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卫东:跟中学生谈学习——夺回说“不”的权利

文摘   教育培训   2024-10-21 07:05   浙江  
 

离开职校十年,离开普高二十年。
眼看着教育越发疯狂,疯狂到变态,就越发庆幸自己跑得快。对,是庆幸,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没有凭一己之力挽狂澜的想法,倒是靠着对大势已去的敏感,早早地溜了。
教育的问题在哪里?简单来说,是学生没有说“不”的权利,是学生和家长没有抢回这个权利的意识。相反,他们中太多的人习惯于感恩、祈求,甚至下跪。
臭肉还要经过加工处理消除异味之后再卖给学生,而超长的在校时间、海量的作业,这些可都是明目张胆的行为。有学生胆敢说个“不”字,立即就会有人面目狰狞,眼中喷火,口吐芬芳。
现在的学生,早已经不是学习的主体,而是学习的奴隶。自习课不许抬头,下了课上厕所要申请,说难听点,他们就是新时代、新场域的“慰安妇”“慰安夫”。只是他们还未成年,所以还天天被忽悠:都是为你好。
很多年前,我还在普高时,曾在班会课上对高一新生做过一次关于学习的演讲,重发一遍,家长们也可以看一看。

 

目前,对许多同学来说,学习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大家巴不得多放几天假,好好玩一下、休息一下。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师生关系角度来看,既有老师的责任,也有同学们自身的某些不足。

我们老师的工作压力很大,一不留神,就会在上课时讲得过多,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剥夺了同学们思考的余地,使你们只需机械地记忆、无止境地答题。

久而久之,你们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这时,如果没有老师的严厉督促,许多同学就会把精力放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

正是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老师们不得不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一方面频频找同学谈话,力图激发你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家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仍然是布置大量的作业,并强行要求你们完成。

一种恶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掌握主动权的是老师,被动应付的是同学们。

恶性循环的后果将是什么,师生双方应该都很清楚。但在升学压力面前,老师无暇关注,而同学们可能限于精力、认识能力等原因,对此似乎也不在意,只是想多休息几天而已!

但这实在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知得过且过,最终是过不去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难道我们真的想做蔡恒公第二不成?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决定利用班会课时间,好好地与同学们谈谈我的学习观,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一、为谁而学习

我要说的第一点是:“你在为谁而学习?”
大道理就不讲了,大家的思想境界自己心里最清楚。
你是在为父母学习吗?虽然父母为了你任劳任怨,也希望你能够取得好成绩。如果你能考出好的成绩,做父母的会感到很欣慰,但是我们并不是在为父母而学习。

你是在为老师而学习吗?有人说,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就是好成绩。此话是有道理的,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栋梁之材,这份期望丝毫不亚于你的父母。但你也不是在为你的老师学习。

你是在为你自己的前途而学习。这也是老生常谈,然而又有多少同学真正理解了这一点呢?

作为一个高中生,如果你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因为某个老师误解、批评了你而放弃某门学科;如果你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因为某个老师讲课质量有点问题而对某门课失去兴趣;如果你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根据老师的严厉程度来分配学习时间;如果你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总是为了一次次小测验而临时抱佛脚。

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同学正是这样做的。他们没有把现在所学的课程和今后的考试、工作、生活联系起来,而是把课程和上课的老师连在一起。学习的兴趣、努力的程度等都掌握在老师手中,这样无异于把自己当做了一台学习机器,任由老师操纵。这可能会暂时给你带来好的成绩,但你因此而失去的更多。

人最可宝贵的是什么?是自主性,是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人不同于动物,不再完全受动物本能的支配;人也不能再成为奴隶,任由别人来支配自己。

如果你真正明白了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我想你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意志毅力等都不成问题了,剩下的只是学习方法的科学与否。

那么,现在你是否有一个十分清晰的概念:我是在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学习?

二、怎么学习

下面我们来谈谈第二点:“怎么学习?”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方法问题,学习当然也不例外。科学的学习方法会产生神奇的学习效率,使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事倍功半。

从目前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来看,学习方法不当是一个普遍现象。具体表现在,有相当多的同学把学习看成是上课听老师讲,下课做作业,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了。

更令人担心的是,许多同学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对学习方法问题认识非常模糊。他们把取得好成绩完全寄托在老师身上,希望老师在上课时讲得越透彻越好,一定要深入浅出,让人一听就明了;希望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以免自己犯懒。

一个高中生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很不合理的。理由有两点:

第一,高中生应该具备一点学习自觉性。

虽然由于某些客观的原因,同学们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可能在自觉性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但高中的学习一定需要大家的自觉。如果你们自己不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却要求老师严格要求你们以此来弥补你们的缺陷,这叫懒惰!

第二,高中的学习内容是不可能、也不应该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理解、获得深刻的认识的!

