,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二、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做到这几点
睡眠质量的提高,不仅能让你白天精神百倍,还能帮助身体自我修复,预防慢性疾病。
以下几个方法简单有效,不妨试一试。
饮食调理助睡眠
多吃富含镁的食物,如菠菜、香蕉、杏仁,能帮助放松神经;牛奶、小米中含有丰富的色氨酸,有助于分泌褪黑素,让你更快入睡。
此外,中医推荐的酸枣仁汤、百合莲子汤也对改善睡眠有显著效果。
优化睡眠环境
卧室的温度、湿度和光线对睡眠质量影响很大。
保持卧室凉爽、安静和黑暗;减少蓝光干扰,比如睡前半小时放下手机;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调整到适合自己的高度。
规律作息,调整生物钟
坚持每天在固定时间睡觉和起床,即使周末也不要熬夜或赖床,这样可以让身体的生物钟更加稳定,减少凌晨醒来的可能性。
适量运动释放压力
白天适当的运动可以消耗多余精力,提高晚间的睡眠质量。推荐快步走、瑜伽或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临睡前进行剧烈活动。
定期体检排隐患
如果频繁凌晨醒来且伴有明显身体不适,应尽早就医。
检查肝功能、心脏健康、胃肠道问题或激素水平,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防患于未然。

三、健康的睡眠

是对身体最好的呵护
经过医生的指导,老何调整了作息和饮食,症状明显改善。
他不禁感叹:“还好老伴提醒得早,不然真要拖成大病!”健康的睡眠不仅是身体自我修复的基础,更是心灵的安慰剂。
如果你也总是凌晨3、4点醒来,请不要忽视,听一听身体的“求救信号”,及时采取行动,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青岛广播
青岛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广播中心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