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C端业务倒计时,恒天然2024财年利润下滑

文摘   2024-10-06 18:01   上海  

图片来源:恒天然

面对当下艰难的乳业市场环境,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集团递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近日,恒天然集团发布了2024财年(2023年8月1日-2024年7月31日)的业绩报告。截至期末,公司实现持续经营的息税前利润总额为15.6亿新西兰元,税后利润11.68亿新西兰元,财年度最终原奶收购价格为每公斤乳固体7.83新西兰元。

恒天然董事长Peter McBride表示:“得益于三大业务板块的稳定运转,本财年度公司实现持续经营的息税前利润总额为15.6亿新西兰元。其中,餐饮服务的息税前利润同比增长了1.38亿新西兰元至4.63亿新西兰元;消费品业务成功扭亏为盈收获1.99亿新西兰元的息税前利润。”

图片来源:恒天然

恒天然首席执行官 Miles Hurrell郝万里表示:“我们维持了2023财年以来的积极势头,并实现了位于预期范围上限的盈利。”展望未来,郝万里称已做好了充足准备,会积极推动战略发展,预计2025财年将获得每股40-60分新西兰元的盈利,在恒天然原料、餐饮服务和消费品三大业务板块保持强劲的利润率。”


剥离消费品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16日,恒天然宣布计划剥离旗下消费品业务,专注原料与餐饮服务两大B端市场的发展。彼时,郝万里是这么说的:“剥离将让恒天然更简单高效,更专注于核心的原料和餐饮服务业务,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图片来源:恒天然

作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其牛奶出口量占全球乳品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业务足迹遍布六大洲的众多国家和地区。原先,恒天然布局牛奶、奶油、奶粉等C端产品的想法是在新的赛道寻求增量发展,提高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如若可以抢占下足量的市场份额,还能一定程度提升自身业务布局的抗风险能力。

但多年试验下来恒天然发现,其C端业务始终不温不火,甚至时而出现拖累“大部队”的情况。


押注三鹿遭遇“三聚氰胺”事件

以大中华市场为例,恒天然曾在2005年以8.64亿元认购三鹿集团43%的股份,成为后者最大的海外股东。彼时的三鹿奶粉是中国婴配粉市场的佼佼者,本应一路向阳的发展却因“三聚氰胺事件”化为泡影。

在三鹿集团破产后,恒天然没有放弃曾经一同斥资建立的牧场,而是打算试试“独闯”大中华市场。毕竟从长期来看,考虑到土地、牧草等资源的可持续化运作,新西兰本土的乳业增长空间开始收紧,如果通过海外自建牧场生产高附加值的C端产品这条路可以走通,将为公司带来十足的发展空间。

图片来源:安满

后来的多年里,恒天然着力打造安佳、安怡、安满等品牌的乳制品,产品涵盖牛奶、奶油、黄油、营养品、婴配粉、成人奶粉等众多赛道。曾经,恒天然把希望寄托于发展安满配方奶粉上,但实际推出后的市场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与贝因美不欢而散

始终找不到门路的恒天然最终还是走向了合作这条道路,2015年,恒天然豪掷约35亿元收购贝因美18.82%的股份,依靠后者成熟的分销体系实现快速布局。

只是,同贝因美的合作也未能迎来圆满的结局。从恒天然2017财年的业绩报告和2018财年的半年度业绩报告可以获悉,短短两三年里,恒天然投资贝因美的股权价值减记数字累计达20亿元左右。

贝因美方面也是没能捞到一点“好处”。恒天然正式成为贝因美第二大股东的隔年,也就是2016年起,贝因美的发展便走起了下坡路,至2017年的亏损额更是高达10亿元。因为长期亏损,贝因美被戴帽ST,直至创始人谢宏回归,才得以扭亏为盈,顺利摘帽。

图片来源:贝因美

化险为夷并不代表重回正轨,之后的多年中,时常有关贝因美与恒天然存在矛盾的消息传出。在创始人谢宏、董秘金志强等人的公开发言中也可以了解到,多年来,贝因美与恒天然的战略分歧难以调解,贝因美的未来愿景是专注婴童市场,但恒天然则希望聚焦大乳业,这导致双方的合作频频发生摩擦。

也因为矛盾难以化解,恒天然自2019年三季度起便开始减持贝因美,之后一年的时间里,恒天然多次出手,累计减持8个点。2020年7月8日,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辞去贝因美的董事职务,这象征着公司董事会彻底脱离恒天然的影响。

贝因美与恒天然的合作正式“拆伙”。


回归大本营

在谋求合作屡屡碰壁之后,恒天然自觉进退两难,也选择了更为稳妥保守的做法——出售牧场,回归大本营。

2020年10月5日,恒天然宣布将以5.55亿新西兰元的价格出售其在中国的自有牧场。

图片来源:恒天然

资料显示,旗下在应县和玉田县的两个牧场以5.13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23.1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了优然乳业;而北京汉沽牧场则是以4200万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1.9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北京三元。

至此,恒天然出售了所有在海外的自有牧场,回归到新西兰大本营。

回归主业,消费品业务问题暴露

经历了两段谈不上成功的投资事业后,恒天然表示,其新战略将更专注于原料、餐饮服务和消费品三大更具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

一开始,此战略的确利好于公司的发展,甚至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依旧表现出强劲的增长。但后来,其消费品业务的弊病频频暴露。

图片来源:安佳

产品方面,旗下消费品业务的三大品牌中,安佳主营纯牛奶、淡奶油、益生菌等产品,安怡聚焦中老年奶粉,而安满则是锁定母婴赛道。以其重要的中国市场为例,旗下多款婴配粉未通过配方注册,而成人奶粉赛道也难觅增长。相对更出名的安佳享有较好的市场占有率,但随着“洋牛奶”日渐祛魅、乳品市场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恒天然也决心不再为消费品付出更多心血。

至今年5月,恒天然终于宣布剥离消费品业务。

FT食品乳业网认为,虽然相比公司原料和餐饮服务业务来说,消费品业务创造的收入规模不大,但整体体量也已达百亿人民币量级,剥离业务一定程度将影响公司的收入。不过纵观其消费品业务发展历史,多年的心血与投入是实打实的,可回报难言值得。

随着相关业务的剥离,恒天然或能在原料与餐饮服务端更显风采,剥离所获款项也能为债务偿还、战略建设等方面增色添彩。



-END-

FT食品乳业网
中国食品乳业网,创立于2010年,行业垂直新媒体。报道食品饮料乳业财经新闻,传递行业公司机构动态资讯,为行业从业者、消费者等群体提供参考。
 最新文章