这就好比吃饭,婴儿喝母乳、牛奶、吃米糊,很容易消化,小孩子的肠胃功能也只能承担得了这些东西。但人总是要长大的,一个高中生整天只喝牛奶、吃米糊,成吗?要求老师在课堂上把什么内容都讲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使你们当场就能充分理解,完全巩固,这是不现实的。

这等于是让做父母的把米饭先放到自己嘴里嚼得稀巴烂,嚼得像米糊一样,再把它放进自己那已经十七八岁的孩子的嘴里,甚至有时还要表扬几句:“宝宝真乖!”你不觉得这样很滑稽吗?对高中的学习内容也要这样处理,那我们还像是省一级重点中学吗?简直就是幼儿园了!

当然,我知道,现在有的老师真的是这样做的,并把这理解为是自己工作认真负责的表现。很多同学也喜欢老师这样做,因为这节省了同学们的时间,为同学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但我认为,高中老师这样做,是剥夺了高中生的思考机会,其结果——当然这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被感觉到——就如同诱使或强迫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整天吃米糊,时间长了,他的肠胃功能必然是会退化的。当他的食物突然只有大米、甚至玉米时,问题就暴露无遗了,只不过为时已晚。难道同学们在吸取知识的同时,不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不应该培养一点自觉性、主动性些?

教育界的共识是,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老祖宗也早就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学们已经是高中生了,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总是甘愿当一只容器,让老师往里面扔知识,这不是一个重点中学的学生所应有的素质。

作为老师,我们自然时刻要以“名师出高徒”来提醒自己,以免懒散。而作为学生的你们,“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是你们应该牢记在心的,不知同学们是否以为然?

所以说,一个高中学生,与其要求老师“怎么教”,不如多思考“我应该怎么学”,要有较强的学习方法意识,自觉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三、学习的一般原则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具体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实在太多,在我的藏书中,介绍这方面的书就有好几本。在这里,我只能根据我的观察,谈一谈同学们普遍缺乏的东西。与其说是向同学们介绍学习方法,不如说是谈一谈学习的一般原则。

现在,不少同学似乎只关注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关心每一道题怎么解,对教材的整体思路、结构、体系却很不重视;有相当多的同学不懂得归纳题目的类型,寻找解题的规律。这样的结果是花了不少时间,掌握的却是支离破碎的知识,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能建构起知识大厦。

打个比方,战争需要士兵,需要士兵去消灭一个个敌人,摧毁一座座工事。可战争也需要将军和元帅,需要他们审时度势,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士兵重点要掌握的是战术动作,如何瞄准射击、如何隐蔽接敌等;而将军和元帅则需要把握全局,从战略角度考虑如何赢得战争的胜利。一个神枪手并不一定能成为合格的将军,一个将军或元帅也并不一定曾是优秀士兵。

同学们在学习中,既要当士兵,又要做将军(元帅)。掌握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解出一道数学题,这是在当士兵;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归纳总结出题目类型、解题规律、琢磨出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是在做将军(元帅)。

在小学、初中时,同学们更多的是扮演士兵的角色,因为那时你们的基础知识太薄弱,无力承担别的角色,而且你们所接触的知识也没有太大的难度,只需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一般都能取得好成绩。

进入高中后,你们所学知识的深度、广度比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说是上了一个大大的台阶,这时就必须学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所谓“大处着眼”,就是要做将军(元帅),要把每一个知识点放到整个知识结构中去认识,把每一道题放入某一类型。

一个高中生必须学会从宏观上把握所学的知识,把所学知识真正视为一棵大树,而不仅仅只有细枝末叶;要把所学知识真正理解为知识大厦,而不仅仅只有泥沙砖瓦。所谓“小处着手”,就是还要当士兵。毕竟谁也不能代替你们学习,基础知识仍需要你们自己去理解记忆,适量的题目也应该自己完成。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一定会有高效的学习活动,就一定会事半功倍。

有几句富有哲理的古诗,或许能帮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上面的内容。

苏轼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学们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比较熟悉,却把握不住教材结构,是不是正应了这句名言呢?所以说,读书,必须是既能钻进去,也能跳出来。钻得进去,才能掌握具体的知识;跳得出来,才有全局观念。

杜甫说“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同学们请仔细体会一下,这是何等的气派!我们经常说“知识大厦”这个词,过去,对于这座大厦,你们可能采取的是仰视,在感觉到它的巍峨壮观的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无奈。

记得我们上小学、读中学的时候,总是把学习看成是一件很神圣、很庄严的事情,而现在同学们可能把学习看成是一件很累人、很乏味的事情。

我们能不能转变一下视角,变仰视为俯视、鸟瞰。国外有一句谚语:“要让我指点风景,你首先要爬上屋顶。”根据我的体会,爬上屋顶一定会给你带来极大的惊喜,你会有一种全新的学习感受,那真是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暂时把作业放一边,认真思考、反省一下:我们究竟学了些什么?学习就是我们现在这种样子吗?有没有别的学习方法可供选择了?如果你开始做这样的思考,你就又成熟了一分,又上了一层楼。大家一定熟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因为“站得高,看得远”,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参透了这一句平淡无奇的大白话中所蕴藏的深刻哲理呢?

可能有的同学已经不耐烦了,心想:“你说了这么多,却没介绍任何一种记忆方法、阅读方法、解题方法、应试技巧,对我一点帮助也没有,纯粹是浪费我的时间。”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国古代有“道”、“术”之说。“道”好比方向、目标,“术”是到达目标的能力和手段,应该说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很难绝对地说哪一个更重要。

当我们明确了方向、目标时,我们需要有到达目标的能力和手段。在生活中,这种事例也是很多的。如果一个人懂得了做人的原则,明白了生活的意义,但是却缺少生存技能,那么幸福生活也是与他无缘的。反之,如果一个人懂得许多技能,却无视做人的道德原则,不求人生意义,不问人生价值,那么他就很可能利用这些技能做恶,危害他人、危害社会。

从实际生活来看,人们往往是先掌握一定的技能、手段、方法(术)之后,逐渐开始理解更深层次的原则、目的、意义、价值(道),但是这种理解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深入的。许多人因为生活的忙碌而无暇思考这些问题,过着一种从众、随大流的生活。尤其是在现在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情况下,独立思考一些基本原则似乎有点奢侈、不合时宜。

上面说的“道”“术”之别,在学习中也是存在的。

所谓学习中的“道”,就是指“为谁学习”、“学习的目的、意义、作用”、“学习的一般原则”等问题。它涉及到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中的体现。

学习中的“术”,则是指“如何学习”,尤其是指如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比如,怎样记住某个知识,如何理解某个公理,如何解某一道题。它仅仅是指学习技能。

因为大家才进入高中,还没有接触哲学知识,有些东西可能不太容易理解,我们暂且把“道”、“术”问题放一放。

现在,同学们如果知道了学习还可以采用鸟瞰的态度,是否可以用这种态度审视一下自己十几年的学习经历?

四、说说考试

接下来,我想和同学们谈一谈学习中的考试问题。

考试对同学们来说,意义非同小可。几年前流行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可见同学们对考试的重视已到了何等程度。

考试可以分为选拔性考试和检测性考试。

选拔性考试不多,同学们刚通过的中考就是,三年后的高考也是。这种考试,其目的是为高一级学校选择合格的培养对象(我并不认为那就是人才了),它采用的是优胜劣汰制,而且也必然有一批同学在考试中被涮下来。

检测性考试就多了,多得简直难以统计,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等都属于检测性考试,它是检测一下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取得的成效如何,同时这也是对我们老师工作成效的检查。

面对考试,同学们普遍感到很紧张,就是一次小小的单元测试,也会让许多同学寝食难安。假如明天有一次历史考试,说不定晚自习的时候就会出现人手一本历史书的壮观场面。为什么会这样?大家这样做,当然是为了有一个好成绩,出发点是好的。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对一次小测验可能有点效果,但从根本上来说,对学习是无益的,原因大家比我更清楚:考试前背的东西,那是边考边忘记,考完了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俗话说:“有备无患!”“功到自然成!”如果同学们上课时是认真听讲的,课后是在复习巩固的,有问题是能够及时解决的,那么还需要如此惧怕这种小测验吗?临时抱佛脚是否可以说明同学们对学习没有一个通盘的考虑,是走一步算一步?长此以往,是出不了好成绩的。还是那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可能有同学会说:“要是考得不好,会被老师批评的,要知道我们的老师有多凶!”老师严格,对大家来说是好事,但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即使考得不理想被老师批评了,你也可以解释,并且正好可以向老师讨教学习方法,相信老师们还是比较通情达理的。

再者,作为高中生,如果你对自己的学习是负责任的,我认为根本就不必太在意老师的情绪。不要总是自己把自己当做小孩子看,不要有意无意把自己视为弱者。在人格上,老师和同学们是平等的。

现在我们当老师的之所以给你们一种全场紧逼的感觉,原因一开始我就提到了,老师也有压力,而且是非常大的压力。有时我们有些似乎不近人情的做法也是实出无奈(当然那样是不对的),如果同学们再缺少自觉性(不幸的是这正是现实),师生之间的关系有可能会更加紧张。

所以说,沟通是很重要的,师生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如果同学们能给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能够真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在学习上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自觉性,那我想,同学们的学习是会轻松愉快些的,而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遗憾的是,同学们表现出来的是被动、是疲于奔命。有的同学会说:“你们老师布置了这么多的作业,我们怎敢不从,哪还有时间想这些?”我在这里丝毫没有责备大家的意思。可是这样下去,不良后果是要由你们自己来承担的。

我也不知道我这么说有没有效果,但是我仍然希望同学们改变以往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按照学习规律,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思考,通过测试,检查自己某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只要同学们能清醒地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只要同学们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在选择性考试中,你也可以沉着应付。

把平时的测试成绩看得淡些,不要再搞那些自欺欺人的把戏。一定要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定要记往,风物长宜放眼量,学习也要从长计议。

相关阅读——

茅卫东:曾经,有一个好老师……


有困扰?
找东哥(maowd1)咨询就对了
加好友时请务必备注“确定咨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教育自由谈
在这里追问教育,在这里发现自己!“教育自由谈”,一个透视中国教育、关注精神成长的个人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